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教育戏剧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
——以GW大学F学院红色经典晚会为例

2018-01-28 19:47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戏剧价值观思政

陈 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在我国新时代的发展进程中,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关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现路径逐渐丰富,但仍存在教育主体错位、教育路径的针对性欠缺等问题。教育戏剧在欧美国家和我国港台地区已得到广泛应用,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教育戏剧逐渐在我国大陆地区的基础教育中得到了重视和应用,成效显著。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如何利用教育戏剧拓宽教育的有效途径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教育戏剧的定义、分类及其应用

(一)教育戏剧的定义

当前,我国学者对于“教育戏剧”的具体定义仍未达成共识。起源于英国的“教育戏剧”(DIE,Drama in Education),张晓华(2004)将其定义为运用戏剧与剧场之技巧,从事于学校课堂的教学方式。随着国内对于“DIE、TIE、Creative Drama”等关于“教育戏剧”概念的引入、使用和发展,国内学者相对一致地认为戏剧教育涵盖教育戏剧,教育戏剧的定义得到逐渐细化和完善。黄爱华(2010)认为“学校戏剧教育”是学校范围内以教学育人为宗旨的戏剧教育实践活动,它将戏剧因素有效融入教育过程,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服务。徐俊(2014)认为,教育戏剧是通过想象与扮演的方式有意识地再现并传递善的人类经验的社会活动。张勇(2016)认为,教育戏剧是将戏剧元素融入教育活动之中,寓教于乐以达育人之目的。

(二)教育戏剧的分类

按照戏剧教育的应用领域划分,戏剧教育可以分为专业戏剧教育、非专业戏剧教育等。黄爱华(2010)将戏剧教育分为专业戏剧教育与非专业戏剧教育,其中非专业戏剧教育可以分为“学校戏剧教育”和“社群戏剧教育”,“学校戏剧教育”具体包括“教育戏剧(DIE)”和“其他(戏剧课等)”。徐俊(2011)认为,戏剧教育可以分为专业戏剧教育和通识戏剧教育,其中通识戏剧教育包括学校戏剧教育和社区戏剧教育。在学校戏剧教育方面,黄爱华(2010)将学校戏剧教育具体细分为学科性戏剧教育、渗透性戏剧教育、活动性戏剧教育等三种,并提出了将三种戏剧教育应用于学校教育的构想。其中,活动性戏剧教育是教学活动之外以戏剧为主要形式的主题活动。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此,本文所指的“教育戏剧”是指“学校戏剧教育”中的“活动性戏剧教育”,以教学育人为宗旨,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通过想象与扮演的方式有意识地再现并传递善的人类经验的社会活动。

(三)教育戏剧的应用

戏剧最接近于人类生活本原的面貌,能够使人们产生对生活的联想,也能够被人所理解、接受,戏剧可以用来为国民教育所使用。教育戏剧的基本理念是以戏剧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整个过程,将戏剧作为媒介来统整其他学科教学。香港政府早在1998年通过设立“优质教育基金”资助了一项“戏剧教育计划”,以达到戏剧教学法(DIE)为主的教育戏剧在学校一般课程中应用的目的。在我国台湾地区,早在2000年就将戏剧教育纳入了国民义务教育的教学中。近年来,在我国上海地区,黄爱华教授团队通过一系列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学校戏剧教育在基础教育等方面得到了拓展和应用。上海戏剧学院在思政教育工作坊中以教育戏剧为载体,实现了提升辅导员的政治素养和职业能力的目的。

由最初在基础教育等国民义务教育的课堂教学的应用以及教育戏剧近期在思政工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均成效明显。据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运用教育戏剧进一步拓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

二、教育戏剧是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指通过有目的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使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形成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观念。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外部环境因素、大学生主观因素、其他因素等都会对效果产生影响。王延伟等(2010)认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理接受机制构建的基础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其中起着重要的理论支撑作用的是观察学习及其过程、交互决定论和自我效能感。教育戏剧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完善教育合力等方面发挥作用,是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营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良好环境

相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外部环境具体包括社会、学校、家庭等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主要有市场经济和多元价值观的冲击、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等方面,家庭环境因素有家庭的氛围、家庭教育方式、家长的价值取向、家长的政治面貌等方面,学校因素的影响则包括学校自然人文环境、应试教育的惯性、传统思政教学模式的定式等方面。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际工作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已然达成了共识。

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传统思政教学模式的定式的影响是亟待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教育戏剧(活动性戏剧教育)以大学生为活动主体,以戏剧活动为主要形式,利用重大纪念日等契机开展高校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教育戏剧不但可以提供丰富叙事的画面、相互感染的氛围、团队合作的机会,还能实现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坚持内化与外化相结合的原则,达到营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良好环境的目的。

(二)发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体作用

在具体实践中,从大学生主观因素或者个体因素角度来看,有人口统计特征、个性心理特征、行为等方面。具体来说,所处年级阶段、政治面貌、个人人格和修养、心理特征、自我意识、人生阅历、主观能动性、自身主体性价值追求、知行是否合一等内容都会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效有所影响。教育要发生作用,都要经过作为教育主体的人的能动作用,而个体的自我教育是发生教育作用的基础。教育戏剧可以通过“入境、入情、入理”过程实现价值观从理性认知、情感共鸣、思想转化的过渡和飞越。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理接受机制由接受主体、接受中介和接受客体三个主体部分构成,同时通过效果评价和信息反馈两个环节共同构成一个整体性的运行机制。

已有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关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参观红色景点、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节点式的主题活动,往往存在参与覆盖面狭窄、大学生主体意愿不足、个人体验少、情境实景教育缺乏、教育持续性不足等问题。针对当前教育方式和教育载体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问题,教育戏剧能够给予大学生有更多参与式、体验式的机会。在戏剧编排和展演等一系列过程中,教育戏剧能充分调动大学生自身的参与性和积极性,通过增强过程体验进而改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同以及心理接受情况,解决关于当前价值观教育大学生作为被动客体的难题。

(三)完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教育合力

班杜拉在交互决定论中认为,行为、人的内部因素和环境影响三者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决定。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理论的视角下,刘久凌(2016)认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价值观的形成、发展的复杂性以及培育活动的现实背景来看,形成教育合力有利于整合多方力量,有利于发挥主体作用、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和有利于提高培育的实效性。因此,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积极整合校内外的相关资源,充分发挥高校教育系统内合力的整体作用以及各分力的协调作用。

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合力形成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戏剧可以通过以重大节日为契机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整合高校相关职能处室、学院、学生机构和艺术类专业教师、思政工作者、学生干部、大学生群体的多方力量,形成多方联动的工作机制。

三、教育戏剧在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高校要举办歌舞类的晚会并不困难,难的是举办一台“像样”的戏剧演出。GW大学红色经典晚会根据学校教育戏剧(活动性戏剧教育)的基本特点,紧抓社会表演学训练的“角色”和“剧情”为核心要素,利用节庆日等契机,寓教育于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形成人人学、人人讲、人人认同的浓厚氛围。

(一)筹备阶段:定主题,明确主题方向

为强化活动的政治领导,红色经典晚会由校党委宣传部、F学院党委联合主办,F学院团委、学生会承办。每年活动的主题由团学组织的主要干部依据当年的重大节庆日选择多个主题,报送学院党委和校党委宣传部进行甄选确定后,根据晚会主线设置,各班参与节目筹备与竞投,最终差额产生公演节目。历年的主题包括“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建军90周年”“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等,通过创设特定情境,旨在缅怀先烈、重温历史,旨在从心出发,培养家国情怀,引导当代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二)策划阶段:定故事,细化主题内容

在此阶段中,大学生围绕特定主题,根据历史事件进行二次创作。学院团学组织发挥审核与协调作用,根据班级上报的节目进行调配,选派戏剧专业、思政专业的教师、研究生等“指导员”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还原故事的生动性,强化具体业务指导。剧本通过至少三次以上的打磨,使得构建的情景具有可参与性,“角色”有明确分工。

(三)排练阶段:角色演练,增强情感体验

利用教育戏剧中“事件重现(Reenactment)”“角色互换(Role-Reversal)”等策略,以及语言暗示、榜样激励、两难困境等因素,将历史事件的真情实感进行再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嵌入戏剧表演中,增强青年大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参演同学在排练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思考、学习和讨论,青年学生在戏剧角色演练中通过反复的刺激和重现,以情感为驱动,作为参演者可以完成特定角色的情感体验,作为观演者可以完成与现实中自我的“映射”,进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获得他人的认知体验。

(四)公演阶段:分享与引导,扩大活动影响力

近年来,GW大学红色经典晚会一直在能容纳1200余人的大会堂举办,现场屏幕墙的互动、微信朋友圈以及互联网直播等新媒体的运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进一步扩大了这场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戏剧活动的影响力。在晚会公开演出的过程中,参演人员作为引导者,用生动的叙事方式来彰显民族精神和时代特征,引发场下学生通过新媒体进行讨论,增强教育戏剧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这是教育戏剧活动“红色经典晚会”被称为“大学生最愿意听的、最生动的思政课”的重要原因。

(五)反思阶段:重在践行,深化主题教育的实效性

通过运用教育戏剧的方式,引发了大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深度思考,具有鲜明的导向性,连续开展系列的教育戏剧活动能够让大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践行。在红色经典晚会之后,辅导员、团学指导老师等思政工作者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针对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持续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

红色经典晚会是以教育戏剧为载体来拓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是一项能够解决教育主体错位、教育路径针对性和操作性欠缺等问题的实践项目。这种教育方式有利于充分激发大学生的自主创作意识,有利于将教育的主体“回归”学生本身,有利于营造全员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形成跨部门、跨专业、跨年级的强大思政教育合力。这是一种能够“入境、入情、入理”的有效方式,能够促使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追求,最终达到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效果。

猜你喜欢
戏剧价值观思政
我的价值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有趣的戏剧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