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视野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索

2018-01-28 19:27刘小鹏张亚弟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跨学科语文课程学科

刘小鹏,张亚弟

作为新一代师范生,我们经历过传统教育带来的弊端,又汲取了21世纪新科学的营养,所以我们要改进中学教育现存的不足之处,逐渐形成科学的现代教育观。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既是对学生义务阶段知识习得的巩固,又是进一步提升语文综合能力和全面知识素养的关键阶段,我们要及时施教,科学施教。现阶段,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课程应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沟通古今中外,面向未来世界,应以专门性、综合性、边缘性相结合的学习内容,向学生展示层次多样的语文课程图景,提供丰富的语文营养和多向度发展的途径,也给语文课程自身增添生长活力。[1]这就要求语文阅读教学不应只局限于本学科的知识习得,而要进行跨学科教学研究的尝试,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具备跨学科的素养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一、跨学科相关概念界定

“跨学科”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会议速记的文字记录中。英国学者汉弗莱斯在1981年提出了跨学科学习的最基本定义。在跨学科学习定义的基础上,美国学者舒梅克在1989年提出了跨学科教学的定义。[2]进入21世纪,“跨学科”大多是作为学术界用于学术研究的方式方法,而将其视为教学方法并做专门研究的举措似乎又销声匿迹了。跨学科既有自然、社会、人文三大学科的跨越,也有各分支学科内的跨越融合。

跨学科教学是指以一个学科为中心,在这个学科中选择一个中心题目,围绕这个中心题目,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展开对所指向的共同题目进行加工和设计教学。对于学校课程而言,跨学科教学可以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能够体现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2]

跨学科语文阅读教学是指打破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壁垒,将相关的学科知识介入到语文阅读中,教师结合一定的跨学科知识,围绕某一阅读主题,带领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最终形成教师、学生以及跨学科文本之间的对话。[3]跨学科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完整、全面的事物。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对比、归纳、综合与分析的方法,从不同领域、不同学科总结阅读内容,帮助学生完成阅读,从而形成对阅读对象完整的认知。[3]阅读学习在中学生的学习任务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课堂阅读学习对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具有关键性作用。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生活处处皆语文,学习语文不只是在课堂上,也不仅限于语文课。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要有大语文观,跨学科阅读教学能弥补当下语文阅读教学的不足之处。

二、语文跨学科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形成了我国对人才培养类型的新认知,只有适应时代所需并为时代所认可的人才类型才能与时俱进。文化和教育是我们培养各种合格人才的关键途径,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我们理应做引领时代的先锋。

首先,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综艺娱乐节目都在应人们需要而进行改革和创新。如我们所熟知的“跨界歌王”“跨界喜剧王”等节目不仅是自身综艺发展的需要,也达到了培养文艺界综合人才的目的。“歌界”“演艺界”都在为自己的全面发展和积极转型做努力,我们的教育事业更应该不负国家使命做好培育人才的工作。

其次,语文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学改革理应紧跟其上。课程与教学不是两个孤立的方面,也不是机械的混合,而是在交互作用中融为一体。传统语文教学,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模式看似层次清晰,内容明确,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又相互独立,缺乏整合,学生并不能汲取丰富的营养。学校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按照具体条件和学生的需求,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开发利用各方面的课程资源,建立互补互动的资源网络,打破学科本位的传统。[1]语文教学形成的“教教材”的传统,是将语文课文奉为圭臬。一直以来试图突破“教教材”这一局面但并未能取得好的效果,实际上还在传统模式中打转儿。既然我们无法完全避开“教教材”这一窠臼,那么就要试图在此基础上作出努力和创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1]由此可知高中语文课程的重心不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审美、探究能力。语文课程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在教学中,要注意全面地发挥语文课程的教育教学功能。因此,从课程标准出发,要求我们必须具有跨学科的研究问题的能力。

最后,构建“大语文”的教学观是语文教育发展的终极目标。走向综合是世界各国母语教育的大势所趋。这就表明语文阅读教学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教学体验,不仅表现在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感、健康人格的培养,还表现在能够加强语文与科学教育、艺术教育等学科的相互融合。所以,现代教育者如果还止步于狭隘的语文观就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当代语文观迫切需要教育者要打破学科界限,让学科之间、知识之间建立起共融的结构关系,不能在单纯的语文学科内转圈子。积极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来适应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具有跨学科教育理念的同时还要避免两个极端:不能仅仅孤立地看待作品本身,也不能仅仅寻找文本与社会的简单对应,要深刻挖掘文本中潜藏的文化现象,让学生全方位地接受多种知识信息。[1]

三、我国阅读教学的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现状

现代语文课堂正逐渐走出传统语文课堂的窠臼,但仍然不乏遗憾。与此同时,阅读教学的理论研究虽有进展却突破不大。

首先,在教学实践层面上,语文教学始终存在着内容僵化和随意性过大这两种弊病。内容僵化最具代表的是阅读教学不论体裁和题材的差异,始终按照统一模式授课。造成学生僵化的思维模式,学了这么久的课文却始终没有开阔的视野,这就失去了语文工具性的作用。内容随意性是指教师课堂抓不住中心,表面上看教师博学多才,实际上却造成学生的无系统学习。教师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应对考试,又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如果处理不好二者的关系,就容易形成上述两个极端。因此,改进我们的语文课堂,需要的不是彻底翻转课堂,而是在探索中发现问题,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中学阅读教学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出发,在一定理论基础的支撑下,结合现代教学方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试图探索出更好的阅读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更扎实的阅读能力,但收效甚微。

其次,在理论研究层面上,2001 年 6 月我国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这就使“跨学科教学”成为近年来我国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3]此外,笔者还总结了新课改以来广大学者们对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改革的理论经验,发现大部分研究者都只停留在理论的探讨上,阅读教学的方法都比较抽象。例如,在阅读教学措施上提出“营造阅读氛围”“培养阅读兴趣”“延伸阅读材料”“阅读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等都是大而空的理论,并没有为实践提出系统的参照标准,因此,改革还是很难得到突破。基于此,本研究将“跨学科”这一教育理念与具体阅读文本相结合,从而将教学策略具体化。

当下,很多高校开始设置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既让学生术业有专攻,也要综合全面的发展。所以,针对上述现状弊端,语文阅读教学改革还是要立足课堂实际,提出具体可行性的策略。

四、实施跨学科阅读教学的具体措施

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语文阅读更是获取其他知识的重要渠道。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需要我们的阅读教学作出努力。因此,我们要在中学阶段这个“利用阅读去学习”的关键期,实施正确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

语文跨学科教学具有多重特点:(1)目标的多元性,(2)方式的多样性, (3)过程的活动性, (4)结果的丰富性。[3]基于此,为避免阅读教学措施的空泛,本文结合中学语文课文试图从跨学科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上、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学评价的科学化上来细化跨学科阅读教学的策略。

语文阅读教学实际上是“选文”教学,即以一篇文章教会一类文章的阅读技巧。但传统语文课堂强调的“一课一得”模式似乎逐渐形成了“教教材”这一狭隘路径,语文教育工作者只担负起了传播传统文化知识的职责,忽略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互作用。学生也仅限于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获得,堕于语文学科向其他学科拓展和延伸。因此,这种在教学工作中常常被忽略的“大语文”观就难辞其咎了。阅读教学是语文知识和其他知识全面综合运用的过程,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思想认识水平的综合反映。例如在《春》这篇文章中,在目标的确立上,不仅要习得语文方面的基础知识,还要有跨自然学科的艺术审美观,能透过汉语言文字的文学美欣赏到作者所寄予在作品中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仅要学习感悟散文的语言美,学会写景类文章的写作顺序,学会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还要感受怎样领略大自然的美和神奇,培养学生形成整体的思维习惯,还能够体悟珍惜时间的哲思,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等。但要注意的是避免把语文课上成写作课,上成自然课。在教学的评价上,教学评价对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工作具有规范和导向的作用,我们要避免唯教学大纲和学业成绩至上,只追求语文课程知识的习得而忽略了其他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教学评价既要做到“因课制宜”“因生制宜”,又要倾向于具有跨学科的评价视角,逐渐形成培养学生全面语文素养的意识和责任。

再如对叶圣陶《苏州园林》的学习,不单是对一篇写景状物类的说明文的习得,更应该是在对一张建筑图进行解构。当你读到这篇文章时,仿佛你正置身于苏州园林中,正欣赏着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身临着花墙和廊子,触摸着门和窗,感受着古时的雕梁画栋;不再是与一行行的文字对话,而是对那些富有生命气息的建筑重拾记忆。因此,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教学的目标既要立足于说明文的写作手法,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还要向学生渗透基础的中国建筑学的知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特征要求语文课程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性工具,语言文字向我们展示的不仅仅是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文学中也含有哲学,更有科学。当代中学生也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搬运工,借助语文学科中的阅读教学更是培养中学生具有全面认识事物,全面分析问题的综合性能力。在具体教学方法上,课前要让学生对中国建筑学有一定的了解,可搜集资料进行古今建筑对比,中西建筑对比,既为课文学习储备一定的知识,又能够积累跨学科的综合性知识,不至于形成中学生狭隘的阅读视角。课中可以根据课文的写作顺序,来一次旅行,既能训练学生的空间感,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力,还可以形成一幅画卷,让学生展开想象,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视角,这样中国园林艺术美就不仅仅是作者一个人眼中的世界,而是每一位读者眼中的独特世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具有跨学科思维的极佳教学方式,能将语文学科所具有的工具性意义发挥到极致,同时还可以避免语文阅读教学“用课文教课文”的学科模式。

知识的传授不应是孤立的,而应以丰富的内容为背景,语文阅读教学的丰富性就需要建立在多学科基础知识相综合的背景之上。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将能力培养渗透到语文阅读知识传授过程中,也就是说语文学科是教学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因此,为了区别以往语文阅读教学,本文尝试跨学科阅读教学策略,在厘清跨学科阅读教学的概念和跨学科阅读教学的理论来源后,总结我国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以及对于跨学科理论的研究,得出跨学科思维策略的必要性。最后以具体阅读教学为例从阅读教学目标、方法、内容、评价的实施来分析跨学科理念运用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可行性。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进行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是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03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蔡靖航.语文的跨学科教学策略[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5.

[3]梁鸶鸶.初中语文跨学科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跨学科语文课程学科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学科新书导览】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我校成功承办“生命科学与老龄化社会”跨学科论坛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