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师范专科院校(以下简称师专)担负着培养广大小学教师的重要职责和任务,师专教师的工作状况和工作能力直接决定着师专的办学水平和师范生的质量。然而,在当今我国社会剧烈的转型中,尤其是面临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和本科师范院校的竞争,我国高等师范专科学校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师专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也越来越严重。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表现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相比于其他教师,师专教师的职业倦怠又有自己突出的表现。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承担着运城市及周边地区小学教师的培养任务,是一所典型的综合性高等师范专科院校。本研究调查和访谈了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429名教师,深入了解了师专教师们的工作状态和职业倦怠程度,并探寻预防和缓解师专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对策。
通过调查发现,师专教师的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身心方面的身心俱疲、奔波劳累,交往方面的偏执孤僻、人际淡漠,工作方面的效率低下、消极应对。师专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师专教师工作时间长、难度大,扮演角色多、冲突大,面临的家庭和经济压力大;二是学校管理僵化、人际关系紧张、评价体系不完善;三是新课程改革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社会高期望与低报酬形成了巨大落差。因此,要预防和缓解师专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应从教师自身、师专院校和政府社会三个层面努力。
1.正确认识职业倦怠。
师专教师首先应该正确地认识职业倦怠。首先,承认职业倦怠的客观性。师专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职业倦怠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无论待遇是否优厚、无论社会地位高低,长期从事一个行业或者固定一个职位,难免会产生职业倦怠感。其次,已有职业倦怠情绪的老师,应该主动反思和学习,深究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不仅从学校、社会外部寻找原因,也要从自身的各方面寻找根源。再次,在自我反省的同时,可以主动寻求同事、领导、社会、家人的帮助,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积极进取,勇于改变。最后,广大的师专教师应正确地认识到师范教育的重要性,明确自身使命,做好角色定位,坚定职业信仰,不仅将教育工作作为谋生的手段,更作为一种崇高的理想和事业奋斗。只要怀抱职业理想,坚定职业信念,职业倦怠便难以侵袭。
2.培养良好个性特征。
教师要抵御职业倦怠,除了要有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心,更需要有积极健康的个性心理特征。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在同一所学校,同样的教学环境,同样的工作内容,有的人每天开开心心,得心应手,而有些人却处处碰壁,怨天尤人。出现如此之大的差别,究其原因在于教师的个人心态和个人性格特征。因此,要解决有些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不能不从其自身下手。教师要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积极向上的个性特征,努力做到乐观、开朗、自信,幽默、豁达、宽容,与人为善,诚恳待人,工作之余主动和同事交往,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转变行为认知,在缓解工作压力的同时,体会到工作的趣味和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同时,作为教师,要适当转变对学生的看法和态度,以发展、宽容的眼光对待学生,耐心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与困难,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亲密。
3.积极调适不良心理。
教师发现自己有倦怠情绪和不良心理时,要及早调试,通过各种方法摆脱心理困扰。一方面,教师要学会合理宣泄、进行适当的心理暗示,从而减轻工作劳累感和思想包袱。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学会认识和接纳自己。对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坎坷,要学会客观对待,既要虚心认识自己的不足,接受批评,努力学习改正,又要在挫折之中镇定自若,乐观向上。最后,教师要学会给自己制定合适的工作目标,不盲目要求自己,也不过分要求他人,将目标具体化、可操作化,然后付诸行动,完成目标任务,在目标一步步实现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4.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很多教师的职业倦怠来自工作的困难与失误,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根本上还需要切实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广大的师专教师要尽可能地利用一切时间和机会进行学习或外出进修,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改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综合素养。唯有此,才能在日趋严格的专业要求和日趋激烈的工作竞争中游刃有余。工作顺利,成就感强了,工作更有干劲儿了,职业倦怠自然也会更少出现。
1.改变传统的学校管理方式。
作为师专教师工作的主要环境和阵地——师专学校,应该对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负一定责任。学校首先应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理念。要树立“以师为本”的现代学校管理理念,将教师的工作和发展摆在教师管理工作的核心地位。
具体来说,首先要在制度的制定上更加民主化、人性化。要充分尊重各位老师们的感受和需要,民主协商,发挥教师的主体地位,请老师们参与到制度的制定中来。其次,管理者要转变学校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淡化行政性“官”的理念,深入教师中去,与他们建立一种平等、真诚、和善、友好的关系。只有领导真正关心教师,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诚心诚意地为教师服务,尽量满足教师们的合理需求,才能为教师的工作排除后顾之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再次,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也应该采取开放式的管理模式,给予教师更多的活动空间,尊重教师的专业权威地位和自主权,调动教师工作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让教师始终保持高度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2.营造宽松和谐的组织氛围。
教师开展工作除了物质上的保证,更需要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理解。因此,作为学校的领导或管理者,应在学校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组织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每一位教师,无论其年龄的大小、学位的高低、所教什么年级、所带什么科目,都是平等的,大家相互扶持,共同进步;在这个环境中,教师能够宽松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见,能够参与到学校规则的制定和日常管理中,有更强的集体归属感;在这个环境中,每一位教师都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能够有足够的资源和时间进行学习和提高;在这个环境中,教师之间亲密无间,相互理解和信任,关系透明而简单,大家平等竞争、共同进步;在这个环境中,师生人格平等,教师关心和尊重学生,学生爱戴和敬重老师,师生关系和谐融洽。
3.完善科学公平的评价制度。
公平、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是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建立全面、综合的教师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用形成性评价替代终结性评价,建立教师的工作、发展档案,综合考察教师平时的工作成果、工作态度、教学能力、师德修养、教育方法、科研能力、人际交往等;要民主地制定建立公平合理、宽严适度、赏罚分明的评价和激励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创设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学校还可以通过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来缓解和防止教师的职业倦怠。通过加强学校的基础建设、美化校园环境,来为教师提供更加优美、舒适的工作和休息环境。可以定期、不定期地举办一些内容丰富的教学和心理讲座,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观摩、展览和学术交流活动,开阔教师的眼界,培养教师广泛的兴趣爱好;可以开展运动会、歌咏会等娱乐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培养教师积极健康的心态。
1.强化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全社会对教师的尊重和支持,对于教师职业归属感和成就感的建立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防治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社会要矫正原来不公正、不合理的教师期望,对于教师的个别错误行为,不能一棒打死,要公正、客观地评价,以宽容和爱护的心理对待教师,帮助教师改正和提高。个别家长也需要转变原有的对教师挑剔、指责的态度,尊重教师的专业权威和教育教学自由,有任何问题及时与老师融洽沟通妥善解决。媒体应该转变关注重心,加强对教师正面事例的报道和鼓励,宣传教师高尚的师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制造正确的社会舆论。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公共信任氛围,形成重视教育、尊重教师的社会风气,增强教师的行业归属感和成就感,克服职业倦怠。
2.提高教师群体的整体地位。
要切实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经济收入水平。2018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大对师范院校支持力度,提升教师社会地位。2018年2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对教师及师范教育给予了极大的政策支持和鼓励。只有将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依法保障教师的经济、社会地位,维护广大小学教师的合法权益,才能使教师无后顾之忧,安心地投入工作。
3.提供高质有效的专业培训。
教师专业能力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对于防治职业倦怠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师专教师的能力和素质,除了教师的自我反思和发展,教师培训也是重要途径。要加大相关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让更多的师专教师也能够“走出去”学习,开阔眼界,提高教学和研究能力。可以根据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个人特点和实际需求,结合培训安排帮助教师制定适合自身的工作计划和专业发展规划,及时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健康发展,克服职业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