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军 沈阳维康医院 (辽宁 沈阳 110021)
胆结石、胆囊炎等疾病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其病因复杂,细菌性感染、化学性刺激是致病的主要原因。目前,手术是治疗胆结石、胆囊炎的主要方法,但是术后并发症风险较高,其中肠粘连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1]。当前,开腹与腹腔镜胆囊手术在胆结石治疗中应用较多,但是两者术后并发肠粘连的风险尚不明确,为此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62例胆结石患者,对照分析了两种术式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62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本组因右上腹持续性胀痛、压痛、Murphy征阳性入院,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存在明显升高现象,经腹腔超声检查确诊为胆结石。两组患者均符合胆囊切除术指征。观察组男16例,女16例,年龄42~78岁,平均(60.17±18.02)岁,病程2d~3个月,平均(1.51±1.43)月。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40~78岁,平均(59.07±19.17)岁,病程3d~3个月,平均(1.51±1.44)月。两组患者在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观察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连续硬膜外麻醉后,采取仰卧并左倾体位,采用三孔或四孔法,建立气腹后,钳住胆囊并分离,游离胆囊及其周围组织,摘除;取石、碎石后,将胆囊置于标本袋中取出,术毕。
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仰卧位,麻醉同上,右肋缘下约2cm处作斜切口,切皮分离后充分暴露胆囊,解剖分离胆囊管,切除,缝合好胆总管接口,必要时留置引流管,缝合处理,关腹。两组患者术后均先采用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随后再根据胆汁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对应抗菌药物治疗。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腹痛、腹胀、不排气等情况,术后2~4d仍未排气者行腹部X射线检查,及时检出肠粘连情况,统计两组术后肠粘连发生率;同时记录两组其他术后并发症情况,计算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此外,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术后出现1例肠粘连,对照组出现4例肠粘连;观察组术后肠粘连发生率(3.12%,1/32)显著低于对照组(13.33%,4/30),组间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还出现胆漏、出血,各1例;对照组出现1例胆漏,2例感染性胆汁外溢,1例胆囊游离面穿破,1例出血,1例血气胸;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9.38%,3/32)显著低于对照组(30.00%,9/30),组间差异P<0.05。两组出现术后并发症者均立即行对症治疗,均治愈离院。
观察组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为(4.21±1.36)d,对照组为(6.32±1.85)d,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为(4.32±0.98)d,对照组为(7.41±1.62)d,组间差异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中老年人胆结石、胆囊炎等疾病发病率较高,受人口老龄化趋势影响,该类患者就诊量明显增加,而手术是根治该病的主要手段,但需严格控制术后并发症情况,避免加重患者病情。术后肠粘连是腹腔手术后常见并发症,轻微粘连可导致患者腹胀、腹痛、排气不畅等症状,但严重粘连则可引发粘连性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必要时需开腹手术,因而需严格控制术后肠粘连发生率[2]。
目前治疗胆结石等疾病的术式主要分为开腹与腹腔镜两类,近年来腹腔镜术式发展迅速,手术设备及技术趋于成熟,临床开展率明显升高,具有微创、高效、安全等优势,但是其对于术后肠粘连风险的控制尚不明确[3]。胆囊手术相关临床文献报道显示,腹腔镜术式较开腹手术对肠道损伤大大减少,因而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相对较低[4]。本次研究也发现,观察组术后肠粘连发生率(3.12%)显著低于对照组(13.33%),组间差异P<0.05,可知腹腔镜术式可更加有效的降低肠粘连风险,与上述文献报道一致。同时,本次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9.38%)显著低于对照组(30.00%),可知腹腔镜胆囊手术并发症风险显著低于开腹术式,其整体手术安全性更为理想。此外,观察组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4.21±1.36d)和术后住院时间为(4.32±0.98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为(6.32±1.85d、7.41±1.62d)d,组间差异P<0.05,可知腹腔镜胆囊手术创伤性较小,术后恢复速度较快,可有效控制患者急性感染症状,进而减少抗生素用量。传统的开腹胆囊手术,术中伤口较大,需暴露出胆囊,患者内脏暴露于空气较长,对肠表面及功能损害也相对较大,故容易出现术后肠粘连[5]。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手术不仅可降低术后肠粘连及其他并发症风险,而且可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应结合患者症状、体征优先考虑该术式。
[1]赵勇.开腹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两种术式肠粘连发生率比较分析[J].吉林医学,2017,38(9):1757-1758.
[2]连福珍.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的比较[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6,9(9):804-806.
[3]牛海刚,朱福义,张国锋.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的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4):1092-1093.
[4]朱维宁.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的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8):1262.
[5]谢钢.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的比较[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