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北辰区特殊教育学校 周鹏程
融合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新兴的一种教育思想。提倡融合教育更多的是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出发,我国也正在尝试对特殊儿童实施融合教育。那么,是不是融合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一种趋势,我们就要接受并用于所有的特殊儿童,尤其是特殊儿童中的特殊群体——自闭症儿童呢?
随着国家对特殊教育的大力改革和支持,特殊教育学校的功能从单一的教育转变为区域的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因此,推动融合教育的职责就落到了特殊教育学校身上,特殊教育教师成为了当前开展融合教育的专业力量。笔者在本文中所指的融合教育,更多的是指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而不是单纯的普通教育环境中的融合教育。
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与正常儿童的交往,可以使自闭症儿童在社会交往能力、模仿能力等方面都有极为显著的进步。自闭症儿童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希望他能建立与人交往的能力,而学校则是他们学习的最好环境。因此,在对自闭症学生的研究中,我校开始尝试让部分自闭症学生逐渐适应并进入普通学校学习。其对比情况如下:
自闭症学生A:刻板行为明显,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认知能力较好,在唱歌、画画方面有一定特长,喜欢打游戏、写日记。在学校平时表现中,常以自我为中心,并且有随意说话、不遵守纪律等问题行为。通过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前期的康复训练,他正就读于普通学校,问题行为减少,考试常第一个交卷,且正确率高。
自闭症学生B:刻板行为不明显,智商处于临界状态,学习能力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属于较好级别,听教师的话,学习态度端正。在学校平时表现中,热爱劳动,遵守纪律,没有严重的问题行为。从学前开始一直就读于特殊教育学校,通过一年训练,去年上学期到普通幼儿园学习。
自闭症学生C:刻板行为显著,记忆能力较好,但认知水平不算高,与人交往存在一定问题,但在课堂中不会出现严重问题行为。通过特殊教育学校两年的康复训练,觉得现在可以去普通幼儿园尝试融合。但是因与普通幼儿园环境融合程度低,故选择半融合的方式,上午半天去普通幼儿园融合,下午半天去特需中心康复。该生现已幼儿园大班。
根据家长意愿和自闭症学生的不同特点,三名自闭症学生的融合教育方式也不一样。对自闭症学生A,采取全融合的方式,全天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就读一年级;对自闭症学生B,采取全融合的方式,全天进入普通幼儿园学习,定期巡回指导;对自闭症学生C,采取半融合的方式,半天在普通幼儿园学习,半天在特需中心康复。
三名自闭症学生在普通学校学习期间,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与普通学校的领导进行协商沟通,努力搭建推动自闭症学生融合教育的平台。
作为特殊教育需求服务指导中心的教师,笔者通过随堂观察、巡回指导、个别教育的方式来支持自闭症学生在普通学校的学习。实践过程中,在普通学校及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中都遇到些许困难,在此提出,仅代表个人观点。
除了自闭症学生C是半日融合以外,自闭症学生A和B都是从特殊教育学校转入普通学校全日融合。在转学的过程中,直接由特殊需求指导中心和普通学校之间进行协调,普通学校接到上级通知后,由教务处直接安排学生的班级和教师,因此当自闭症学生在入学时,接收他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对自闭症不了解,对该学生也是一无所知,就不能很好地处理自闭症学生出现的问题行为。例如,自闭症学生A,在特殊教育学校时是教师眼中的“好学生”,受到的照顾比较多,平时出现问题行为时,教师也会立刻处理,并用特殊教育的方法对待他的刻板重复的行为和社会交往缺失问题。但他转到普通学校的第一天,在课堂上举手想要发言,任课教师没有喊他。他便在课堂上大喊大叫,且情绪波动大,与教师发生了言语上的冲突。在这之后的一段时间里,A常常与教师、同学发生对抗行为,导致他不能很好地融入班集体。
结构化教学是1970年由Eric Schople创建的,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训练项目。该教学强调训练场地或家庭家具的特别布置,用清晰的界限为儿童建立不同的活动空间;注重课程的安排和视觉提示;在教学上,充分运用语言、身体姿势、提示、标签、图表、文字等各种方法,增进儿童对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运用行为强化原理和其他行为矫正技术帮助儿童克服异常行为,增进良好行为。
在普通学校,教师要考虑到班里大部分正常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教育教学,不会在班级布置和课堂教学中使用结构化教学。因此,自闭症学生在进入到普通的教学环境中时,会出现找不到自己的课桌椅,不知道下节课的内容,还会因为出现声音干扰而尖叫、自伤等行为。
有这样一件事:有一次,自闭症学生A没完成作业,可是放学的时间到了,他的刻板行为提示他要回家,于是他就直接想跑出去,教师就挡着不让出去,要求他必须写完作业才能走。结果,双方发生了一些口角、冲突。学校保安在谈及此事时,质疑自闭症学生会不会成为社会的危害。
笔者在与自闭症学生的普通学校教师交谈时发现,有些普通学校教师认为自闭症学生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教学,不利于班级其他正常学生的健康发展,特殊教育学校才是最适合自闭症学生上学的地方。在与普通学校的其他工作人员,如保洁阿姨、保安师傅的沟通中,笔者也发现,这些工作人员对自闭症学生的态度基本上可以称为“看笑话”。由此看出,普通学校乃至社区对自闭症学生都还缺乏客观的认识,社会对自闭症的认知度还不够。
根据对自闭症学生的认识,结合从事自闭症教育多年的经验,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通过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的共同努力,能为自闭症学生创造更适合他们学习的教育环境。
在自闭症学生转校之前,最好能先安排即将成为他的班主任、任课教师等人员先学习有关自闭症和融合教育的知识。或者,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可以到自闭症学生所就读的班与班主任进行沟通,告知该生的课堂表现、问题行为、强化物、兴趣爱好等有关情况。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还能安排即将成为自闭症学生同学的普通学生与该生进行一些融合活动,或者结对成为融合小伙伴。当其教师和同学都建立了较好的心理预设之后,自闭症学生再转到该班,那么他就不会成为一名“空降兵”,受到他人的排斥。
普通教师要承担的教学任务重、教学压力大。在实施融合教育时,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增加普通教师的任务。而且,提高大众对融合教育的认识程度,有利于帮助更多的人自觉参与到融合教育中。“众人拾柴火焰高”,自闭症的融合教育也将进行得更加顺利。社会加大对融合教育的宣传力度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通过校园广播、学校网站、家校联系平台等方式,让教师、家长、学生都知道自闭症学生的特殊性,掌握与自闭症学生交往的基本方法,并积极鼓励学生主动与自闭症学生建立伙伴关系,这样不仅有利于自闭症学生尽快融入集体,而且有利于激发更多的人对残疾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正义感。
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对于自闭症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有效经验,他们可以与普通学校的教师结对成为“自闭症教学联盟”,共同探讨和解决自闭症学生融合教育的问题。另外,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还可以为普通学校教师进行有关自闭症知识的讲座,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特殊教育观和自闭症教育观。这种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之间的沟通,最好是一线教师负责,而不是学校的领导或者行政人员。因为同在一线,教师们才能彼此体谅。否则,教师心理难免会有“听命令”的情绪,而不是发自内心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