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丰月
明明是幼儿园,却已开始教授小学课程,甚至还以“会拼音、数学”等作为“教学成果”……幼儿园这种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强化知识技能训练,“小学化”倾向的做法目前被教育部坚决叫停。专业观点认为,在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幼小衔接班背后是家长焦虑的心态,这一轮专项治理如果能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会取得更好效果。
近年来,我国幼儿园保育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但一些幼儿园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强化知识技能训练,“小学化”教育倾向比较严重。
为了制止这种现象,近日,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对于幼儿园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的,要坚决予以禁止;幼儿园以机械背诵、记忆、抄写、计算等方式进行知识技能性强化训练的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小学起始年级未按国家课标规定实施零起点教学、压缩课时的,视具体情节追究校长和教师的责任;社会培训机构也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各地要结合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予以规范。
专项治理分四个阶段进行全面部署:第一阶段,全面部署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制定治理方案,明确工作要求,于2018年8月底前完成;第二阶段,自查与摸排。幼儿园、小学、培训机构按要求进行自查,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抽查和摸排,于2018年12月底完成;第三阶段,全面整改根据自查和摸排的情况,坚持边查边改、及时整改,坚决纠正“小学化”倾向的各种错误行为,总体整改工作于2019年4月底前完成;第四阶段,专项督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及各省级教育督导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开展专项督查,于2019年6月底前完成。
据了解,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已经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了,而“超纲”的乱象集中发生在幼小衔接班上。据业内人士透露,幼小衔接班是应市场需求而生的,理论上幼儿园升小学都是就近入学没有考试,但在实际操作层面,还是会有变相的考试和面试。此外,也有许多家长会为了让孩子适应小学的生活节奏,提前报个幼小衔接的暑期班,为孩子融入新环境做准备。
而且,由于公立幼儿园无法超纲授课,许多家长会选择在孩子进入幼儿园大班时期退学,转而投向幼小衔接班,目前市场上的幼小衔接课程有长达半年、甚至一年的项目。拒不完全统计,公立幼儿园的大班学员流失率在50%,而民办园和双语幼儿园的大班流失率高达75%。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今年5月公布的一组全国整改培训机构数据中,专门提到了被查出并要求整改的“提前教学”和“非零起点教学”机构及中小学情况,其中谈到:已摸排校外培训机构128418所,开展学科类培训(要指语文、数学、英语等)“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机构7413所,占已摸排机构总数的5.77%;已摸排中小学校85250所,发现存在中小学校不遵守教学计划、“非零起点教学”现象学校2148所。
严禁幼儿园教授小学课程,是从孩子成长的角度考量的。一些幼儿园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强化知识技能训练,“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这不仅剥夺了幼儿童年的快乐,而且会挫伤幼儿的学习兴趣,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但禁令一出,一些家长认为,在幼儿园还是要学点东西,不然如果孩子上学后跟不上教学进度,更会影响学习积极性。
严禁幼儿园教授小学课程,这样对孩子成长有利的事情,为何有家长不接受?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长往往有着深深的焦虑,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根深蒂固的观念。他们不仅希望自己的孩子学的更多,还希望比别人家的孩子更优秀。于是很多孩子小小年纪就被要求学书法、算术等,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无异于拔苗助长。幼儿园的“小学化”,正折射出家长对孩子接受教育的功利化思维。
但必须承认的是,家长的焦虑不无道理。毕竟,从小学到大学,主要是依据成绩把孩子们分流到不同学校,各个学校间又存在师资、资源上的诸多不平衡。就目前的教育评价体系来看,要让家长置这些现实于不顾,很难。
所以,逐步改善教育评价体系,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化,才是防止幼儿园“小学化”的治本之策。解决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不是一场速决战,而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禁令已下,万不可止步于执行,而是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家长放下思想包袱,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