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行动派”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整理环节的尝试

2018-01-28 15:32:19江苏省昆山高新区翰林幼儿园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纸篓整理玩具

江苏省昆山高新区翰林幼儿园 葛 萍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活动。因此,老师们在材料的投放、活动的组织上可谓是下足了功夫。而在区域活动结束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彩绘颜料滴到了地上、满地的碎纸屑、可怜的大螃蟹只剩下两条腿,还有到处乱放的玩具、图书……每每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们真是又气又无奈,只能请班级里几个做事有条理的幼儿来帮忙,一起整理区域材料,收拾卫生。我们都知道,区域活动结束后的整理环节不仅可以使活动室恢复干净整洁,而且也是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整理环节中的有效指导并没能引起大多数教师的重视,《指南》中提出:“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因此,我们在组织幼儿集体教学活动、户外游戏活动时,都应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创设各种条件吸引幼儿愿意参加、主动游戏、体验成功,从而获得发展。我们也应认识到,幼儿应成为整理环节的主体,我们也可以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整理活动,并指导他们在整理活动中积极探索、主动思考、动手操作、体验喜悦、获得成长。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整理兴趣

孩子们在玩游戏的时候各个兴趣盎然,却在区域活动结束后各自离开,玩具、材料随意放,毕竟整理玩具和玩玩具比起来是一件很枯燥无味的事情,老师只能强硬的要求幼儿将玩具放回原位,而且不断催促着幼儿。幼儿的天性是游戏,如果能把整理活动转换成一种游戏活动,幼儿自然就会愿意参与整理了。利用幼儿的这一年龄特点,有的放矢地运用游戏化情境可以激发幼儿参与整理活动的兴趣。

例如,在一次快乐的美工区游戏中,孩子们很快完成了自己的作品。这时,我拿起活动室里的废纸篓,拉长了声音说:“孩子们,纸篓娃娃肚子饿了,你们快把剪下来的废纸喂到纸篓娃娃的大嘴里吧!”孩子们一听,纷纷把剪下来的废纸捡起来,喂到了纸篓娃娃的大嘴巴里,还有几个孩子把活动室角落里的纸片也捡起来喂了纸篓娃娃。“今天纸篓娃娃好开心啊,大家把废纸都喂给了她,她吃得饱饱的。下次如果你们有废纸,别忘记了及时喂给她哦!”我边说边指了指班级的纸篓。

在整理时,对于掉到桌子下面的材料(如珠子、积木等),我们还可玩“海底寻宝”的游戏,幼儿扮演小鱼,游到海里寻找宝藏(掉落的材料和玩具),他们可以弯下腰或蹲下来,可以趴到地上,像鱼儿一样游戏,并可以根据找到宝藏的数量换取相应的奖励。

二、利用环境暗示,强化整理意识

有效地利用环境暗示的方法能够帮助幼儿时刻不忘规则,自觉地整理材料。当幼儿还沉浸在游戏的欢乐中,如果突然就让他们收拾玩具,由于幼儿所产生的强烈抵触心理,是十分不利于整理活动开展的。因此,我们通常会给幼儿以音乐的提示,在整理环节开始前的5分钟播放,一个学期使用两首乐曲。第一首音乐响起,提醒幼儿区域活动就快要结束了,应该收拾玩具了;第二首音乐声起的时候,就是提醒幼儿要开始收拾整理玩具材料了,音乐结束,基本整理完毕。通过这样的音乐暗示,既可以明确幼儿的时间概念,同时也给予幼儿充分的心理准备。

为了帮助幼儿能准确取放、有条理地整理好各种材料,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图示和图标来暗示整理要有条理。可以为幼儿提供较浅的材料盒和高度适宜、开放的玩具柜来摆放区域材料,方便幼儿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到材料,从而有序取放材料。诚然,利用同等形状和色彩的图形、图标分别贴在材料盒和玩具柜上相应的位置,暗示幼儿物归原位时要找准位置。这样就可以帮助幼儿更快、更好地收放材料,方便幼儿把材料准确地送回家。

三、讨论制定规则,提高整理能力

我们都知道制定规则的目的就是保障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自由。比如:在棋类区,孩子们在玩五子棋,整理环节的音乐一响,孩子便胡乱地把离自己近的棋子(不分黑白子)放到了盒子里,放到玩具柜上。这样的整理很迅速就完成了,可是等下一次活动开始时,幼儿要先用一段时间将黑子、白子分开后才能游戏。教师可以针对这个内容和孩子们讨论:如果你要选择五子棋来玩,你愿意先用一段时间来分棋子再游戏还是愿意一进入游戏区就开始游戏呢?想让入区的小朋友入区就开始游戏,在前一次的游戏结束时应该怎么做呢?孩子们会自然地参加讨论,制定出“结束音乐响起时活动结束,马上开始整理;谁玩的材料谁整理,共同游戏的材料共同整理;物归原位,摆放整齐;及时清理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和污渍;自主管理自己的作品”等基本规则,明确游戏结束时的整理应如何清理,加深了幼儿对规则的理解,有利于幼儿更好地遵守规则。

鼓励幼儿参与区域规则的制定,不仅是引导幼儿自主遵守规则,还能起到相互监督、提醒的作用。例如有一次在结束美工区的串珠活动后,由于操作的材料比较多,睿睿小朋友急于到外面玩,一时忘记了规则,随手把串了一半的作品往材料盒里一扔,有几颗珠子掉落在了旁边也不予理睬。这个时候,妍妤小朋友喊道:“睿睿,你的材料还没收拾好,不能出去玩。”睿睿刚要回话,突然间似乎想起了什么东西,赶紧捡起了掉落出来的珠子,捡起后笑嘻嘻地冲出了活动室。区域活动结束后的收拾整理能够培养幼儿善始善终的做事方式及对环境的责任意识,同时也能很好地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四、家园密切配合,养成整理习惯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教师和家长要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可利用家长放学接孩子的时间,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表现,并要求家长予以配合,从而取得教育的一致性;另外还可以通过微信、QQ、智慧昆山等方式让家长多多了解幼儿园、了解老师,争取家长的信任;通过开展家长半日开放活动,让家长看到孩子在园的表现,让家长真正认识到良好习惯的养成与智力行为的发展是同等重要的。在家里能提醒幼儿在家也要自己去收拾玩具、自己去穿衣服、自己去拿碗筷等,逐步提高整理要求,从而增强其独立做事的信心。

相信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孩子们会自觉养成整理区域的习惯,并一直保持下去,这将会是幼儿园区域活动整理环节最重要的尝试!

猜你喜欢
纸篓整理玩具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少儿美术(2019年1期)2019-12-14 08:01:32
墙和纸篓
小纸篓
娃娃画报(2017年4期)2017-05-17 20:55:10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爱因斯坦的废纸篓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归纳中渐次坚实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