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思想对我国“双一流”建设的启示

2018-01-28 21:47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布鲁认识论贝克

罗 怡

(西华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二战之后,美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之路暴露出诸多问题,深陷“本体危机”和“合法危机”之中,美国高等教育不断受到社会质疑。约翰·S·布鲁贝克(John S Brubacher)创新思路,从高等教育哲学的角度来审视美国高等教育暴露的问题,并撰写了《高等教育哲学》一书,该书不仅是作者 50余年工作经验的总结,亦为美国教育的哲学研究打开了新局面,在此之前,哲学研究仅局限于初等和中等教育。在书中,作者旁征博引各家学说,以高深学问为主线来阐述自己的哲学观点。虽然中美两国国情、文化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布鲁贝克的观点不能完全移植到我国“双一流”建设中,但某些观点的启发性是毋庸置疑的。

一、高等教育存在的哲学基础——认识论和政治论

按照布鲁贝克的观点,现代大学的确立主要以认识论和政治论为基础。前者倾向于“把以‘闲逸的好奇’精神追求知识作为目的”[1,p13],赫钦斯、怀特海、维布伦等人也持同样的观点。他们始终认为追求高深学问是大学存在的理由,而客观性是不可动摇的原则,否则,大学将不能抵制政治化的侵蚀,最终面临的将是“学术的贬值”。而后者却持不同观点,他们认为大学的存在不限于追求高深学问,还因为它对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1,p15]。现代大学已经卷入到复杂社会事务当中,在促进社会发展、服务政治上占有重要地位,毕竟,大学是培养解决社会问题所需要人才的最佳场所。纵观教育历史长河,众多教育哲学家均将教育作为服务政治的手段,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杜威等人的作品都将这一点体现的淋漓尽致。

一直以来,在政治论和认识论的角逐中,政治论总是占据上风。布鲁贝克告诫到:“希望政治化永远不要发展到教育和权力不分的地步。”[1,p29]

二、高等教育发展的精华——学术自治和学术自由

遵循认识论的逻辑来推论,既然大学的存在是为了追求高深知识,这些知识超出了一般的知识,那么,只有那些掌握着高深知识的教师才能管理它的事务,因为他们“比其他人更清楚谁有资格成为教授”[1,p32],并且当学术自由受到侵犯时,他们是最好的公证人。

但是,自治并非是绝对的、无限制的。布鲁贝克引用战争决策权来说明学术自治的问题,他坚持,高等教育不能完全留给教授们决定[1,p32],大学是一个学术行会,从过去的历史经验来看,若行会自行其是,则很容易产生一些弊端。因此,为了保证学术自治不受打扰,高校管理机构的成员除了校内专家以外,校外人士也应当参与进来。其次,他曾强调,完全的经费独立是满足完全的自治的必要条件[1,p33],从这一条件来看,几乎不可能达到,自大学产生之日起,没有哪一所大学保证不与外界发生联系,即使是世界闻名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也不可避免。

在第三章里,布鲁贝克从三个方面论证了学术自由存在的合理性,从文中我们发现,学术自治与学术自由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学术自治是学术自由的前提,当学术自治满足时,才能保障学术自由。但是两者涉及不同的主体,前者更偏向于组织行为,而后者更强调学者个体行为。同时,两者都是有限度的,他认为,若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真理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因此,学术自由是无限的。但绝对的学术自由却存在一定的风险,而“让学者质问学者”是检验风险的最好办法。

三、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

面对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两种不同模式的教育,大学到底该如何抉择,是两者选其一?还是将两者同时进行呢?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布鲁贝克在书中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在布鲁贝克看来,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应该同时进行。最初,自由教育只适合那些无需谋生的“自由人”,那些疲于生计的大多数人根本没有闲暇时间来接受教育,因此,自由教育只是少数人的特权。后来,一系列社会变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们拥有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同时,权利意识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要求受教育的权利,于是,高等教育开始普及化,自由教育开始转向普通教育。可以说,自由教育是普通教育的先驱。

在历史上,对职业教育持反对态度的不在少数,布鲁贝克援引了亚里士多德、纽曼等人的观点来阐述,在他看来,人的全面发展既需要普通教育,更离不开专业教育,两者不能被割裂开来,若将专业教育排斥在大学的高墙之外,那人们学会的技能是脱离社会需求的,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而普通教育为人们提供了应对职业变化的知识基础,拓宽了人们的知识宽度。

四、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观的不足

诚然,任何一本著作都不会是完美无缺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变化,其局限性也会逐渐显露出来,当然,布鲁贝克也不例外。在我国,张楚廷也撰写了《教育哲学》一书,但两人的立足点却大相径庭。张楚廷教授以“人”为论述主线,整本书均体现出“人本”思想。事实上,布鲁贝克只强调了学术本位和社会本位,却忽略了教育本体——人在教育中的价值,这也正是其哲学观的不足之处。在笔者看来,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哲学关注人及与之相关的一切是无可争议的,原因有三:首先,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若没有人这个载体,何来高深学问?其次,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缺少“人”的教育不能被称作完整的教育。再次,从高等教育的职能来看。众所周知,高等教育有三大职能,而培养人才便是其首要职能,若“人”的需求不能满足,何来动力以成“才”。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高等教育哲学不应缺少“人”的身影。

五、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思想对我国“双一流”建设的启示

2017年1月《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暂行)》出台,旨在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强国目标。学者们纷纷涌入“双一流”研究热潮,意在为我国“双一流”建设尽绵薄之力。哲学注重思维的“第一性”,遵循从教育的本源去思考基础性问题[2,p1],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思想为我国“双一流”建设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一)不忘初心,回归本质

我国高等教育哲学基础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政治论哲学基础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个阶段是政治论和哲学论为共同基础(20世纪初-新中国成立前);第三个阶段是政治论哲学论基础时期(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前);第四个阶段是政治论与认识论并存时期(改革开放-至今)。上述可见,政治论基础在我国高等教育中从未中断过,认识论基础却处于一种时断时续的状态。如果将二者占据主导地位的时间按照一定比例划分的话,政治论哲学基础占主导地位的时间比认识论哲学基础占主导地位的时间长得多[2,p10],可见,政治论哲学基础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始终占据上风。在“双一流”建设中,如何恰当处理认识论和政治论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若淡化政治论哲学基础,固执于自己的一隅之地,大学最终将变成布鲁贝克所谓的“空中楼阁”,失去存在的理由;若对认识论哲学基础视而不见,便会偏离了大学的本质属性。正如卢彩晨所言,“大学是一个学术组织,大学的本质属性在于学术性,而非政治性”[2,p10],否则,大学政治化只会愈演愈烈。

(二)注重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并举

大学是一个传播知识和文化的组织,从这一基本属性来看,大学无疑是一个最需要学术自由的组织。早在120年前,布鲁贝克就已意识到学术自由是大学精神的内在要求,若失了自治,那大学的精华也就不复存在。在我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我国教育受政治影响极大,除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过短暂的学术自由时期,之后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严格控制文人的言论,“焚书坑儒”“文字狱”便是缩影。即便身处这个极度呼吁自由的时代,我国学术自由的程度也并不高。在现阶段,营造自由的学术氛围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但是,无限自由也会带来一系列弊端,譬如学术霸权、无政府主义、腐败问题等,因此,学术自由需要限度。“双一流”建设中,要坚持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并举,保证学术自由要在法律范围之内进行,学者要承担社会责任,避免学术自由泛滥。

(三)注重以人为本,培养一流人才

高等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不论是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卢梭的培养“自然人”、赫尔巴特的培养道德“完人”,还是今天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均体现出这一点,因为“人”的参与,使得教育活动能够进行。因此,高等教育应当回归到人本身。但是,近百年来,受“科学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响,人文气息在高等教育中渐行渐远。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今天,高校更应该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实施真正人的教育,而不是成为制造工作机器的“加工厂”。

(四)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如今,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许多学校都倾向于以专业教育为主,实质上,如果太注重专业教育而忽略普通教育,从长远来看,很容易引发一系列问题。因为,过分强调专业教育,过于注重社会需求,一味迎合即时的社会需求,追求短期的经济或社会利益,就很有可能遮蔽社会真正的需求[3]。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创造力被扼杀,学校也只是培养出“工作机器”,而并非是一流大学所需的创新拔尖人才。唯有在教育过程中将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既让学生挖掘知识的深度,又拓宽学生知识的宽度,如此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五)构建利益相关者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

早期的大学是规模较小的学术团体,以研究高深学问为己任,因此,其内部治理结构相对简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逐渐走向社会的中心,除了原本承担的学术责任外,同时也肩负着更多的社会责任。换句话说,大学已不是原来学者的大学,越来越多的利益相关者也涉及其中,并通过不同形式、不同途径对大学产生影响,譬如政府、捐赠者、学校行政人员等等,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逐渐变得复杂。内部治理结构是大学的基本骨骼和经络,直接影响着大学的发展,纯粹的自治和绝对的政府控制都不是最佳选择,所以,构建利益相关者内部治理结构应该被纳入“双一流”建设范畴。

猜你喜欢
布鲁认识论贝克
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阐释的认识论困境及其终结
基于信息技术哲学的当代认识论研究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马克思认识论的变革
贝贝克Populist餐吧
“主旋律”:一种当代中国电影观念的认识论
布鲁笑了
影子布鲁
呜嗷,怪兽登陆
拯救“布鲁”
迷你贝克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