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旋清
(中国人民银行乐安县支行,江西 抚州 344300)
普惠金融,是指通过多种金融方式为所有对金融有需求的人们提供金融服务。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于推动我国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还能有效的缓解日益拉大的收入差距,促进整个社会的公平发展。普惠金融背景下的农村金融扶贫工作,除了要加快金融产品的创新,更要对金融扶贫工作实践进行总结,为更加充分的做好农村金融扶贫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普惠金融的推出,为当前社会上更加广泛的群体,特别是贫困人群,提供了更加完善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更加强调的是服务的全面性与普及性,金融体系的发展不仅要服务于大型企业、高收入人群,更要服务于广大的贫困人群,使得金融服务能够惠及他们,使他们更加全面的享受到现代化的金融服务。其中,“普”表现的是一种平等性,“惠”则表现的是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但这并不是救济,而是为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提供金融资源。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贫困仍是限制我国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大难题,而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有效的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资源的不均衡问题,有效帮助农村地区脱贫。普惠金融背景下的农村金融扶贫,可以有效地缓解农村地区发展中的资金短缺问题,通过各种类型的金融产品的投放,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为农村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提供可能。
通过对现阶段农村金融扶贫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与不足。
总的来看,东部地区的发展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发展较差,贫困人口较为集中,脱贫形势也比较紧迫,但在中西部地区,发展水平也不是完全一样的,在开展金融扶贫时,也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再加上受当地经济发展所限,扶贫资金的投入不足,农民贷款难,使得金融扶贫并不能真正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农业保险,是专为农村种植生产过程中,遭到自然灾害、疫病损失等情况时提供的一种保险。当前,扶贫的主要措施是对种植、养殖等产业的扶植,但其中的投资风险较高,迫切需要利用农业保险为其提供保障。
贴息贷款,指的是农民在政府部门指定的银行进行贷款,其部分利息则由政府予以补贴,具体的比例根据不同地区的特定情况而定。但是,在其推广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比如需要提供抵押、各种证明等。
虽然农村金融的发展不断加快,但是有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还存在较多的漏洞,这就使得许多银行为了保障自身的权益,而不敢过多的投放贷款。
通过对当前农村金融扶贫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要对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汇总分析不同地区的贫困程度,再结合各地的特定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金融扶贫措施。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扶贫资金的配置效率,使得那些真正需要的农户得到资金。
二是不断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有序推进村镇银行的发展。村镇银行,是由各大金融机构出资,为农村发展提供融资服务的银行机构,多数设立在农村地区。比如,已有很多地区创建了农村商业银行,为农民提供及时的贷款服务。可以说,村镇银行的发展是促进农村金融扶贫工作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是进一步增加金融扶贫力度,充实扶贫资金。打破贴息贷款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限制,为其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扩大政府负责的利息比例,从根本上惠及农村发展。
四是促进农业保险发展。从各地区成功的经验来看,农业保险需要政府部门提供有力的支持,才能降低其风险。因此,政府要在这一方面提供更多的政策优惠,针对重点扶贫的地区提供更加全面的农业保险,从而为当地农业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保障。
五是构建健全的农村金融法制体系。考虑到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创建跟不上农村金融发展的脚步,限制了农村金融的发展,因此要尽快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借贷双方的权益,使得银行敢于扩大在农村的投资。
六是加大创新力度。农村金融扶贫工作的开展,必须加大创新力度。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更具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在提出金融扶贫方案时,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设计,如此才能真正推动农村金融的发展。
总的来说,普惠金融背景下的农村金融扶贫工作,致力于为推动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一种多样性的金融服务。当然,金融扶贫作为解决贫困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仍有许多待完善之处。本文主要从理论层面进行了分析,还需通过不断的实践加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