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菡
女性研究,Women’s Studies,也称Women Studies、Feminist Studies。这一领域由女性为女性(women for women)发声而兴起,以性别的政治意义为基础,认为性别既可以作为一种视角也可以视为一种主题。从1970年前后高校开设的一门课程,到目前已发展成为有组织的学科专业或研究领域,其内涵远远超过“女性”本身,而涉及身份、权力、特权等。该领域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1)与政治运动、社会运动密切关联,其学术性备受质疑;(2)以女性为中心,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具有鲜明的交叉学科属性;(3)女性问题是全球性、国际性的共同问题。2009年的数据显示,美国开设女性研究项目的高校有700多所,覆盖了超过9万名学生[1]。2015年“女性研究”学位授予数量2494个,在全部1416个专业中排名第301位[2]。作为新兴的跨学科知识领域,在“女性研究”的学科化发展之初,女性主义馆员、“女性研究”馆员对该学科的发展有重要的辅助、引导及塑造作用。本文讲述在图书馆职业女性化发展的背景下,在美国社会思潮风起云涌的六七十年代,图书馆中的女性主义者如何顺势而起,为自己发声,并用实际行动传递所秉持的女性主义价值观念。
在美国第二次妇女运动影响下,图书馆中的女权主义组织纷纷成立,从薪资水平、女性地位、女性领导权力等方面对职业状况提出抗议。1970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社会责任圆桌会议(Social Responsibilities Round Table,SRRT)设立女性主义特别小组(Feminist Task Force,FTF),是ALA中首个涉及女性议题的小组,主要解决图书馆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此后ALA相继成立图书馆女性地位委员会(Committee on the Status of Women in Librarianship,COSWL),积极推进女性参与图书馆事务管理、扶持图书馆中与女性相关的项目开展及文献出版[3];以及平等薪酬委员会(Committee on Pay Equity)、女性管理层讨论小组(Women Administrators Discussion Group)。通过对现状的调查以及男女馆员的对比分析,如有关女性馆员状况的报告、对薪酬情况不平等的调查、对图书馆职业中性别歧视的论述,呼吁平等待遇、提高女性地位[4]。
除争取切身直接利益之外,图书馆中的“女性研究”也相继展开。一方面,出现与女性馆员相关的刊物,如Women Library Workers。它是1975年成立的独立组织“女性图书馆人(Women Library Workers, WLW)” 的会刊,双月出版,以增进女性图书馆员职业发展和学术兴趣为目的,通过分享国际及地区新闻、公告、学术论文等进行职业交流,会刊持续刊发了近二十年[5]。另一方面,对杰出女性馆员的历史事迹等进行整理,试图将原本被遗忘的女性馆员重新纳入图书馆史,或者撰写图书馆的女性历史。例如,Kathleen Weibel等女性主义活动家收集和整理了70年代以前美国女性馆员的历史,是图书馆女性历史研究的开山之作[6],也为后来Suzanne Hildenbrand的论述作了铺垫。随着女性主义认识和理论的深入,Hildenbrand指出在女性的成就和职业贡献之外,女性的体验、视角,乃至图书馆事业性别结构的起源等,都应该成为图书馆历史的组成部分[7]。
在现状调查和历史研究的基础上,一部分已经启蒙的馆员或者学者借助女性主义视角,批判信息组织及知识构建中语言的使用及权力结构,揭露主题词表和分类法中术语的性别歧视问题和结构缺陷等[8]。其中的代表人物英国图书馆学家A.C.Foskett指出,所有的分类体系在其诞生之初都无可避免地具有主观性、偏见性,图书馆员需要清楚地认识这一问题[9],这一论述得到当时美国同仁的认同。Sanford Berman指出,国会图书馆标题词表(Library of Congress Subject Headings,LCSH)从西方视角进行表述,语言中存在诸多偏见和不当表达,涉及种族歧视、沙文主义、性别歧视等问题,引起重大反响[10];Joan Marshall等提出与群体相关的主题词编制原则,引起人们对资源描述体系中标题词使用的重视,并试图改善术语表达[11]。
早期从事“女性研究”的既有参考咨询馆员、书目采购员,还有“女性研究”编目馆员。
在图书馆实际工作中,一部分女性主义图书馆员,或从日常工作如参考咨询、文献采购中发现端倪,或围绕高校中“女性研究”项目的开展,在拥有馆员任期的前提下,纷纷成为“女性研究”学科馆员或者负责“女性研究”相关的图书馆事务,为女性主义价值观念的传播、“女性研究”学术领域的发展等提供有力支撑。
70年代初,“女性研究”课程和项目大规模开展。由于“女性研究”学科的跨学科性质,再加之其为新的学科领域,且在师生中影响力较大,图书馆中的女性主义者非常重视该领域的发展,文献保障是其工作的重要一环。通常高校中若要设立“女性研究”项目,高校图书馆需要在招生、学术研究、相关课程开设等诸环节中密切配合。早期高校的“女性研究”研究委员会非常欢迎图书馆员的参与;与此同时,随着“女性研究”项目数量越来越多,很多图书馆开始把为“女性研究”服务需要履行的职责写进岗位要求中[12]。此外,图书馆中的一部分女性主义馆员,在选择与女性相关的馆藏资源、改革带有性别歧视的编目语言、与“女性研究”研究者密切合作等方面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很多女权主义馆员甚至认为,这些将成为图书馆职业发展的重要挑战。因此,当图书馆员中的女权主义者提出要设立相应的“女性研究”馆员职位时,便很容易得到支持。俄亥俄州立大学1970年开设“女性研究”课程,Beth McNeer等女性主义馆员成立专项小组,出版名为Women Are Human的半月刊,列出馆藏中有关“女性研究”的书目;1975年该校成立“女性研究”办公室;1976年Abby Kratz成为兼职“女性研究”馆员[13]。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最早于1970年设置“女性研究”相关课程,1974年开始整理馆藏资源中的“女性研究”,1978年设立“女性研究”专项文献经费,1979年设立“女性研究”全职馆员职位——Women’s StudiesBibliographer,主要职责是采购相应的图书及期刊,后来改名为“Women’Studies/Women i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Librarian”[14]。罗格斯大学道格拉斯学院在1974年开设“女性研究”本科生项目,图书馆相应地获得了2000美元的购书经费[15],如何使用这笔经费,需要当时负责采购的馆员进行适当的沟通和考虑,而当时的参考咨询馆员Franoise Puniello投入了极大热情,积极推进图书馆“女性研究”资源的收藏和服务的开展,甚至提出要将“女性研究中心”设在图书馆[16]。
ALA多个有关图书馆女权主义者的组织中,有一部分女权主义行动者为在图书馆工作的女性争取正当权益、消除性别歧视、实现男女平等而奔走呼吁;而另一部分馆员则是“女性研究”助研员,他们志愿成为“女性研究”的学科馆员,为其学术研究、学科发展提供文献支持。
1983年在ALA的ACRL中成立“女性研究讨论组”(Women’s Studies Discussion Group,WSDG),主要目的为保障高校和研究型图书馆中“女性研究”的馆藏。两年后其成员发展至200个,很快人们便认识到成立独立的组织才能提高这一小组的可见性和对更多资源的可获取性。于是,在Susan Searing、Joan Ariel等馆员的呼吁和倡导下,女性研究分部(Women’s Studies Section,WSS)于1987年成立,2011年更名为女性与性别研究分部(Women And Gender Studies Section,WGSS),宗旨包括讨论、促进、支持高校及研究型图书馆“女性研究”馆藏的收集和服务,是图书馆领域中面向“女性研究”的重要联合组织[17]。1987-1988年,时任主席的Ellen Broidy表示:WSS以组织化的形式成立,是为了给“女性研究”馆员提供一个安全、具有挑战性且可以相互联系的场所[18],足以表明ALA的立场。
WGSS的决策任务包括:(1)增加“女性研究”相关资源在学术团体中的可获取性,提升“女性研究”学科馆员的能力,以更好地提供上述服务;(2)在“女性研究”的信息塑型过程中扮演领导角色,增进馆员、学者、学生、出版者等之间的合作;(3)作为在数量上女性占优势的职业,WGSS也会与其他ALA小组及各种国际组织合作,以监督和提升图书馆事业中女性的地位,促进面向女性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开展;(4)不断增加成员和项目的多样性[19]。WGSS的日常维护包括两个主要项目:编制“女性与性别研究”学术书目;制定图书馆“女性与性别研究”计划[20]。从早期15人组成的讨论组发展到2016年,WGSS已有663名个人会员、18个机构会员[21]。
(1)关注“女性研究”的学术进展与文献出版,为相关文献资源采购与入藏提供决策支持和保障,并对相关馆藏进行评估。比如,“女性研究”馆员编制的核心书目系列Women’s Studies:A Recommended Bibliography,前后出版三册(1979年、1987年、2004年),分别收录70年代到90年代“女性研究”的重要著作。1983年ALA成立的“女性研究讨论组(WSDG)”中,有15个成员共同参与编制“女性研究”资源列表,部分成员还负责列表的定期更新和维护,1987年出版了Building Women's Studies Collections:A Resource Guide[22]。1992 年 WSS出版《“女性研究”馆藏发展政策》,征集多个高校的“女性研究”馆藏范围及发展政策,并对“女性研究”资源的入藏范围、馆藏评估、分类组织及标引等进行说明[23]。
(2)为“女性研究”提供相关资源的学科导航,包括书目指南、研究人员指引、数据库和网站名录信息等,辅助“女性研究”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在学科发展之初,有相同兴趣的学者、馆员、出版商都非常乐意相互认识并互相支持。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女性研究”学科馆员Beth Stafford在1987-1988年,对“女性研究”项目的开展和图书馆“女性研究”馆藏情况进行调查,依次列出413所高校中“女性研究”的教员、附属教师、开设课程、授予学位、图书馆联系人、图书馆服务、特色馆藏资源等;再根据调研结果将全部与“女性研究”有关的馆藏按主题分类,共列出50多个类目,并在类目下列出馆藏丰富的图书馆名称[24]。在计算机网络尚未完全普及的状况下,该项调研结果为“女性研究”的文献查找提供了宏观指引,有助于了解“女性研究”主要入藏文献的关注领域和分布情况。密歇根大学图书馆承担“女性研究”教学的指导,尤其是研究方法部分,随后开设专门的“女性研究的书目学方法”(Bibliographic Methods for Women’s Studies Research)课程[25]。
(3)关心“女性研究”资源的组织和利用。“女性研究”资源的组织主要体现在主题词的标引和使用上。一方面,探究词表如LCSH中的标题词是否能充分揭示文献主题内容,主题词中是否存在歧视问题。1977年Marshall出版的On Equal Terms:A Thesaurus for Nonsexist Indexing and Cataloging提出了描述特定群体主题词需要满足的规则,如尊重和依据群体的自我描述、参考领域专家意见确立标题词等;1987年Capek出版A Women’s Thesaurus一书,拟出一系列妥当的、适用于描述女性的主题词。另一方面,探讨“女性研究”文献是否得到充分揭示,如索引、指南、目录、参考书目等的整理是否足够支撑用户利用,此中涉及对“女性研究”文献范围及标引深度的探讨;还有对用户使用情况、用户信息行为、使用体验等的调查和研究。
(4)参与“女性研究”相关资源的创建,如开展地方妇女史数据库、女性口述史资源的整理,以及妇女运动档案的保存和整理等。哈佛大学施莱辛格图书馆(Schlesinger Library)参与“黑人女性口述史项目访谈,1976-1981(BlackWomenOral History Project Interviews,1976-1981)”,对20世纪上半叶有杰出贡献的72位黑人女性进行访谈,并以传记、照片、手稿、音频等形式呈现访谈内容,主题涉及子女、教育、家庭背景、对职业选择的影响、专业和志愿成就、黑人身份对人生选择的影响等[26-27]。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口述史研究中心有专门的特藏管理系统对收集来的口述史资源进行管理,其中有关“女性研究”的部分,如“女性议题(Women’s Issues)”“LGBT运动(LGBT Movement)”等,设置在“社会运动(Social Movements)”主题下[28]。
早期从事“女性研究”的学者如同其他跨学科领域的学者一样,面临着两难困境:选择留在原学科还是加入新领域。高校组织结构的行政化机制,研究领域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学者的职称评级和资源分配。“女性研究”的学者们要在所在的传统学科领域内获得晋升和任期,是否在该学科重要期刊上发表科研成果成为重要指标,因此,他们对现存学科体系有着依赖,导致出现资源组织和分布上的偏好——学者们通常并不希望将“女性研究”的相关资源从现存的学科体系中划分出去[29]。与之对应的“女性研究”学科馆员在设立之初,就面临着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女性研究”是什么,二是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应该如何制定,以支持“女性研究”的学科发展[30]。作为其中的桥梁,“女性研究”馆员既熟悉不同学科馆藏文献的分布,也了解“女性研究”学者和学生的文献需求,并且关注“女性研究”新文献的出版情况,从而能将这些信息有效整合起来,为“女性研究”提供强大的指引。
在文献采购环节,由于“女性研究”具有跨学科性、争议性和政治性等特点,且其诞生与当时的社会运动密切关联,因此,相关文献的馆藏发展政策应当如何制定以支持科研的开展,成为很多图书馆的首要问题。开设“女性研究”项目的高校需要图书馆提供充分的文献保障,而尚未设立“女性研究”项目的高校,同样需要这方面的文献,以支撑历史、文学、哲学、社会学及政治学等领域的研究。
很多高校馆在制定“女性研究”发展政策时,会先明确本馆对“女性研究”的范围限定,然后找出国会图书馆分类法(LCC)中有关“女性研究”的类目,并结合本馆馆藏,标识该类目对应的现存馆藏情况。比如,印第安纳大学图书馆认为应当收藏与女性相关的所有文献,因此列出了LCC中所有相关类目的名称及类号区间,统计出LCC中涉及“女性研究”的相关类共有109处,除了H社会科学之外,还分散在K法律、G人类学与社会风俗等类目内,然后依次对其进行馆藏评估[31]。威斯康辛大学图书馆与其相似,首先确定重点领域、描述该领域涉及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对应的LCC类目及类号区间,如经济学类中有关性别差异、女性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工作环境中的女性等主题,对应区间为HD6050-6223;而后是选择收藏领域,如科学(包括对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女性主义批判、科学中的女性地位等)对应区间为Q130、R和T大类等;最后标出被排除在外、易于混淆而又需要与“女性研究”相区分的主题及其类号区间,如文学史、传记和文学批评,对应区间为PA-PZ[32]。此外,为了更明确地诠释“女性研究”在各大类中的范围,国会图书馆“女性研究”馆员Sarah Pritchard依次列出LCC中所有涉及“女性研究”的大类,并对其中存在争议的方面进行具体规定,以供图书馆参考[33]。
部分图书馆从“女性研究”的跨学科属性出发,将馆藏资源中与女性相关的主题进行归纳,以“Women in/and/’s xx(如 PublicService/Religion/Organization)”或“xx(如 Education)of Women”的方式列出这些主题,并标识其文献保障力。例如,普林斯顿大学将“女性研究”专项经费购买的馆藏划分为“LesbianStudies/Women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Education of Women”等10多个主题大类,分别标识出馆藏级别,并说明他们与对应传统科目的馆藏级别之间的差异,以为后续文献采购提供参考,如“Psychology of Women”这一主题的馆藏保障级别为3,与其对应的传统学科“Psychology”馆藏保障级别为4,则“女性研究”馆员在采购中可能会有所疏漏[34]。伊利诺伊大学图书馆将“女性研究”馆藏进行主题归类,在遵从原有分类体系的基础上,以“XX(Psychology/Law/Political science)and Women”的命名方式设置一级类目,并在其下列出主要子类,清晰地标识出“女性研究”与其他学科馆藏的交叉性[35]。
“女性研究”书目、百科全书、词典、手册、图册等都是“女性研究”参考工具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七八十年代出版了很多“女性研究”相关书目:综合性的有Eleanor Amico出版的面向一般读者的Reader’s Guide to Women’s Studies,Joan Ariel编制的用于馆藏资源建设的Building Women’s Studies Collections:A Resource Guide,女性主义特别小组(FTF)出版的面向18岁以下读者的Amelia Bloomer List等;专题性的有“女性作家”书目Women and Literature:AnAnnotatedBibliographyof Women Writers系列、杰出女性主义者American Women Civil Rights Activists:Biobibliographies of 68 Leaders,1825-1992等。其中,很多重要的书目都由当时的“女性研究”馆员编订,如《女性研究:推荐(核心)书目》(Women’s Studies:A Recommended(Core)Bibliography)系列,是“女性研究”的重要参考书。
该系列第一册由威斯康辛大学图书馆“女性研究”馆员EstherStineman编制,出版于1979年。此书参考和借鉴了1977年Miriam Allman和Dorothy Schultz编制的《女性研究资源》(Women’s Studies Resources),收录1979年及其之前的文献(1748种专著和15种期刊),全部文献分为26个类,按照字母顺序排列。其中,围绕文学的就有6个类(选集、戏剧、随笔、科幻小说、历史和文艺批评、诗歌);参考书类分为视听、书目、传记和一般类。另外,期刊单独成为一类。每一类下用简短文字说明归类原因、类分文献的整体情况,然后列出相应文献;每一条记录由作者、题名、出版信息、价格、附注信息及ISBN号组成,并用一段文字对文献整体内容进行简述,文献按作者的字母顺序进行编号排序。80年代出版的第二册得到国家人文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资助。编著团队中的三人——Catherine Loeb、Susan E Searing和Esther Stineman曾是威斯康辛大学图书馆的“女性研究”馆员,其中Catherine Loeb辅助了第一册的编制,Esther Stineman是第一册的主编,而Susan E Searing是当时威斯康辛大学的“女性研究”馆员。全书遵照第一册的体例,收录1980-1985年的重要文献(1154种专著,57种期刊)。编著者在延续和承接第一册体例的同时,也关注这一时期“女性研究”的不同:一是“女性研究”文献数量在每一个领域都有显著增加,而非仅仅在工具书类,这给核心书目的筛选带来难度;二是“女性研究”逐渐与“性别研究”相融合,分析和探讨性别差异与权力关系之间的联系;三是“女性意识”与“女性”之间的分水岭逐渐显现,需要厘清这些“女性视角”文献之间的内在关系。此外,增加新的主题,并适当调整分类结构。
新书目的收集有助于了解该领域研究成果的最新动向。自1979年起,威斯康辛大学“女性研究”学科馆员办公室开始收集“女性研究”新书目,以《女性与女权主义新书目》(New Books on Women and Feminism)的名称定期出版。1979年6月发布第1期,起初文献来源包括Library Journal,Choic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New York Review of Books,Signs,Chrysalis,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Ms[36]等,同年12月出版的第3期开始,书目来源改为OCLC、预印本系统(Books in Print or Forthcoming books)等。1986年第9期起,使用计算机系统进行书目记录的收集和整理,提高了工作效率且便于进行书目统计。
该书目覆盖范围广,除了专著之外,还包含连续出版物、小说和诗歌、视听资源等;具有较强连贯性,几乎每年出版春、秋两期,每隔两年集结出版,一直延续到今天;主题丰富,包括“自传、传记、书信”“商业、经济、劳动力”“教育”“小说”“艺术、电影、音乐”“历史”“新闻与传播”“语言与语言学”“法律”“医疗、性、健康”“诗歌”“心理学”“宗教”“科学”“社会学、流行作品”“体育”“妇女运动、女性主义理论”17个主题,是综合性很强的有关“女性研究”出版物的书目。此外,它也是《女性研究:推荐(核心)书目》系列以及后来的WGSS组建的核心书目数据库等的重要参考。
对涉及“女性”相关主题的标题词的使用,一直是图书馆中“女性研究”馆员或者女权主义馆员热切关注的重要领域。检索资源时,索引和分类体系中的标题词可能与用户使用的语言在一致性、充分性和及时更新等方面存在差距。比如,目前的分类体系常常忽视有关女性方面的新主题;主题词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如相互之间的参照(参见更广义、更狭义的范畴,参见相关词汇)没有及时更新等[37]。
LCSH首次出版于20世纪初,是书目编目记录中主题词选用的依据,标题词来自于国会图书馆的主题规范语料库(Subject Authorities Database),其中“女性”这一标题词对应为“Women”,主要集中在“W”开头的标题词表的184-212页,对应的LCC类号区间为GT2520-2540(风俗)、HQ1101-2030.9(社会)。
20世纪中后期,人们已经意识到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及其对社会地位的影响。美国图书馆界也觉察到LCSH中的语言歧视问题,并对描述语言中的词汇展开修改。1974年春,在ALA社会责任圆桌会议“Task Force on Women”的支持下,歧视性标题词委员会(Committee on Sexism in Subject Headings)成立。其委员会指出,LCSH标题词的编制是建立在对读者群体的国别、种族背景、宗教、性别等的假设的基础上,即主要用户或读者被认为是来自美国或西欧国家,基督教徒、白人、异性恋、男性。为此,歧视性标题词委员会制定了有关人和团体的标题词编制六大原则;对照LCSH编制无性别歧视的主题词表(Thesaurus for Nonsexist Indexing and Cataloging),扩充LCSH中女性所关注的主题内容,修改LCSH中有性别歧视的条目,并对LCSH中的词语结构作出一些调整,如扩展参见词条且增加了语词复分。这些内容在On Equal Terms一书中有具体阐述。
在原则规范之外,80年代还制定了专门面向“女性”相关主题的标题词典。一本是1987年Mary Ellen Capek的A Women's Thesaurus,其贡献者中有很多“女性研究”馆员;另一本是与其相对的1988年亚利桑那大学图书馆员Ruth Dickstein等编著的Women in LC’s Terms。两者都围绕交流与信息、经济与雇佣、教育、历史与社会变迁、国际化女性、语言文学和宗教哲学、法律政府和公共政策、健康与生物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社会科学与文化、视觉与表演艺术11个主题展开,前者列举国会图书馆中没有充分展示的有关这些方面的主题词,后者则将国会图书馆标题词中这些方面的标题词逐一列举出来,并建立相互之间的参照关系。
20世纪中后期的美国,图书馆员一直被认为是女性的职业[38]。一部分女性主义图书馆员与护士、教师等职业人士一起,在第二次妇女运动浪潮中积极抗争。不论是早期争取自身权益,要求平等的就业机会、待遇,还是开始整理历史中被遗忘的无数了不起的女性馆员,乃至扶持“女性研究”在高校的展开,图书馆中的热心或者激进人士都能快速感应和抓住这些风向、参与其中。女性主义馆员敢于坚持对心中理想社会的追求,在各自领域中运用专业能力,为图书馆事业及资源组织中的歧视现象发声。他们在参考咨询、文献采购和资源编目方面,助力乃至塑造“女性研究”,为这一新兴跨学科领域提供资源指引、保障相关科研文献的储备,同时消除资源描述语言上的性别歧视、发觉并抵制不合理的内容联系。可以看到,在社会思潮变化、社会矛盾爆发时,图书馆的反应力与参与度都能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尤其是在促进社会公正、平等,创造相互包容、相互尊重的社会环境方面,图书馆一直起到重要且独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