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阅读通史·魏晋南北朝卷》撰述思考*

2018-01-28 19:26
图书馆论坛 2018年8期
关键词:通史魏晋时期

1 出版意义

从历史角度看,阅读的历史就是一部文明发展史。研究中国阅读史,就是研究中国的文明发展史,解读中国文化发展史的重要线索。《中国阅读通史》是一部彰显中华文明辉煌成就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典籍,有着重要的学术影响和社会意义。

从学术影响视角看,《中国阅读通史》有助于维护中国图书文化史研究结构的完整性。中国图书文化史研究的三个主要支柱是藏书史研究、出版史研究和阅读史研究。之前中国藏书史和出版史研究已经取得显著进展,如今《中国阅读通史》的出版标志着“书学三史”的首次合拢,实现了《中国藏书通史》《中国出版通史》《中国阅读通史》三部图书文化史著作的“会师”。《中国阅读通史》主编王余光构建了中国阅读史的研究范式和书写模式,开中国阅读通史研究和著述之先河,奠定了中国阅读史研究的新起点。《中国阅读通史》既有利于全面系统反映中国阅读文化发展研究的最新进展,也有利于广大读者了解和认识中国阅读文化发展的规律特征与思想智慧。

从社会价值视角看,《中国阅读通史》的出版不仅有助于书香社会的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读书风气,而且面对西方阅读理论话语的强势冲击,有利于彰显中国阅读文化的丰厚积淀和悠久传统,还能够实现中外阅读史的平等对话和“互鉴”。中国有着丰富的阅读文化资源、优良的阅读文化传统和深厚的阅读经验积淀,古代的阅读智慧和方法对今人依然有着非常大的启发。《中国阅读通史》的出版也有助于促进阅读文化和阅读推广事业发展。当今高度重视全民阅读,阅读推广实践离不开对阅读文化传统的理解和认识,离不开传统阅读理论的指导,而且读者对掌握阅读方法和提高阅读能力有着越来越强烈的需求。如何推进当今阅读文化和阅读推广事业的发展,如何满足社会和读者的需求,都可以从阅读文化研究的重大成果《中国阅读通史》中,得到理论支撑和找到有参考价值的思想资源。

2 通史观念和范式构建

笔者在研究和撰述过程中,对《中国阅读通史》中贯穿的通史观念和构建的研究范式,形成了一些粗浅的理解和认识。

(1)通史观念。通史包含纵贯和横通两个层面的意义。纵贯主要是指时间线索和历史的线性描述,贯通古今。《中国阅读通史》在历史的纵向贯通方面,描述了从先秦到民国不同时期的阅读发展历史。横通主要是从阅读发展与社会环境、经济政治文化背景等因素的相互影响和互动关系方面,将阅读历史还原并放置在其社会文化发展的大环境中进行审视。《中国阅读通史》在历史的横向联通方面,不脱离也不超越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将阅读与出版、藏书、教育、社会文化等相关方面的互动关系,以既融合又有所独立的形式展现出来。广大读者欲了解一门学科及其发展历史,比较便捷的路径是阅读其学科的通史。《中国阅读通史》不仅全面系统地展示了阅读发展的轨迹和脉络,而且拓展了我们理解和解释中华文化发展变迁的视野和领域。总之,《中国阅读通史》的通史观念立意高远,坚守“述往事,思来者”理念,贯通古今,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2)研究范式。在中国古代阅读文化的研究和古代阅读史的书写中,需要划分历史时期,勾勒历史轨迹,进而描述某一历史时期阅读文化的演进和面貌,聚焦某一历史时期阅读文化发展的特征和规律,厘清某一历史时期阅读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及互动关系,挖掘某一历史时期阅读文化发展的时代精神和风尚,凝练某一历史时期阅读文化发展的思想智慧与方法积淀。相较于西方阅读史研究的模式,中国学者研究中国阅读史一开始就在探索符合中华文化特色的路径,构建适合中国学术传统的模式。在《中国阅读通史》中,各卷均贯穿和体现了王余光先生构建的研究范式,从界定概念到明确研究对象和范围,从挖掘梳理和收集整理阅读史资料到凝练研究内容,从探讨和发现研究视角到借鉴与整合适用的研究方法,从反思阅读史研究的滞后性到启动《中国阅读通史》的编撰,都展现出中国学者在阅读史研究领域的努力与智慧。这种智慧包括阅读史研究者追寻共同使命,凝聚知识共同体,开阔学术视野,树立文化自信意识,形成独特的学术路径,探索学科体系建设,构建中国阅读史研究的范式。

3 《魏晋南北朝卷》思路

就《魏晋南北朝卷》而言,笔者在确定研究对象和范围的前提下,开展了以魏晋南北朝阅读文化发展为对象的研究。笔者通过简要介绍该卷的撰述思路,反映对《中国阅读通史》整体理念框架和研究纲要[1]的贯穿与实践。该卷主要从三个层面建构魏晋南北朝阅读文化发展的研究框架:一是阅读与社会环境研究,二是阅读与思想文化研究,三是阅读主体与观念价值研究[2]。

(1)从阅读与社会环境的层面切入研究,主要包括第一章到第四章的内容。具体而言,宏观上阐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微观上分析出版、藏书和教育等外在影响因素与阅读的关系。第一章阐述该时期的宏观社会历史背景及特征。政治分裂动荡、士庶阶层分化、文化多元融合是该时期主要的社会发展特征。第二章分析了该时期读物变迁与阅读的关系及相互影响。分别从物质与技术、语言文字、观念和制度、行为等四个层面解析该时期出版文化状况与阅读的关系。第三章分析该时期文献集藏和文献传播与阅读的关系。图书的集藏、传播和藏书文化的发展,促进了该时期阅读文化的发展。第四章分析该时期教育与阅读的关系,主要阐述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对阅读产生的深刻影响。

(2)从阅读与思想文化的层面切入研究,主要包括第五章和第六章。第五章分析该时期学术发展与阅读的关系。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学术发展的重要时期,读者的通人追求与其时的学术发展趋势相互影响和促进。接着分析该时期文学发展与阅读的关系。该时期文学发展从文学自觉逐渐迈向超越。在人的自觉与文学自觉中,蕴含着文学阅读的自觉,读者在文学阅读方面的独立性和自觉性逐渐形成。第六章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清谈与阅读的关系,分析魏晋清谈和阅读的相互影响,分析该时期的阅读风尚,阐述了阅读的养生和治疗功能。

(3)从阅读主体与观念价值的层面切入研究,主要包括第七章和第八章。第七章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主流阅读群体的形成和阅读群体的细分,突出读者研究。接着阐述该时期的阅读典故及其中蕴含的阅读精神,阅读典故彰显该时期读书人身上闪现的优良阅读传统和阅读精神。第八章论述该时期阅读理论与方法的突出成就和贡献,主要包括刘勰的阅读知音论、钟嵘的阅读滋味说和颜之推等人的阅读功能论,以及具有时代特色的读书方法等内容。

4 撰述感言

笔者有幸参与《中国阅读通史》部分内容的研究和撰述,完成《魏晋南北朝卷》和《清代卷·上》的钻研和撰写。历经种种艰辛,手捧散发着墨香的新书,感慨良多。

笔者撰写《魏晋南北朝卷》的最初感受是一个“难”字。首先是难在史料,特别是缺少系统整理的史料,需要大海捞针,从大量文献中钩沉和甄选。其次是难在方法,对研究中国阅读史而言是个相对开放和涉及面广泛的课题,还没有形成独有的研究方法,需要借助其他学科相对成熟的方法进行研究。再次是难在观点提炼,阅读史研究的一些观点需要在深入研读文献的基础上,精心提炼出有价值和站得住脚的观点,缺乏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客观现实。最后是难在如何把握学科交叉的边界,研究中国阅读史必然要注意到学科交叉问题,特别是涉及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内容时,既要补充完善这些知识结构,又要把握好边界,要在阅读史研究的范畴内分析和探讨,而不要跨界太多或者太远。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在研究过中碰到的或大或小的问题,也是前进路上的障碍。好在笔者从一开始就树立了迎难而上的信念,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收集和研读史料,采用适合的研究方法,在自身能力范围之内多下功夫,努力做到攻坚克难,最后才在不易中迎来手捧新书的喜悦。

“学如积薪,后来者居上。”客观地说,《中国阅读通史》作为一部系统研究中国阅读历史的大型学术专著,是中国阅读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节点,笔者所撰的分卷中难免存在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当然,在起步阶段,我们更应看到其开拓和奠基性意义,因为这是后来者不断推进中国阅读史系统性研究绕不开的重要起点。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更高水平的研究成果问世,因为在注重文化传承和书香社会建设的大时代,从事中国阅读史研究的人员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猜你喜欢
通史魏晋时期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没落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代
书介:《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清代时期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魏晋风流,纵是静坐也繁华……
美人骨——回到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