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不越界
——高一年级心理活动课教学设计

2018-01-28 23:57:11/孔
江苏教育 2018年32期
关键词:小磊越界界限

/孔 翠

【设计理念】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主要涉及人际关系中互动的分寸、自我意识中个人心理界限的觉察内省。高中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建立的关键时期,也是人际智力形成的敏感期,在处理人际关系距离时会存在一定的迷惘或冲突,如何把握人际关系的距离和界限,以及表达出彼此的人际界限,对高中生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理解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

2.意识到人际交往的界限,关心他人需从对方的需要出发。

3.觉察并表达自身界限,同时了解他人界限。

【教学准备】讲义,笔,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暖身活动:“森林探险游戏”

教师:请大家想象一下,假如你到了一个从未去过的原始森林探险,同行的还有5个不同的动物,分别是老虎、大象、孔雀、猴子和狗。四周环境危险重重,你不可能将它们都带到最后,不得不一一地放弃,请你考虑一下并列出放弃它们的先后顺序。

学生1:我会选择先抛弃孔雀,因为它最没用,华而不实;然后抛弃大象,因为它太笨重,会拖后腿;接着抛弃老虎,因为它太危险,说不定食物匮乏的时候会吃掉我;再抛弃猴子,因为它太聪明,不容易控制,而且站得太高容易暴露目标带来危险;最后保留狗,因为狗最忠诚,嗅觉好,可以找到回家的路。

学生2:我也先扔孔雀,或者用它来做老虎的食物,它在5个动物里价值最小,而且不会飞,还可能因为它开屏太美暴露目标;再扔狗,它不适合森林生存,战斗力也不强,它也可以用来当老虎的食物;第三扔老虎,此时已到达森林中间,猴子适合密林,而老虎已没有了内部食物来源,很有可能会吃掉我,它已经发挥了攻击外敌的功能,可以放弃了;第四扔大象,因为此时差不多要走出森林了,大象也已经发挥过了坐骑和防御的功能;我可以带着猴子去城市里表演耍猴谋求生计。

教师:几位同学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利弊,做出了自己的抉择,都有合理的理由。不过也有共性的一面,那就是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有没有学生站在动物的角度考虑呢?如果我们是那只不实用被抛弃的孔雀,我们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联系一下现实生活中,我们在交朋友的时候,是否也会首先考虑对方能够给自己带来什么,而不是他是否需要我的帮助或付出?

学生反思,纷纷点头,表示并未从对方角度考虑。

教师:老师在心理咨询中经常会接到一些跟人际关系有关的案例,两个好朋友相处久了后,其中一方会倾诉苦恼“我对他那么好,把他的事当我的事,他怎么不对我那么好呢?我心里有些失落、郁闷。”如果大家了解了人际关系的黄金法则,相信就会释然很多了。这一法则就是:“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就用你期望的方式对待他。”如果我们对别人的关心是有期望的,那么我们可能会失望,因为决定别人对我们好不好的,并不是我们对别人好的程度,而是对方的想法和修养,这些都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

设计意图:通过暖身活动,让学生头脑活跃起来,活跃课堂气氛,也顺利过渡到教学目的之一——人际关系中的黄金法则。

二、案例分析

PPT呈现案例:进入高中后不久,小磊和小强成了好朋友。小强数学学习有些困难,经常要用很长时间解决一道难题,小磊会很急切地告诉他答案;有时早上急着交作业本,看到小强有题目不会,小磊也会主动把自己的作业本递给小强抄;学校社团开始招募新人,小磊知道小强会书法,就帮他报了书法社团。类似的事情发生了很多,小强委婉地向小磊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希望小磊以后在帮助自己之前告诉自己一声。小磊感到又生气又难理解:“我那么关心他,把他的事当作我的事,他却不领情。”自那以后,他们的关系渐渐疏远了。

教师:让我们一起分析一下这个案例,如果你是小强你会怎么想?

学生:如果我是小强的话,我会觉得对方没有尊重我,毕竟我有自己的想法和考虑,虽然对方的出发点是为我好,但是方式不合适,把我自主做决定的权利拿走了,我感受到的更多是冒犯和侵权,如果能征求我的同意,尊重我自己的选择就好了。

教师:人际关系的黄金法则告诉我们,与人相处时要有同理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先付出自己想要的,付出关心时不要有功利心。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启发学生意识到人际相处的界限,付出关心要尊重对方的主观意愿。

三、探究活动:界限我心知

教师:通过刚才的案例分析,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善意的付出未必都能得到期待的反馈,真正的关心是基于他人的需要。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自由意志,在主权范围内为自己做决定,如果越过了主权范围,对他人过度关心,有时对对方是一种伤害。关心有方式,界限需心知。那么,接下来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对方的心理界限是什么,前提是我们需要有一个内向的自我觉察:我的个人界限是什么?只有明确了个人界限,才能知道对方的界限。

活动规则:请大家回忆一下在日常互动过程中,有哪些对方的出发点是为我们好,但我们内心会感觉不舒服的事例呢?列举3~5件不希望同学对你做的事,并把这些告诉你的伙伴。

教师: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老师先抛砖引玉做一个自我开放的分享。近来身边有很多关心我的人会对我说这样的一些话:“你是不是又瘦了?”“你得多吃点,太瘦了!”可能这些话对于在座有些同学来说,是一直期待的结果。可是人际互动很多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自己付出的或许是别人不希望要的。对于我个人来说,我一直对自己的体重不太满意,希望增重却没有成效,好不容易说服自己接纳现状。当别人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以上问题时,我也很苦恼。你是否也有一些个性化的被过度关心的苦恼?我们本着互相尊重与理解的原则适度自我开放,表达一下。

学生1:我想对大家说,能不能不要等老师一提问题就起哄点我的名字回答问题?我知道大家是为我好,认可我的能力和水平;但是,一到回答问题的时候我就被集体起哄,让我觉得真的很尴尬。

学生2:我不希望朋友和我有过度肢体接触,比如捏我脸上的肉,或借身高优势不停摸我的头,虽然是开玩笑,但是很不舒服。

学生3:我不喜欢别人把不属于我的想法强加在我的头上并四处宣扬,也不喜欢别人不打招呼就随意拿我的东西。

设计意图:通过自我表露活动,帮助学生意识到尊重他人心理界限的重要性,通过个人界限的觉察和表达,领悟自己之前忽略的界线或想法,了解心理界限的个体差异性。

四、总结拓展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明确了人际交往的界限,懂得了要尊重他人的自由意志,关心不越界。最后,还有个拓展作业,除了同辈互动的界限,人际关系还包括一个很重要的层面——亲子关系,希望大家回去后与父母沟通你需要的关心内容及形式,并了解父母希望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关心他们。最后期待大家在今后的人际交往过程中收获和谐的友谊和亲情。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界限。布置作业,让学生用课堂学到的方法与父母沟通,学以致用,将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延伸到课堂之外。

【教学反思】

这节课从课题来看是一节关于人际关系的心理课,主要表达人与人在互动过程中需要尊重他人的自由意志,关心他人时注意把握分寸和火候,不要单纯以自己的想法来投射他人的需要。在呈现教材设计目的时,鉴于日常心理咨询工作的反思,笔者增加了咨询中涉及人际关系困惑比较多的一种案例——人际关系的黄金法则,并通过暖身游戏过渡。在呈现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是从个人利益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

这节课的另外一个侧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觉察和表达自身的人际界限上,这涉及了一部分的自我认识、觉察反思和内省的能力。为了引导学生主动表达,营造公开课上学生的心理安全感,笔者花了较多的时间用在自我开放上,希望学生能够理解人际界限的个体差异性,意识到内省和表达的重要性,鼓起勇气表达。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分享的时间受到了限制,生生之间的互动有限,教师有喧宾夺主之嫌。

【课堂点评】

从这节课的整体设计来看,导入、越界的危害、越界的具体表现等环节是有层次的,也是清晰的。如果要将这节课修改得更流畅,课堂互动更丰富,还可以做以下调整。

1.更换“森林大冒险”游戏。

这个游戏的设计初衷是澄清价值观,用于交往或友谊,仅仅从危险、压力这样的特殊情境来思考,会提升人的竞争性与战斗性。这则小游戏只注意到了朋友的实用性与功利性,而忽略了另一方面人的安全、善良、助人、团队凝聚力等,窄化了人际交往的意义。因此,这个小游戏用在“关心不越界”这一主题上不是很切题。

2.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与白金法则。

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是:我希望别人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对待别人。所谓“己所欲施于人”,这句话本来是用来描述那些自以为是的人的做法,如课文中小磊那样的好心人,这是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升级。但这句话依然有漏洞,如:我喜欢苹果,我就送苹果给你,但其实你要的是栗子。因此,关心不越界,更好的理解应该是白金法则:别人希望你怎样对待他们,你就怎样对待他们。你要栗子,虽然我满园都是苹果,但为了照顾你的需要,我宁愿越过千山万水,经历千辛万苦,为你找到栗子,并送到你嘴里,这才是温暖而令人感动的关心。

因此,我们要咀嚼教材上的一些内容,往本节课议题的深处思考,这样才会有一致流畅的新知涌现。

3.课堂最后可增加反转剧。

越界的危害与具体表现都讨论清楚了,并总结出不越界的要点。如果在课堂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表演一下小磊和小强后来是如何适度关心重归于好的,那么,整节课就呈现“问题到问题解决”的闭环过程,学生学以致用,新观念、新技能当堂得到运用与练习。

(点评嘉宾:杨静平,南京市第五高级中学心理健康教师,南京市心理学科带头人)

猜你喜欢
小磊越界界限
界限
十几岁(2022年21期)2022-11-19 11:14:42
冬眠小熊
东方少年(2022年25期)2022-10-18 06:52:44
农民才值钱
速读·中旬(2022年2期)2022-04-11 00:59:52
越界·互换·融合——中国化爵士乐的生成路线与认同政治
文学与文化(2022年4期)2022-03-23 06:20:04
间隙
破次元
无法无天的儿子
家长(2019年13期)2019-03-22 05:54:58
二叔
民间文学(2017年8期)2017-09-05 04:20:53
承诺是跨越时间界限的恒久
中国宝玉石(2016年6期)2017-01-03 09:37:07
阵列方向图综合中PSO算法粒子越界处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