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竹筠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三人民医院内科 (辽宁 大连 116224)
内容提要: 目的:研究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应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双盲法将2016~2017年收治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72例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到94.44%(34/36),较比对照组治疗77.78%(28/36)的有效率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通气时间、支气管镜吸痰次数、白细胞计数指标较对照组比较均不断下降,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在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效果较好,有效缩短通气时间,炎症下降程度较快,治疗效果较好。
呼吸机相关肺炎是机械通气常见的并发症,呼吸机的使用在临床具有重要的作用,维持重症患者的有效呼吸,而呼吸机属于侵入性操作,一旦自身免疫力降低,则会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机相关肺炎如治疗不及时则容易造成严重感染而死亡,所以针对其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是临床研究的重点[1]。本文主要研究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应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采用双盲法将2016~2017年收治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72例分成两组,现将研究资料整理并作如下报道。
采用双盲法将2016~2017年收治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72例分成两组,每组36例,观察组患者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29~79岁,平均(58.87±3.51)岁。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29~78岁,平均(59.01±3.83)岁。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呼吸机相关肺炎诊断标准[2];②患者无精神类疾病,可正常交流沟通;③患者均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①患者伴有肺结核、肺部肿瘤、肺不张等肺部疾病;②患者入院前有炎症发生;③患者伴有治疗禁忌症。
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确诊后,及时给予通气治疗,并采用常规抗感染、祛痰等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采用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5mL与异丙托溴铵0.5mg充分混合后进行雾化吸入,3次/d。观察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采用盐酸氨溴索4mg雾化吸入,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周。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各项指标。
患者治疗效果依据X射线检查结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患者经治疗后,X射线结果胸部炎症基本吸收,临床症状消失,痰液明显减少,判定为显效;患者经治疗后,X射线结果胸部炎症基部分吸收,临床症状部分消失,体温正常,痰液有所减少,判定为有效;患者经治疗后,X射线结果胸部炎症无改善,临床症状仍存在,判定为无效。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36例患者治疗显效24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达到94.44%(34/36);较比对照组36例患者治疗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8例,治疗77.78%(28/36)的有效率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通气时间(8.27±1.28)d、支气管镜吸痰次数(3.29±0.57)次、白细胞计数(9.59±2.01)L指标较对照组患者通气时间(12.89±3.07))d、支气管镜吸痰次数(6.91±1.45)次、白细胞计数(14.29±2.63)L比较均有下降,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指患者进行机械通气超过48h,或者在撤离机械通气后48h发生的肺部实质性炎症。呼吸机相关肺炎是临床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而呼吸机相关肺炎临床的病死率较高。临床发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与下列因素相关:①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多数存在较严重基础疾病,免疫能力低,尤其年龄偏大或长期住院患者,受到各种致病菌侵入的几率相应增加,易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②机械通气常对患者呼吸道频繁实施侵入性操作,呼吸道易发生损伤,使身体被病菌感染的几率增加;此外,向下插入气管时上呼吸道内的病菌随之移动至下呼吸道,引起感染,最终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③病情严重患者往往需要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病区内病菌的耐药性相应增加。造成病菌大量繁殖,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增加[5]。
本次研究中采用的盐酸氨溴索,属于临床较为有效的祛痰药物,属于溴乙胺的一种衍生物,具有较强的化痰作用,对患者的肺泡组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通过雾化吸入的方式将药物直达病灶,有效的对患者痰液的黏多糖纤维进行分解,同时进行稀释,并有效的抑制黏液腺体与杯状细胞,从而降低痰液的生成,黏度降低[6]。同时对患者气道内的抗菌药物的活性有增强的作用,使局部的抗菌效果增强,有效控制患者的感染情况。盐酸氨溴索具有刺激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和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可减少肺泡萎缩和肺不张的发生,加强无纤毛区痰液的运送能力,所以可以将痰液转运的能力也提高[7]。盐酸氨溴索同时具有抗炎、氧化的作用,所以对炎性有较好控制作用,白细胞计数下降明显。盐酸溴氨溴索雾化吸入,祛痰作用明显,用药也相对安全简单,治疗效果良好。
本次研究结果充分说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在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效果较好,有效缩短通气时间,炎症下降程度较快,治疗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