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核心部位训练理念在武术散打训练中的应用

2018-01-28 22:53:45顾文芹四川音乐学院
体育风尚 2018年10期
关键词:腰腹部武术力量

顾文芹 四川音乐学院

核心部位训练在武术散打训练中的应用主要是针对武术散打运动员核心部位,进行科学、系统、专门的训练。核心部位训练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武术散打运动员伤病率,而且可以提高武术散打训练效果。因此,为了确定现代核心部位训练理念在武术散打训练中的应用效力,对现代核心部位训练理念在武术散打训练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武术散打运动员技术动作特征

从武术散打运动员技术动作特征进行分析,武术散打运动员主要是在其神经系统调节下运动员上下肢、身体躯干的整体运动[1]。在整体运动过程中,武术散打运动员臂部始终处于弯曲状态向快速伸展摆臂状态,即鞭打式挥臂动作。在这一动作开展阶段需要利用肩关节等相邻环节与臂部的相互作用,结合其他身体不稳肌肉的配合,完成整体上肢技术动作;而武术散打运动员下肢动作则需要小腿、大腿、足、髋、膝部几个部分的共同合作。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武术散打运动员下肢运动具有移动性、多变性及动作结构紧凑性的特点;在武术散打运动员整体躯干技术动作发挥阶段,主要包括屈体、展体、侧身、转体等几个模块。以下鞭腿为例,在这一动作发挥阶段需要利用腰部、髋部、下肢几个模块进行力的传递,其需要整体躯干力量的协调配合,从而保证最大力量的发出或传递。

二、现代核心部位训练理念在武术散打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一)研究对象

本次试验主要选择40名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20人,所选研究对象年龄均在18.95±2.25年之间,身高在171±4.35cm之间,体重在68.9±4.82kg之间,训练年限在4.32±2.01年之间;实验组20人,所选研究对象年龄均在19.05±2.15年之间,身高在172±3.55cm之间,体重在69.9±4.78kg之间,训练年限在4.22±2.81年之间。所选试验对象身体素质均符合武术散打运动员体质标准要求。

(二)研究方法

首先在力量测试环节,主要利用BJ-2型搏击训练与监控系统,该系统工作温度在-5.0℃-50℃之间,力量测试范围在5.0-1000.0kg之间,数据采样频率及数据通信分别为1.1ms、RS-232串口,工作电源为交流220V,50Hz。在力量测试期间,由于该仪器主要包括单人单一技法力量参数、单人连击过程力量参数两个方面。因此,在实际测试过程中,可以根据武术散打运动员一次上步后手冲拳及后鞭腿、15s连续后手冲拳及后鞭腿、拳腿组合等几个指标,采取连续人工计时的方式进行测试。在整体测试过程中武术散打运动总力量为打击次数及每次力量测试参数的乘积。

在测试阶段,对照组武术散打运动员主要依据以往的训练方式进行,而实验组武术散打运动人员则需要在现代核心部位训练理念的指导下,进行三个层面的训练。首先为准备部分训练,一周5次,每次18min,共持续4周。基本核心部分训练时间为18min,一周4次,共两周。由于在准备阶段,武术散打运动人员主要位于适应期,因此在这一阶段可选择不同姿势球上平衡性练习项目作为主要训练项目;其次,在第二部分准备部分安排12min,一周3次,共持续4周。基本部分安排18min,一周3次,共4周。在适应期训练结束之后,武术散打运动员已经初步适应了核心部位训练方法。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在不同动作球上平衡练习的基础上,需要借助轻器械完成球上动作平衡练习;最后,准备阶段为12min,一周4次,共3周。基本动作安排22min,一周5次,共5周。最后核心部位训练阶段为技能提高时期,在这一时期主要为借助轻器械及重器械交替完成球上动作平衡练习。

在最终数据分析阶段,均采用平均数表示。所有实验数据主要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结合EXCEL2003加载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三)研究结果分析

首先,对于武术散打运动员而言,核心训练重点主要为腰腹部、整体躯干部位、臀髋部等。合理恰当的使用核心部位训练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武术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而且可以为武术散打运动员技术动作专项化提供有效的帮助[2]。如为了增加腰腹部肌肉收缩能力。在传统武术训练中,经常采用“两头起”的训练方法,这一训练方法的长时间应用,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武术散打运动员腰腹部力量,但是极易导致武术散打运动员腰腹部肌肉出现灵敏度下降,肌肉无法应对细微刺激反应等情况。这主要是由于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常规训练过程,并不能有效控制训练力度;而采用现代核心训练措施,在增强武术散打运动员腰腹部肌肉力量方面,可以利用“左右侧桥支撑”的训练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武术散打运动员腰腹部肌肉收缩能力,而且可以有效测控训练强度,避免腰腹部训练强度控制不当导致的灵敏度缺失。

其次,根据武术散打运动员核心部位训练技术动作发力点的区别,核心部位训练指导人员需要随时帮助武术散打运动员调节身体各模块位置,并严格依据武术散打核心部位动作标准,进行标准动作指导[3]。

最后,对照组经过20周传统力量训练之后,总指标平均提升幅度为3.4%,而实验组经过20周现代核心部位训练之后,总指标平均提升幅度为4.8%。这主要是由于传统力量训练主要以浅层肌肉为主,长期规模的模拟训练,并不能对武术散打运动员核心部位肌肉进行有效的刺激;而实验组武术散打训练方法主要是在浅层肌肉训练的前提下,加强了对武术散打运动人员深层肌肉群的训练,通过深层核心部位传递、衔接、发力控制,可有效提升武术散打运动人员组合运动平衡程度,进而提升连续击打动作的有效性。

三、现代核心部位训练理念在武术散打训练中优化应用措施

首先,依据武术散打运动员核心部位训练实验结果,对于水平较高的武术散打运动员,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并不能依据单一的目的——效果思维,而是通过现代核心部位训练理念,逐步提升武术散打运动员训练意识。通过整体性训练意识的培养,可以在保证武术散打运动员训练效果的同时,为其全面身体素质的提升提供保障。同时在实际训练过程中,为了保证武术散打运动员力量均衡发展,可在核心部位训练的基础上,结合身体其他部分的常规力量训练及训练后全面放松练习,避免过度力量训练对武术散打运动员肌肉能量的不利影响。

其次,在武术散打运动员核心部位训练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运动员个体特征,而且需要综合考虑武术散打项目竞技特点进行合理安排。如在散打核心部位训练平衡球上俯卧撑训练过程中,可依据武术散打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差异,将整体武术散打运动员基础训练强度定位每组35个,一组45s,3组,随后根据武术散打运动员身体负荷程度的变化逐步增加。

最后,在武术散打运动员核心部位训练过程中,武术散打运动员良好的训练情绪至关重要。因此,武术散打运动员核心部位训练指导人员应注意根据训练阶段合理调整运动员训练情绪,逐步提升武术散打运动员心理适应能力[4]。武术散打运动主要是两名运动员在擂台上以对方身体为攻击对象的直接对抗运动,具有运动强度大、灵敏度及柔韧性要求高的特点,同时对武术散打运动员在使用技术动作时力量、速度、耐力也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武术散打运动员核心部位训练过程中一个明确的训练理念至关重要,其不仅可以提升武术散打运动员对散打技术风格的认知,而且可以提升训练计划可行性,结合实战对抗训练的强化,可有效提升专项训练强度。因此,在进行下一阶段武术散打核心训练前,武术散打运动员训练人员应根据运动员表现,对其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我国竞技体育运动项目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对高水平竞技运动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武术散打运动员训练人员应及时更新训练理念,加强现代核心部位训练理念与传统核心部位训练理念的有机融合,以培养高水平、国际化武术散打运动员为目的,构建系统科学合理的武术散打运动员核心训练体系,为我国武术散打运动核心部位训练效果的提升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腰腹部武术力量
一种新型EMS智能腰围在腰腹部肌肉损伤中的康复应用
中华武术
黄河之声(2021年9期)2021-07-21 14:56:32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武术研究(2021年2期)2021-03-29 02:28:06
浅谈腰腹部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37°女人(2017年1期)2017-01-14 02:32:18
让腰腹部年轻二十岁
保健与生活(2016年5期)2016-04-11 19:49:03
武术
小主人报(2016年11期)2016-02-28 20:50:43
左侧腰腹部及大腿上段带状疱疹合并肠梗阻、排尿困难1例
西南军医(2016年3期)2016-01-23 02:17:58
怀疑一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