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以安海“嗦啰嗹”为例

2018-01-28 20:52陈连锦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采莲民俗文化遗产

陈连锦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利用现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传播渠道,以电脑、手机、数字接收设备为终端进行信息传播的新型媒体”[1]。信息量大、方便快速、娱乐性强、互动性强等是新媒体的特点,新媒体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带来新的途径和方式。新媒体可以很好地突破时空限制、拓展传承渠道,增强传播效果。在新媒体较广泛应用的背景下,结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海“嗦啰嗹”的传承现状,探寻安海“嗦啰嗹”与新媒体融合的途径显得尤有意义。

一、安海“嗦啰嗹”概况及传承价值

(一)安海“嗦啰嗹”概况

泉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独一无二的“嗦啰嗹”是安海地区在端午节时表演的一种独特的民俗踩街舞蹈。安海“嗦啰嗹”于2008年6月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嗦啰嗹”,因反复吟唱“嗦啰嗹”而得名。“嗦啰嗹”,有两层意思:一指歌曲《嗦啰嗹》,民众和声高歌“嗦啰嗹啊伊嘟啊啊咧”,另一指端午节的民俗活动,又名“采莲”。

每年端午节的时候,安海镇街头会出现一队打扮一新的男女。他们举着缚挂“榕枝艾草”的采莲旗,抬着“嗦啰嗹”的龙王头,一边跳着轻快的舞蹈,一边沿路唱着“嗦啰嗹”歌曲。他们穿过大街小巷,到每户人家家里去祝福。那天整个安海镇的人们都会穿上新衣服,出来迎接平安福气,整个安海十分热闹。

“嗦啰嗹”的记载,“目前公认最早记录这一风俗的文献为《泉州府志》”[2]。原本盛行于泉州各个乡镇,据《泉州府志》(七十六卷,民国十六年补刻本):“五月初一日,采莲。城中神庙及乡村之人以木刻龙头击鼓锣迎于人家,唱歌谣,劳以钱或酒米。”

新中国成立前,“嗦啰嗹”在泉州义全街、浮桥圣公辅,晋江安海、东石、深沪、金井及南安的石井、水头等滨海乡镇盛行一时。1953年晋江安海镇尤金满、颜昌瑞等一批新文艺工作者对“嗦啰嗹”舞进行了改造,继而搬上舞台,甚至选送北京参加全国民间舞蹈会演。如今,由于种种原因,只剩下安海镇在端午节那天继续着这项古老的活动。

(二)安海“嗦啰嗹”的传承价值

1.吉祥、祈愿的美好寓意

“嗦啰嗹”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古老的信仰。端午节午后,人们把平时安放在各境主宫神坛右侧(大位)的龙王头雕抬出供奉,挨家挨户采莲歌舞“嗦啰嗹”活动。端午过后往往梅雨天气停止,天气变得晴朗,人们认为这是龙王的恩泽,所以端午当天,人们装扮成“家婆”“铺兵”“旗手”等角色,抬着龙王头,反复高声吟唱《嗦啰嗹》曲,挨家挨户驱邪逐疫。每到一人家,家婆、铺兵嬉笑怒骂,故做姿态,而旗手则挥舞大旗,口呼吉祥语句,冲入屋内四处拂扫,寓意将污物邪秽一扫而光。之后,家婆赠与主人玉兰花寓意福禄吉祥,主人则回赠红包。“嗦啰嗹”活动既表示庆贺,同时也表述祈求龙王爷吸干大地水湿,扫除梅雨水气,清除水湿污垢,净化空气,有吉祥、祈愿的美好寓意。

另外,安海“嗦啰嗹”有关研究认为,这是古越族人的遗风,“嗦啰嗹”的歌词是古越族人辟邪去灾的咒语。安海“嗦啰嗹”习俗是农业社会人们祈福的一种方式。“嗦啰嗹”吉祥、祈愿的美好寓意,其实蕴含着百姓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纯朴、和睦的民风民俗

安海“嗦啰嗹”,是一种纯朴、和睦的民风民俗。我们可以从“嗦啰嗹”的活动中看见其纯朴、和睦民俗的端倪。前文讲“嗦啰嗹”又名“采莲”。“采莲”的前导是一位头戴清兵红缨笠,上身斜披破旧衣裳,腰缠草绳,下身长短裤,足穿草鞋,手撑长杆艾旗的醉步汉子。他肩扛一根木棍,前端挂个锣,走一步,敲一下,后头悬个装烧酒的酒壶。接着是“采莲”队,参与的人员人人手持一面彩旗,上面插着榕叶和艾叶。再接着是几位男扮女装的“花婆”,她们手里各提一只漆篮,内放红、白鲜花。最后是四人抬着一个龙头。随后还有载歌载舞的采莲姑娘、彩球舞、爪哇钟、大鼓吹等伴阵踩街。整个采莲的队伍,合着“嗦啰嗹”音乐的节拍,慢慢有节奏地前进。采莲队经过的人家,主人们一般会在门口放鞭炮,表示希望采莲队入户表演。

“嗦啰嗹”的民俗与百姓们对驱邪避灾、兴旺发达的纯朴企盼有关。在活动中,百姓和采莲队员互相传递吉祥,互恩互惠,和睦共处。“嗦啰嗹”这一民俗在当今时代有其独特的价值,它让我们学会了互帮互助、和谐共处,它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洒脱自如的艺术表演

独一无二的“嗦啰嗹”不仅是一项民俗活动,也是一项富有内涵的艺术表演活动。无论是采莲旗手的舞态,还是当众喝了雄黄酒的醉汉表演,还是走着科步的男扮花婆,亦或是“嗦啰嗹”歌曲的吟唱,无不都蕴涵着独特的舞蹈与音乐美感的价值。

另外,从化妆到着装,乃至道具设置等诸多方面,“嗦啰嗹”都是别有一番魅力的。典型的化妆,如:头戴清兵红缨笠,腰缠草绳,足穿草鞋,手撑长杆艾旗的前导;肩挑着生猪脚、足蹬草鞋和背悬酒壶,手打着草锣的“铺兵”,这些颇有特色的化妆无形中增加了民俗活动的艺术张力,将人物形象表现得更为鲜活。总之,巨大的活动空间,随意的表演形式,洒脱自如、雅俗共赏的整体风格是其艺术的主要特点。

二、安海“嗦啰嗹”的传承现状

随着当今时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喜欢崇拜外来文化,对土生土长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反而重视不够。安海“嗦啰嗹”的传承主要依赖于民间“嗦啰嗹”队伍的自发组织与传承、地方政府的重视以及学校的传承等。

(一)民间的自发组织与传承情况

安海“嗦啰嗹”能够传承到今天,离不开各界人士的支持,尤其是民间传承队伍。在安海,霁云殿“嗦啰嗹”队伍和妈祖宫“嗦啰嗹”队伍以及当兴境队伍和三公境队伍颇为有名。安海的文化站站长颜昌瑞,为队伍的组建、活动的开展等等做了大量的工作。他成立采莲活动示范队,成立采莲协会,积极开展各方面的工作。在他和当代民众的努力下,安海的民间“嗦啰嗹”队伍在各种演出中给世人留下了良好印象,“嗦啰嗹”也越来越为民众所熟知。

有一句老话,“高手在民间”。的确,民间的艺术离不开土生土长民众的积极参与,他们无论在艺术的理解上,还是表演的质朴、率真上无疑有着不少天然的优势。而且,民众发自内心的积极参与,比起很多外力的促发,效果要好得多。民间的自发组织与传承,让安海“嗦啰嗹”得以源源不断地流传。

(二)地方政府重视传承情况

“嗦啰嗹”的传承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嗦啰嗹”参与2002年泉州海丝文化节、2006年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开馆仪式等大型活动的演出,离不开政府的重视。此外,2008年晋江政府在安海举行了晋江市(安海)首届端午民俗旅游文化节。此后,多次举办端午民俗旅游文化节活动。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民间各方力量的配合下,“嗦啰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实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高度重视与积极推动。

政府在政策推动、资金投入、宣传推广等等方面都有着诸多的优势,相信政府对非遗保护的高度关注,与时俱进、大力创新,无疑可以更好地传承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学校的传承情况

从2005年起,晋江市力推“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目的是为了让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其中“嗦啰嗹”正式走进安海养正中心小学。2006年5月,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开馆,当日的开幕式演出就有安海养正中心小学艺术团的《嗦啰嗹》。2007年,养正中心小学百年校庆,《嗦啰嗹》也是重要的一出。2010年12月,安海建镇880周年文艺会演,养正中心小学的《嗦啰嗹》参与演出,此次参与演出的是教师。此外,泉州市实验小学廖桂萌老师也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嗦啰嗹”的传承。他倡导专业人才指导闽南优秀的传统文化,倡导在学校推广闽南文化,让学生爱上家乡,并自觉传承。

学校教育在非遗传承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学校教育中传承非遗,建构起非遗传承的长效机制,把非遗文化融入到青年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青年学生主动积极了解非遗文化,有助于提升青年学生综合素质,有助于青年学生激发起爱家乡、爱民族的情感。

三、新媒体在安海“嗦啰嗹”传承中的作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承安海“嗦啰嗹”是十分必要的事情。国家政策鼓励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基本素材的影像短片,通过网络、流媒体、手机等各种播放平台进行好的传播,使受众在娱乐中审美,感悟中华文化。新媒体在安海“嗦啰嗹”传承者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有助于创新文化传播载体,增强传承效果

非遗文化一般都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传统传播渠道在推广非遗文化时传播成本比较高,而且接受者接受效果也并不十分明显。新兴的媒体技术不仅极大地降低了文化信息传播的成本,而且拓展了内容,拓宽了渠道,方便人们更好地接受信息。创新非遗传播载体,非遗才能更有活力。将新媒体引入安海“嗦啰嗹”非遗传承,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了解该非遗文化,丰富和拓展该非遗内容。同时让更多的民众自觉接受“嗦啰嗹”非遗文化熏陶,传承“嗦啰嗹”非遗文化。民众们在这样的氛围中不仅可以更好地将其内化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更可以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而互联网突破了地域限制,给非遗提供一个面向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展示舞台。

(二)有助于增强非遗传承人的自信,增强传承动力

新媒体传承安海“嗦啰嗹”,某种意义上也提升了非遗传承人的传承自信。众所周知,传统的非遗传承方式决定了那些非遗传承一般都是在局部的范围里为当地的民众所知,但对于外界更广的受众,他们似乎无缘被知晓。而新媒体的种种优势,使得非遗传承人得以在短时间里获得更多人的青睐。经由新媒体的传播,非遗传人不仅可以与接受群体有更多的亲近了解,同时无形中也给他们自己带去了诸多的自信,让他们得以更有激情与动力去承担起非遗传承的责任。

四、新媒体视域下安海“嗦啰嗹”的传承策略

(一)新媒体在安海“嗦啰嗹”文化传承中的优势

1.时效性强

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新媒体影像化的传播具有非常强的时效性的特点。如今,人们经常使用微博和微信,人们也很容易成为信息传播者。人们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可随时发出信息,同时根据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这一点让非遗的传承与传播更有效果。

2.互动性强

新媒体互动性强,人们可以轻松地交流,发表看法意见。利用新媒体传承安海“嗦啰嗹”,对安海“嗦啰嗹”的介绍可以包含声音、文字、图片、视频、虚拟场景等多种综合信息,并可进行解读,受众在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形成客观科学的认知的同时,还可以把自己的独特见解与感受加入进去。这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体“填鸭式”的传播缺陷,也充分激发了受众主动学习与传播的热情。

3.传播规模巨大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媒体传播中不仅仅只是局限于文图的简单传播,还有丰富的视听语言传播和音视频传播等等,这些使其在传播广度和深度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有学者研究结果显示,“网络的价值与网络规模的平方成正比”,由此可见新媒体技术有着巨大的传播能量。

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上述优势传承安海“嗦啰嗹”,有助于更好地推广“嗦啰嗹”,让更多的民众更有积极主动性了解安海“嗦啰嗹”,从而更好地打造“嗦啰嗹”非遗品牌。

(二)新媒体视域下安海“嗦啰嗹”的传承策略

在安海“嗦啰嗹”的传承中,要将影像、图片、文字和音频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进行制作,加深对安海“嗦啰嗹”的记忆和认识。

1.建设安海“嗦啰嗹”特色网站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化窗口,利用网络环境来传播非遗文化,相比传统媒体而言会扩大传播范围、地域及受众群,也会更有效地促进人们对非遗的接受度和认同感。”[3]我们可以以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门户网站为平台,进一步完善网站内容。

在新媒体时代,采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可以将安海“嗦啰嗹”文化资源(相关视频以及传承人的信息等)十分便捷地传到网上。同时与原创视频、博客、播客、电子杂志等新媒体形态相结合,丰富和拓展其在内容方面的多样性。当然,我们不仅仅要重视安海的“嗦啰嗹”内容,也要重视其形式,要跟上网络的发展步伐,运用新的信息媒介,提高用户体验。安海“嗦啰嗹”的网络传播应充分考虑网民的接受习惯,充分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表现形式,为消费者提供一种参与式的文化体验。

2.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

安海“嗦啰嗹”的发展也要和当今时代新媒体相融合,利用新媒介的优势,充分利用博客、微博、微信的巨大传播活力及其影响力对大众进行渗透,培养大众的文化自觉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去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目前安海“嗦啰嗹”的网络传播,一方面要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和微博账号,实现互联网资源和“嗦啰嗹”文化的无缝对接。另一方面通过具有草根性特点的QQ群、微博、微信加强传播者与网民的交流,并且与相关网站、论坛结合,举办一些线上活动,提升影响力。同时利用现代技术“H5”页面等形式,在重要时间节点进行事件营销,增强与受众的互动性,从而进行安海“嗦啰嗹”文化的全面推广。

3.充分利用数字传媒技术

充分利用数字信息采集、加工、传输、发布、存储、检索、智能处理等数字传媒技术,发挥其在安海“嗦啰嗹”传承中的独特作用。比如,充分发挥APP、智能手机、数字电视等的作用。

新媒体技术可以让很多年轻队伍间接或者直接接触到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为其将来的保护和发展创造一定的条件,使其真正融入到现代信息社会的氛围中。在新媒体背景下,应该进一步丰富数字资源,扩大传播路径。我们可以在深入挖掘非遗文化内容精髓的基础上,借助大数据时代的数字传媒技术对相关文化资源进行适度开发利用。

如在拍摄安海“嗦啰嗹”视频、照片等资料的时候,要把安海“嗦啰嗹”融入“嗦啰嗹”特有的人文环境中,反映非物质文化与安海当地社会生活、民风民俗之间特有的关联,不仅要记录其外观、形式、技法等,还要记录“嗦啰嗹”文化扎根本土的深刻内涵。这样不但可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传承,还能宣传扩大影响,形成规模效应,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甚至可以利用智能手机等,观看安海“嗦啰嗹”表演时,通过手机拍摄传递,让观看者们了解“嗦啰嗹”的相关背景、深刻内涵等。这种一边让观看者欣赏了解“嗦啰嗹”,一边加上实时解释的做法,可以更好地引导人们对事物的认同。此外,可以充分利用平板电脑、移动电视等等,对安海“嗦啰嗹”的传承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4.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

新媒体具有独特优势,如互动性强、规模巨大、传播形式多样化等。但与传统媒体相比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如不够权威、缺乏品牌、内容的深刻挖掘能力不足等。

新媒体要考虑融合传统媒体的优势,充分利用一些既有新媒体、又有传统媒体特点的优势,让它们在非遗传承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如“微电影”这种媒介既具有传统电影的特点,又兼具新媒体的特点。微电影可以把安海“嗦啰嗹”的真实性、客观性与影视的美学很好地结合。“嗦啰嗹”传承人的传承之路、安海地方特点、安海风土人情等通过微电影的拍摄,再通过互联网的传播,既可以凭借视觉化技术将安海“嗦啰嗹”直观生动地展现给观众,增强人们对安海“嗦啰嗹”的了解,扩大安海“嗦啰嗹”的传播范围和影响能力,又能使传统的影视媒体形态得以保留和传承。

[1]匡文波.手机媒体方兴未艾——3G创造未来商机[N].中国民航报,2007-05-14.

[2]朱淇齐,吴杭州,许书合.安海“嗦啰嗹”[EB/OL].全国独一无二的端午民俗.http://qz.fjsen.com/2012-06/29/content_8710296.htm.

[3]王犹建.网络时代数字化语境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10):40-41.

猜你喜欢
采莲民俗文化遗产
与文化遗产相遇
民俗中的“牛”
不如去采莲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民俗节
漫画民俗
活态文化
我不要分享你的快乐
对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