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 黄涌澜
“文章随时运,无日不趋新”,那么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弘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写作呢?
作为教师必须首先树立创新意识,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创新的氛围,潜移默化地将创新意识的幼苗深深植入学生们的心底,。在作文课堂上允许学生大胆设想,敢于质疑,鼓励他们的求异思维,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气氛。如:学生审题之后,让学生静思几分钟,展开想象的翅膀,回忆平时积累的生活素材;然后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并与本次习作的主题相“碰撞”,从而产生一种新的“火花”。这“火花”便是灵感。
教师可鼓励学生从实录式的观察作文写起,从身边写起,由易到难,逐渐培养学生的兴趣,当学生能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真真切切去触摸、感悟生活时,文章便有了取之不尽的源泉。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字。”笔者也曾让学生做过观察人物、静物、动物以及日落等自然现象的训练,同学们普遍感到很有兴趣而且能够引起共鸣,能够联系起他们的生活体验。
积累素材有多种途径:
1.立足课内。语文课本涉及到的文章大多都是古今中外大家的名作,这些大家个人的成功史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素材,文章里涉及到的事例材料也是作文很好的素材,所以平时教学中要让学生吃透教材、走进这些大家的内心世界,从他们那里汲取营养。
2.拓展课外。课外扩大阅读面,积累中外名人名言、典型事例等,并认真做读书笔记。
3.课前演讲,进行口头训练。
4.参加文学社团,交流读书心得体会。
1.反弹琵琶,引发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方法看似荒唐、实际上是一种打破常规的,非常奇特而又绝妙的创新思维方法。当然,教师在启发学生时应加以强调,不能随心所欲,随意逆向,毫无根据地怀疑一切、否定一切;在立意求新时,不能脱离实际。
2.纵横驰骋,引发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实际上就是对事物的正面、反面、侧面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写出别出心裁的文章。
3.自由联想,引发外向思维
外向思维就是思维从自己思考的领域推向别的领域,再从别的领域得到有益的启示,获得信息再反馈回来解决本领域的问题。
学生如果突破了禁锢创新的思维定势,掌握了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开发作文思路方法,思维敏锐度一定会大大提高。
1.以小组为单位,写“接力”周记,每周每人轮写一篇,不得中断,然后在互批、交流中逐渐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提倡“活页”作文,编印作文集,不仅提高学生写作兴趣,而且提高学生整体的书面书写能力。
3.同一作文多次修改,“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并将原稿与修改稿作对比评析。
4.同题作文不同主题不同体裁练习。同一题目写几篇文章,要求每篇文章的选材不可重复,主题不尽相同,迫使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求异思维,以矫正他们的思维定势。
5.练习仿写、改写,写些“自由文”等。
作文批改的目标应该是让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得到提高,基于此,作文批改应该师改、同学间互改与自改相结合。这样学生就了解了自己作文的优点和缺点,写作思路也得以拓宽。学生在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氛围中,跟上了学习的步伐,没有掉队的,大面积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作文水平。
总而言之,作文是一种生命状态,创新写作自然也离不开这种生命状态。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少一些限制,多一些自由写作的空间。高尔基说:“文学是人学。”教师应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条件,引导其对作文产生深厚的兴趣并从中感受创新的快乐。只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勇于创新、不断进取,就能拓宽学生的思路,打开创新的大门,提高作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