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书法课程的应有内涵

2018-01-28 20:25
江苏教育 2018年93期
关键词:兰亭校园文化书法

课程是对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诸多方面实施过程的总和。因此,要研究并实践书法课程与校园文化的融合,首先要厘清什么是书法课程。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教育部正式颁发的关于书法教育的统领性文件,可以说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在这份文件中,虽然没有明确什么是“书法课程”,但通过文件的一些论述,我们不难厘清书法课程的内涵。如《意见》中论述:“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这段论述明确了书法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提高书写能力”和“提高文化修养”,书法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书写基本技能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意见》中还论述:“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艺术等课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中小学校还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这段论述明确了书法的教学活动方式是“开设书法课”和“开展书法活动”。可以说,书法课程本身就包含了“文化”因素,通过书法课和书法活动,承担好“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职责。因此,在书法课程中融入校园文化不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书法课程本身具备的课程内涵。

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审视,书法也与“文化”有着血肉不可相离的关系。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王岳川教授明确提出了“文化书法”的主张,他说:“文化成为了书法的底色和生命,没有文化的书法仅仅是技法的展现而没有真正的生命力。”当代著名旅法学者熊秉明先生更一针见血地强调:“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熊先生的论述把书法的文化属性提到了更高的高度。确实,在中国古代,书法的首要功能是文字书写,它记载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其对于文化的传承意义不言而喻。另一方面,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它还有着无可比拟的艺术魅力和高度凝练的哲学智慧。

无锡市兰亭小学、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淮安市涟水县外国语小学都是江苏省内知名的书法特色学校,其书法课程,无不具备书法课程应有的文化内涵。当然,4所学校各有特色,各美其美。

无锡兰亭小学让“童化书法”站在兰亭文化的正中央。学校确立了学生这一本体地位,积极倡导并实践用儿童喜欢的方式组织学习活动,从书法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展,建构出主题化、系列化、趣味化的大书法课程。学生用自己的方式选择、习得,最终在书法技能、传统文化、艺术审美、道德品格等方面得到全面浸润和提升。学校同时注重引导教师形成文化自觉、教学相长的文化氛围,加之翰墨飘香的硬件环境,最终形成了“翰墨书韵”的兰亭文化。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在建校之初,便充分依托“吴门书派”这一传统文化资源,确立了以“书剑论道”为校训,以打造“书香剑气、湖韵墨痕”的剑湖文化为依托,以传统国粹——书法艺术教育为主要路径的办学方略,努力使每一个剑湖学子都能在书法艺术等传统文化的濡染下育心性、塑人格、养雅气,成为浸润传统文化教养的现代国际人。短短的7年时间,学校通过建设墨香书院,打造教师团队,推进书法课程,让学生在精彩的书法浸濡活动中体验艺术生活,让校园在丰富的墨香文化课程中繁荣一方生态,最终喜结书法课程引领下的学校文化发展硕果。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在“让每一个孩子享受爱与智慧的品质教育”的办学理念引领下,以书法文化为主题,统一规划校园布局,打造墨香环境,构建书法课程,培育德慧少年。学校将书法课程融入学校“德慧课程”体系之中,既在三到六年级开设独立的书法课,又在语文课、美术课、国粹艺术传承社团中融入书法技能学习、艺术审美、文化熏陶,使“学校书法教育特色”发展成“校园书法文化”。

涟水县外国语小学从2008年开始,培育写字特色,提出了“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书法教育主张。2014年开始,学校依托地域文化,倾力打造校园“米公文化”,在墨韵课程的支撑下,“翰墨凝香润童心”的书画特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不仅实现了由写字教学特色向书画教育特色的成功转变,也实现了由书写技能学习向墨香文化孕育的华丽转身。

纵观四校在书法课程与校园文化融合上的成功之道,我们不难发现,它们虽然各具特色,但又有着不约而同地相似之处。可以说,其特征,就是书法课程与校园文化融合的典范做法。

一、打造以墨韵为主色的校园环境

众所周知,环境对学生产生的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教育作用是巨大的。环境就像一本鲜活的、立体的、形象的、丰富的教科书,时时刻刻影响着校园里的每一个人。因此,打造一个以校园建筑、景观绿化、环境布置为主要内容,以书香墨韵为主要底色的校园环境就成了很多书法特色学校的不二选择。从现代课程论的角度来定义,我们完全可以把校园环境看作是“物化”的课程,可见环境对于育人之重要。

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下四校优美的墨香校园: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建校时就一体打造的,由一笔斋、弄墨轩、崇文学馆、问梅书屋等书法、国画、国学专用教室组成的“剑湖书院”;无锡兰亭小学的“诗”“书”“画”三个庭院、学校广场上镌刻的“礼、乐、射、御、书、数”六个颜体大字、书法故事景观小品、大型书法作品背景墙;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的求真书院、国学馆、书画艺术长廊、书画作品陈列厅,还有校园里处处可见的书法文化石、师生手书名言警句;涟水县外国语小学中心花园里的米公长廊、米颠石、洗墨池,以“东坡阁”“米公亭”“昌硕轩”等命名的专用教室组成的“翰墨凝香”书画馆……加上每个学校走廊、室场、教室里到处布置的师生书画作品,典雅优美的墨香校园环境发挥了巨大的育人作用。

二、构建以书法为龙头的传统文化课程

课程是育人的“跑道”,育人的“途径”。书法课程的设置,尤其是教材的使用(国家教材)和编写(校本教材)绝对不能仅仅着眼于书写技能的训练,而应科学融入审美培养、意志锤炼、美德育人、文化传承等教学目标和内容。同时,学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以书法为龙头的传统文化系列课程,既努力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使其全面发展,又丰富校园生活,丰厚学校课程内涵。这其中,无锡兰亭小学的“课堂转型”尤其令人印象深刻。他们的转型书法课堂从学生“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养成出发,以“单元主题”重组书法教材,以“自主合作”重设书法课堂,以“深度学习”重构学生认知经验、思维发展,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资源之间进行文化交流,并转化为能力、素养的提升。可以说,无锡兰亭小学使“课堂转型”这一创新实践成为了学校书法文化创新发展的突破。

三、开展以生活为舞台的书法体验活动

学校组织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具有多种功能,如达成教育目的的教育功能,丰富校园生活的娱乐功能,促进师生、生生交往合作的交流功能,传递学校知名度、美誉度的宣传功能,引领学校文化风尚的导引功能,等等。书法课程中的文化内涵,需要全体师生在书法体验活动中通过参与、浸濡,而产生心灵的共鸣和行动的呼应,由此形成内化于心的文化认同。

书法活动是书法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如果学校能够在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引导、组织师生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书法体验活动,那么,对于书法课程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所起的作用一定是巨大的。如四所学校都组织举办书法艺术节,开展百人甚至千人现场书写展示活动,这样的场面震撼和参与体验,一定能在师生的心灵深处引起极大的文化共鸣;学校还会在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时,组织学生在校内、校外开展写春联、送春联活动,当学生看到一幅幅自己书写的春联被别人高高兴兴领走,并得到由衷夸奖的时候,一定能在心中树立起祖国的文化自信。四校都会组织师生开展或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书法比赛、展览活动,给师生提供更多的展示、亮相机会,让师生积累更多的文化体验。无锡兰亭小学更是精心打造“童游文墨林”系列书法活动,使之成为了学校文化活动的亮丽品牌。

书法课程与校园文化融合的途径和策略还有很多,比如:培养师资时注重文化熏陶和人文素养提升,邀请名家进校园,设立名师工作室的文化风尚引领,等等。

总之,文化是书法课程的应有内涵,每一位书法教育管理工作者,都应自觉把书法课程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放在重要的位置,真正发挥好书法艺术“以美创美”“以文化人”的育人功能。

猜你喜欢
兰亭校园文化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向明月
书法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学校园文化 硕果飘香
书法欣赏
On Tess’s Tragic Fate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