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产业布局 绘就脱贫致富图

2018-01-28 13:28刘存瑞梁婧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阳高县中药材大棚

刘存瑞 梁婧

建成全国的“米袋子”、京津的“菜篮子”、北方的“肉案子”、走向世界的“杏盒子”,这是山西省阳高县为未来发展所作的定位。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缘何有如此自信?答案就在其产业扶贫致富“蓝图”中。

“4+N”布局脱贫大产业

“120亩的荒地上建养猪场,每年能出栏1.8万头生猪。”对于“一没技术二没钱”的王官屯镇西堡村村民来说,这是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是,现在的阳高县已经有11个村子建成了类似规模的养殖场。阳高县农委工作人员李世成告诉笔者,这些养殖及配套项目总共投资2.8亿元,资金主要来自5000户贫困户的扶贫金融贷款,采取的是“我建车间请你生产”的模式,即贫困户贷款建车间、企业租赁搞养殖的模式,目前已经初显成效。

阳高县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是该县“4+N”产业布局战略的直接成果。

阳高县地处丘陵地带,没有地下资源,没有工业产业,全县大多数农民主要依靠种植玉米为生。多年来苦于“地荒着不种不行,但是种玉米又赔钱”的现状,一直找不到有效的增收模式,农民年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仅可维持温饱。怎样让百姓尽快脱贫致富?“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举,摆脱贫穷奔小康,归根到底要靠产业支撑。”阳高县委书记冯晓雷说。

为此,阳高县确立了建设“绿色蔬菜、特色杏果、优质杂粮、休闲观光、产品精加工”五大产业体系,逐步形成优质农产品种植、现代化产业园区展示、农产品信息发布、贫困户新型技术培训、特色优势农产品配送五大基地,打造设施蔬菜、杏果、全产业链生猪养殖、旱作农业4个产业,黄花、特色养殖、中药材种植、光伏产业等N个产业的“4+N”扶贫产业模式。

发展产业首先要把“能人”请进来,阳高县通过“我建车间请你生产”的做法,引来养殖大户正大集团,签订了20年的合作协议,租赁农户的养殖场养殖生猪。去年,3706户精准扶贫户已拿到了1111.8万元红利,人均增收3000元。同时,100万头的生猪全产业链还拉动了4万亩玉米种植销售以及5000人就业。

去年,古城镇669名贫困人口收获了20多万元的养牛红利,这些红利来自镇政府与山西合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的合作——“借你车间、帮我生产”。采取“政府+企业+产业基地+贫困户”模式,镇里统一购置西门塔尔牛258头,交给公司托养代管,一年为一个养殖周期,一周期一分红,扣除政府投入的产业本金及企业饲养成本和管理费用,所产生的纯收入全部分红到户。“红利没上限却有下限,每人每年分紅不低于300元。这相当于把产业存进银行,光收利还没风险。”贫困户侯青说。

通过这样的“筑巢引凤”“借鸡生蛋”做法,阳高县的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阳高县还通过自己培育的方式“共建车间共同生产”,采取“政府+合作社”“政府+企业”“政府+扶贫超市”等模式大力发展扶贫产业。目前,全县已投资4124万元建设10个扶贫车间,涉及杏果、食用油、黄花、马铃薯、特色食品加工、仓储等项目,1911户贫困户通过扶贫资金入股、土地流转、参与经营、进场务工等方式,获得股金、租金、薪金“三金”收入。

阳高县产业办主任白仕君介绍,目前,阳高县为贫困户投入产业帮扶基金人均3000元,每个贫困户精准实施帮扶产业项目两到三个。全县新发展设施蔬菜园区10个,新建移动大棚1万栋、1万亩;建成千亩杏果经济林园区5个,2000亩黄花产业园区2个,千亩中草药基地6个,小杂粮等旱作农业2万亩。其中,仅新发展的蔬菜产业一项,就能帮助全县贫困户年增收4000万元。

“输血+造血”实现全覆盖

“今年6月份尖椒成熟上市以来,我家这个大棚的尖椒已经卖了3000多元钱。预计今年总收入能达到1.5万元左右。”狮子屯乡东双寨村贫困群众许生贵说。

在东双寨村,笔者看到,村头农田里200多个大棚整齐划一,大棚里的蔬菜长势正好。东双寨村党支部书记谷爱军说,东双寨村共2246人,其中贫困人口591人。村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原来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根据县里的整体规划,今年以来,该村通过统一流转土地建起蔬菜大棚210栋,全部分给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种植。每个大棚占地1.2亩,造价2万元,每个贫困户每年只需出600元。“这个项目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受益。村里的贫困户脱贫指日可待。”谷爱军说。

大白登镇千亩设施蔬菜脱贫示范产业园区建在福泉、新泉两个移民新村附近,远远望去,470栋蔬菜大棚连在一起蔚为壮观。大白登镇镇长徐德明介绍,这里原来是一片盐碱地,种啥都不长。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大白登镇引进了盐碱地改良技术,使4000亩不毛之地的盐碱滩变成蔬菜大棚脱贫示范产业园区,并在大棚里采用“起垄种植和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仅有效沉淀了土里的盐碱成分,还实现了蔬菜有机化高产量生产的目标。

在大白登镇的小白登村,这里的26栋扶贫大棚堪称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孵化基地”。徐德明说,这里设施不同、品种不同、备耕不同、管理不同;昆虫天敌防虫害、生物菌剂防病害,不留半点农药害,真正绿色无公害。所产西红柿的售价比同类产品贵,但供不应求,目前一棚蔬菜每年的收益在1万元左右。

而在位于阳高县南部六棱山脚下的鳌石乡,寒富苹果套种中药材特色扶贫产业园里也迎来了丰收。“过去我只种玉米,一年下来挣不了多少钱。这两年开始种中药材,去年就有近5000元的收入。”乱石村村民宋喜亮说。

鳌石乡党委书记尉武华介绍,从2016年开始,该乡以产业扶贫为依托,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林套种中药材产业,通过流转、调换等方式,集中了近2000亩耕地,改种寒富苹果,并结合土壤、气候等条件,选种黄芪、党参等中药材,形成了寒富苹果套种中药材的立体种植模式,果林空间得到科学合理利用,实现了果树与药材的互促互利。目前,鳌石乡已在全乡范围内推广乱石村的经验。

为了给扶贫产业提供更好、更有力的技术支撑,催生脱贫内生动力。阳高县请来了由山西农大3名院长和8名教授组成的团队,开展设施蔬菜提质增效技术示范,功能小杂粮黍、高粱、谷新技术新品种引进与示范,猪、羊新品种引进与养殖新技术推广等。“县校合作”不光布局产业、跟进技术,还特别注重人才培养,为县里培养出一批永不走的本土“教授”。“产业扶贫富了口袋还不是最大的红利,最大的红利是产业成效催生出的强大内生动力。既要为贫困群众‘输血,又要为贫困群众‘造血。”阳高县县长丁国华说。

“目前,阳高县扶贫产业累计带动9647户24296名贫困人口增收,其中6753户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1929户户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965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冯晓雷说。

猜你喜欢
阳高县中药材大棚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米斌:阳高县的“保尔·柯察金”
原地翻建大棚 注意啥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山西阳高县土地流转现状、问题与对策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