庄须艳
【摘要】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阅读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所以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阅读教学的部分。阅读是学生感知信息、收集信息的主要途径,而小学阶段的教学正是培养学生各种学习习惯的初始阶段,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将阅读教学作为重点的教学部分,重视所使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本文主要简单的探讨了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课内外阅读质量,希望能够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内外阅读 意义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51-0088-01
引言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文章,有着很强的阅读性,对于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来说有着一定的作用,教师可以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学部分,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阅读教学的意义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更清晰的去感知这个世界,学生一旦喜欢上了阅读或者是具备阅读的能力,对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来说有着很大的促进意义。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重视的是学生对汉字的感知,汉字能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还能为学生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在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内在修养,在提升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同时促进其更好的发展,因此加强小学生的课内外阅读是非常必要的。
2.重视课内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展开课外阅读,实现有效积累策略分析
2.1为学生打造良好的阅读条件和氛圍
由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尚处在心智发展的初期阶段,周围环境和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行为具有重要引导和影响的作用,所以,为孩子打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条件是极为关键的。比如,在班级当中每星期办一期黑板报,让学生自发性的将优秀美文摘抄到黑板报上,让学生通过黑板报阅读更多优秀文章;也可以在教室内设置读书角,并且可以让学生自发性的将自己以往所阅读过的课外书籍放到班级的读书角中,从而实现书籍的共享,促进学生互相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家长也应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和条件,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家长开展家长会、以及利用微信群和电话等方式多与学生家长展开沟通和交流,转变学生家长落后的教育理念实现家校联动,鼓励家长参与到阅读当中来,为学生做好榜样带动孩子自主性的展开阅读,并让家长起到课下监督和引导孩子阅读的作用,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积累和提升。
2.2重视课内阅读,做好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拓展和延伸
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讲,所使用的语文教材当中很多文章通常只是一种文章的个例,在这些课文的背后还有许许多多类似的文章,通过教材中的文章展开拓展和延伸,就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阅读资源。比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就包含古诗,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根据古诗的相关背景知识展开拓展和延伸。例如,在讲解二年级部编版教材中《咏柳》这首古诗时,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深入学习后,还可为学生朗诵几首相同风格的古诗,然后让学生自主性的课通过查阅资料、利用互联网等途径找出与之相类似的咏物类别的古诗,比如《咏鹅》《梅花》等。并且,在利用课堂上教师对咏物诗的分析和解读展开自主阅读和探究式学习,从而有效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锻炼和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实现对咏物诗的自主解读,认识和掌握咏物诗的共同特征提高学习效率,实现相关知识的强化和积累。
2.3组织学生开展多元化阅读实践活动,调动学生阅读兴趣实现知识的强化和积累
对小学生来讲,他们对课外书籍本身就有着较强的好奇心理,引导学生展开课外阅读作为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语言能力、拓展知识面以及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展开课外阅读,并且应依据小学生自身兴趣特点、认知能力等为学生推荐适合阅读的读物。同时也应充分依据小学生心理性格特点、知识储备情况和认知能力等组织多种不同形式的阅读活动,从而调动学生阅读兴趣实现知识的强化和积累。
结束语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来说非常的重要,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练习,做好课内外阅读的衔接,以此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周荣婷.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方法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2014(14):67-68.
[2]胡益君.小学语文课内扩展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杭州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