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让生活更美好

2018-01-28 20:49肖凌霄
藏天下 2018年6期
关键词:贵州省文化遗产文物

文/肖凌霄

上胶、黏土、拼接……六岁的田嘉木全神贯注,在老师的指点和妈妈帮助下,一丝不苟地学习文物修复,稚气的外貌和认真的表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是2018年6月9日上午,贵州省考古所里发生的一幕。

这一天,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2006年,文化遗产日设立;2017年起,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被调整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这一天,全国各地的文化文物部门都很忙,他们推出各种活动,让人们感知文化遗产的魅力,让文化遗产走到百姓身边。贵州省考古所里,苗族银饰名匠吴水根现场打造杨价墓出土金银器,黄平泥哨大师王登书、牙舟陶制作大师张禄麒各自用传统技艺教爱好者重塑文物,这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都被好学的青少年围得水泄不通。还有新蒲墓地和杨辉墓出土瓦当文物拓片制作、黄金湾遗址器物修复,教者谆谆善诱,学者诚心请教,一片祥和美好。

更远一些,贵州省博物馆,考古专家正在讲述西夏与播州的历史故事;多彩贵州文创园,“非遗周末聚”正在上演一周一次的非遗展演大戏。放眼全国,从城市到乡村,从文博单位到社区,到处都有类似参与性强的活动。各级文物和文化机构在这个日子积极进行遗产内涵与保护意识的普及工作,培养下一代人的中华文化情怀,让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不仅是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人的节日,也成为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年轻人走近文化遗产、感知其无穷魅力的盛会。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包括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以及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等;也包括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世代口头传说、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和手工技艺等,其种类之繁多、形式之多样、内容之丰富,为世界少有。

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自然遗产是大自然慷慨的赠与。中华民族的这些优秀遗产以独特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各族人民的思想观念,以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激扬向上的活力维系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绵延不断。这是中国文化之魂,是民族精神之根,是中国在世界上引以为荣的宝贵财富和传家宝,必须世世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贵州省文化遗产文物
贵州省种公牛站
文物的栖息之地
与文化遗产相遇
贵州省博物馆大悬挑超限结构设计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文物的逝去
活态文化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文物失窃
贵州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