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生物课堂高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2018-01-28 16:52天津市河西区教育中心王胜英
天津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分化信息技术细胞

■天津市河西区教育中心 王胜英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1.互联网和“互联网+”。

互联网是一个全球的计算机连接的网络,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互相分享信息。而“互联网+”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

2.翻转课堂、微课程和慕课。

(1)翻转课堂是指将课堂上的教授与练习进行翻转,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网络等各种已有资源进行自主或协助式学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前练习。课上是由学生提问,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讨论解答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再基于课堂的时间,而是延伸到学生生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微课程以“微课”为主要技术形式。微课是教师授课的视频浓缩版,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而又完整的教学活动,是网络环境下的人性化学习,是一种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整合为一体的学习资源创新。

(3)慕课是由参与者发布的课程,是一种大规模、开放型的网络课程,网络课程也被证明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学习在网上完成,不受时空限制。

二、研究价值

“互联网+”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超文本功能可实现对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互联网+”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该研究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实践研究,对于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和生生互动方式,以及评价方式的变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是为学生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互联网+”因其信息资源和信息渠道多元化、课堂教学开放化、教学手段智能化、教学过程情境化的特点,将抽象、微观、远程的认知领域,转化为生动的现实情景,从而缩小认知时空,扩大认知领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善学生的认知心理,使学习效率和效益得到全面提高。

三、教学实例分析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到目前借助互联网平台,像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育新资源、新形态、新模式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的现状。树立“互联网+”整合于课程的教育观,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升教师搜集教育教学素材、开发教学软件、组建教学资源库、制作课件、录制微课的能力。树立综合运用互联网技术的意识,改进教学方法,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效结合,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例如:某学校iPad班的一节生物课,题目是“细胞的分化”,在本节课上,教师和学生充分发挥现代化技术手段带来的大量信息和快速有效的课堂反馈,使整节课的每个时段都能面向学生全体,充分体现了互联网的优势。在这节课上,教师采用了以下教学方式:

1.在课题导入时,教师播放了人类胚胎发育的短片,引导学生思考:一个受精卵是如何发育成一个多细胞的生物体?创设一个贴近生活、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发现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现象和联系,从而引入本节。

2.新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iPad完成了以下内容:

(1)推送信息资料:教师向学生的iPad上推送三段文字资料,组织学生通过阅读进行连线,师生总结出细胞分化的特点。细胞分化的实质是本节难点之一。为了更好地突破这一难点,教师课前给学生推送了两段资料,提出了两个讨论题,学生已进行了讨论并反馈给教师。讨论1:细胞分化形成的红细胞和肌细胞遗传物质相同吗?有一半的学生认为遗传物质改变了。讨论2:就个体来说,各种细胞为什么形态、结构和功能有很大的差异?(细胞分化的本质)很多学生认为是因为遗传物质改变造成了细胞分化。基于这样的讨论结果,教师在课上又重新展示课前推送的一段典型材料,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受精卵和红细胞内遗传物质是否相同等问题。该过程通过使用iPad可以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课前思考。作为预习和前概念的认知,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对教师而言则是掌握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在课堂教学时将简单的、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简单讲解,重点落在学生出现问题比较多的内容上,提高了课堂效率,更好地解决了学生的疑难问题。

(2)练习反馈:为了对之前讲过的内容进行巩固,教师安排了第一次课堂反馈,展示一张图片,发起课堂举手,请学生们选择细胞分化的过程,学生利用iPad进行选择。从统计结果来看,全班学生都选对了,说明学生对细胞分化的概念已经掌握。该过程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能够做对的问题不过多解释,节约了时间,将重点放在问题较多的知识上,进一步体现了高效课堂的意义。

(3)学生上传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推送了一个表格,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比较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填写表格,上传群组。师生共同总结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异同点。本环节中,课前及课上以图片、文字、表格等多种形式的资料,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3.反馈延伸过程中,教师利用iPad完成了以下内容:

(1)课堂反馈:教师进行本节课第二次课堂反馈,组织学生课堂检测,并公布考试成绩,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是100分,说明本节课预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完成了进一步的检测。

(2)构建思维导图:教师组织学生利用iPad构建思维导图,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网络。每个学生的思维导图是不同的,教师通过教师机都能看到,可以对个别学生的错误进行及时纠正,也能在课堂上展示导图建构好的学生的图像成果,进行生生互动。

(3)课堂延伸,布置作业:课下搜集干细胞资料进行自主学习,上传群组进行交流,使学习和研究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科学中的热点问题。

通过这节课我们认识到,教师力求深化“面向全体、自主学习、讲练结合、多元互动、技术运用、目标达成”的课堂评价标准,利用iPad辅助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用时21分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并延伸到课外,形成一种常态,使学生在知识水平提升的同时,能力也得到发展。而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了探索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探究性实验的整合;研究怎样通过信息技术学会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与应用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四、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效教学研究”是一个崭新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用于制作课件、学习专题网站的时间过多,以致课前准备费时费力,整体效益不高;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教学媒体占用课堂太多的时间,学生对丰富的多媒体素材应接不暇,有视觉疲劳的感觉,甚至信息技术手段成了课堂教学的独占媒体,挤占了学生思考、师生互动、生生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课件过多地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不利于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导致教学综合效益下降。

由于不同的教学媒体有不同的优势、有不同的适用性和局限性,相互间有互补性,因此,要适时适度地将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当前教学研究的价值所在。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理论认识、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多种教学媒体素材的有效使用,还有许多操作层面上的问题需要研究。为此,我们尝试着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效教学研究”,以期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猜你喜欢
分化信息技术细胞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DANDY CELLS潮细胞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鲁政委:房地产同城市场初现分化
潮细胞
细胞知道你缺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