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丹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以及生产生活所必须依赖的必不可少的稀缺资源。但土地的位置固定性、面积有限性、质量差异性、功能永久性也制约着人类对于土地的利用,土地的自然特性要求人类就地利用土地,必须节约、集约地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因地制宜地利用各类土地资源,确定土地利用的合理结构与布局,以取得土地利用的最佳综合效益。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长,人类对于土地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土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是有限的,土地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土地也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
近几年我国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城市建设也不断推进,而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能源匮乏、用地紧缺、环境压力大、交通拥挤、城市污染、就业难等等问题,其中土地利用问题更是不容忽视的。能否合理利用土地,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城市的发展进程和人类的生活环境与质量。为了促进城市化的发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合理划分土地结构、实现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上日程。
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用地规模也逐渐扩张,各类占用耕地建设开发区的现象层出不穷。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的用地压力,使得原本处于城市边缘的适合耕种的平坦土地因为同样适合人们居住而被占用并改造成住宅用地。耕地数量的急速减少和整体质量水平的下降,已经危及到粮食安全[1]。
城市中的一些旧城区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并且其占地面积相对较大但构造布局等等却已经不再适合城市的发展,阻碍了土地的合理、高效利用,急需对其进行改造,但如今为了经济利益,政府更注重新城区的开发和建设,而忽视了旧城区的改造。
许多相邻城市只注重本市行政辖区内的功能布局,而往往忽略了与其周边城市的协调和联系,导致地方之间重复建设现象非常严重,不但造成资源的浪费,城市的积聚效应也无法达到最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2]。由于政府的土地利用规划的不完善,城市建设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土地乱占现象严重。有些政府受房地产行业高收益的驱动,而不严格控制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行为,出现了大量高档商品房无人购买、房地产空置率高的现象,导致了我国城市土地利用过于粗放经营,集约化程度不高。
我国地方政府官员看重的仍然是经济利益,因此,招商引资成为地方政府热衷的目标,也成为了许多地方的绩效考核指标[3]。为了吸引开发商的投资,各地竞相压低土地的价格或者提供各种形式的土地价格优惠策略,甚至出现了“零地价”、“负地价”如此荒唐的行为。而开发商也趁着此番优惠,大量购地,却又无法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造成了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在招商引资的恶性竞争中,牺牲了大量的土地资源,换来了GDP的高速增长,这是得不偿失的。
城市化的过程也是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过程,城市垃圾总量占全球垃圾总量的90%以上,是世界性“公害”之一[4]。城市垃圾,工厂排放的SO2、CO2等废气,废水,汞、镉、铬等重金属废渣等等直接或间接地污染了土壤,使得土壤质量急剧下降,对土地利用造成了不利影响。
政府应积极开展类似于播放宣传片,举行宣传讲座等等各种宣传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活动,使公民认识到珍惜土地、保护耕地、集约用地的重要性,了解到一些土地利用方面的常规性知识,培养公民对于保护土地生态环境的自觉性。
建立完备的城市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土地管理体制,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实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在城市规划中,不但要严格控制新城区的开发和建设力度,也要重视旧城区的改造,以适应城市的发展。相邻城市间应多加协调与交流,尽量不出现重复建设现象,造成土地的不必要浪费。
政府应完善城市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合理设置城市垃圾的处理方式,通过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的污染处理设备与技术,提高污染物净化的效率,保护土地的生态环境,保障土壤质量的良好。
建立以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为主体的土地市场,运用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使土地利用向高效合理配置方向发展。实行基准地价和工业用地最低限价政策,防止出现低价占地引发的粗放利用土地行为[5]。
城市化是我国城市发展的大趋势,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许多城市土地利用存在着耕地不断减少、土地资源浪费、土地使用效率低等问题,而这些土地问题正在限制着城市的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这也让土地合理、可持续利用成为了受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在城市中,为了解决土地利用的问题,要求公众自觉地去珍惜土地、保护耕地、维护好土地的生态环境,要求政府建立建全土地利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完善土地管理体制,规范土地市场,由粗放经营土地转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避免土地闲置等浪费土地资源的现象出现,使土地利用结构最优化,充分发挥土地利用的最大价值,追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共同创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