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正在挑起一场贸易领域的“世界大战”。他霸气十足,四处出击,凭的是什么?凭的是美国在经济、科技和军事方面的雄厚实力,最终目的是巩固美国的世界覇主地位,阻止中国的崛起。守成大国与崛起大国之间的这场斗争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丢掉幻想,迎接挑战。
美国为了保持全球霸主地位,早就预见到今后世界将由信息技术来主导,因此在信息产业的基础研究领域,进行了长时间的高额投入,汇聚了一大批能坐冷板凳的科技精英,形成深厚的积累,始终掌握着信息技术领域核心技术的“命门”。
长期以来,芯片制造一直是中国之痛。特朗普的霸道行径再一次给国人上了深刻的一课: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我们一方面要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经济、科技和军事方面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些差距是需要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才能赶上的。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夜郎自大。
关键是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全部科技史都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
我们能不能打赢与守成大国的这一仗,关键在人才,新时代呼唤拔尖创新人才。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为了在国际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把它列入国家发展战略,通过立法或国家规划的形式强势推进。在这方面,我们也还有很大差距,这已严重制约了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影响了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因此要急起直追。
研制中国“芯”,首先要有中国“心”。核弹专家林俊德一辈子隐姓埋名,52年坚守在罗布泊,与他的团队吃着玉米面和榆树叶的窝头,喝着孔雀河里那令人肚子发胀的水,睡着冬天寒冷夏天苦热的地窨子,用垒土台当桌子,从1964年到1996年,进行了45次核试验。正是有了这些惊天动地的核试验,共和国才真正挺直了脊梁。像林俊德这样的爱国科学家还有很多很多,如钱学森、黄旭华、彭士禄、邓稼先、王淦昌、孙家栋、任新民、南仁东、黄大年、钟扬等。他们都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厚情怀,都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这样的深厚情怀,这样的民族英雄!一个不热爱自己国家、不愿为它的崛起效力的人,或者哪个部门挣钱多就往哪个部门跑、只想弯道超车、急于求成的人,是无法为国家研发核心技术做出贡献的。
除了爱国情怀和献身精神,还要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首先是学习能力。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正如霍金所说:“你可能并不是一个讨厌蚂蚁的人,但你也会无意中踩死蚂蚁,我们要避免人类处于蚂蚁的境地。”为达此目的,唯一的方法就是学习,终身学习。在未来社会,一个人只有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才能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所以,要对学习和探索充满激情、充满兴趣,掌握科学的、高效的学习方法,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
要培养独立思考和质疑的能力,就是对任何理论、说法,都要问一个为什么,在弄清它有无道理之前,都要打个问号,敢于质疑,也要敢于思考有定论的人与事,尤其是有争议的人与事。马克思的座右铭是:“怀疑一切”。真理是可以怀疑的,越不怕怀疑,越证明它是真理。要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就是要打破常规和避免任何的思维定势。史蒂夫·乔布斯在斯坦福演讲时被一个年轻人问道,“我怎么能像你一样?我怎么能成为你那样的人?”乔布斯做出了著名的回答:“另类思维。”这种“另类思维”是建立在独立思考、质疑、批判性思维基础上的。没有“另类思维”,哪来的创新?
据说美国报纸曾经讨论,为什么中国出不了乔布斯。他们认为最大的问题是中国的教育不鼓励创新,不鼓励独立自由的思维。美国两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北京大学千人计划讲座教授谢宇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指出,“美国科学的最大财富和最大优势不是钱,也不是人,而是美国文化。”他说,美国文化是多元的、开放的、自由的、推崇个人创造力的,对科学来说这是最重要的文化,是科学发展的“软实力”。换句话说,科学的软实力就是一种支持个人创造、反权威的创造性工作。这种“软实力”很难复制。从长远来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文化环境才是美国科学所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
培养独立思考和质疑能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国传统文化强调中庸、服从秩序、尊重权威,学校搞听话教育、标准答案,都不利于培养独立思考、质疑和另类思维的能力。所以,营造一种鼓励创新、倡导质疑、宽容失败的文化和氛围特别重要。
当前,我们抓课程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抓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抓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和校外负担,倡导STEAM教育和创客教育,组织研学旅行,就是为了冲破应试教育的束缚,发展素质教育,激发学生对学习和探究的浓厚兴趣,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与研究,注重学习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敢于探索、敢于冒险、敢于成功以及抗挫的能力,培养坚守创新、持续实践、乐于分享、追求美好生活的创客。
要处理好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的关系。杨振宁曾经在比较中美教育时说:“中国按部就班把知识给孩子,平均起来是好的,可是中国的教育制度,从中小学起,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对特别好的、占总数5%的最聪明的学生比较不利。而这种不利,在美国处理得比较好,孩子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美国教育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这些跟别人不一样的、有特别才能、特别天赋的人,给予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可以选择性学习。这是美国在学术上、经济上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美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用推草坪的方法是推不出参天大树的。试想,我们的国家,如果能多一些钱学森、袁隆平,有自己的乔布斯,将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而这样的苗子可能就在现在的中小学学生中。如果我们不能尽早发现,及时培养,而是顾虑重重,不能使他们脱颖而出,甚至把他们的才华埋没了,最后蒙受损失的还是整个国家和全体人民。
希望寄托在青年一代身上。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我国科技战线,一代新人正在茁壮成长,有一些人已经在挑大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科学家是无数中国孩子的梦想,我们要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未来祖国的科技天地群英荟萃,让未来科学的浩瀚星空群星闪耀。总书记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这也应该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让我们为之不懈奋斗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