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文娟
( 铜仁学院 教育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
为了彰显教育公平,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提升残疾人教育水平,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教育部等部门共同研究制订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国办发[2014]1号)文件中明确指出“特殊教育教师和康复专业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水平有待提高”,要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探索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特殊教育模式。[1]普通高校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是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渠道,本文期望从教康结合视角出发探索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能力表征,提出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能力发展路径,从而为促进高校培养出适应教康结合理念下特殊教育学校所需求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20世纪90年代,全纳教育理念在中国传播与推广,倡导以人为本、反对排斥的教育思想促使特殊教育学校面临根本性的变革,不仅要将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尽可能地转向普通学校,而且要满足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教育教学知识习得与康复训练机会的双重需求,教康结合理念应运而生。
为了在特殊教育领域内更好地实施教康结合理念,国内一些地区的特殊教育专业工作者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关于教康结合的具体内涵,相关研究学者众说纷坛、莫衷一是,暂无统一定论,但是大多数研究者认同的是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与康复训练技术的有机融合。本文所论述的教康结合是基于特殊教育学校而非医疗康复机构的教康结合,“教”指的是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与管理,“康”指的是康复技术,即运用各种治疗手段(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面向多种人体功能障碍(言语语言障碍、感觉统合失调、认知障碍等)的康复训练。总而言之,从微观角度出发,教康结合理念指的是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必须同时具备教育与康复的复合型素养,即必须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并且具有一定的康复知识与技能,能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针对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融会贯通地运用所学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从宏观角度出发,教康结合理念指的是特殊教育学校与康复机构的通力协作,即特殊教育学校需要聘请康复机构的专业人员辅助教学,并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在职学习康复训练技术提供指导,康复机构需要给予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提供康复技能实践机会,并且必须接纳特殊教育学校有特别需要予以特殊关照的学生进行康复训练。
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的颁布是保障教康结合理念得以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为了维护和促进特殊儿童的教育与康复权利,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国教育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特殊教育与康复论坛”于 2004年12月2日—4日在北京举行,与会领导、专家们提出应该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特殊教育办学经验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保护特殊儿童教育和康复权利,呼吁与整合社会力量、资源共同维护和关爱特殊儿童的教育与康复权利,切实保障特殊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基本权利的落实。[2]
论坛顺利召开并通过“维护和促进特殊儿童教育与康复权利倡议书”的形式谢幕,为国家及各地区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文件的出台拉开了序幕。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加强残疾人医疗康复工作,保障残疾人的医疗康复需求,“将残疾人康复纳入国家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内容”,大力开展社区康复,优先开展残疾儿童抢救性治疗和康复。[3]2011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全面开展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提供功能技能训练、辅助器具适配、心理辅导、康复转介、疾病预防、知识普及和咨询等康复服务”。[4]纲要的出台与颁布标志着康复服务重心的转移,即转向了对教康结合理念的重点关注。2014年,教育部、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中国残疾等七个部门共同研究制订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国办发[2014]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支持承担随班就读残疾学生较多的普通学校设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中心),配备基本的教育教学和康复设备,为残疾学生提供个别化教育和康复训练。支持特殊教育学校配备必要的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等仪器设备,探索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特殊教育模式。加大对薄弱特殊教育学校配备教育教学和康复设施的支持力度。”[5]2016年,教育部首次发布实施《盲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版)》、《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版)》、《培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版)》(教基二〔2016〕5号)文件,这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都遵循残疾学生身心特点和学习发展规律不同程度地纳入康复类课程内容,如《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版)》涵括的《沟通与交往》课程教学内容中的“口语”包括“听觉训练”、“看话训练”、“说话训练”,《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康复板块以最大可能地实现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6]又如,《盲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版)》专门设置《综合康复》《定向行走》《社会适应》等三类康复类课程,《综合康复》课程在盲校1—3年级开设,专门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和康复需求评估设置认识初步、视觉康复、感知觉补偿、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心理健康六个模块进行康复训练,并构建学校、家庭、康复机构与社区“四位一体”的康复体系,从而减轻视力残疾造成的功能障碍;《定向行走》课程主要针对盲校 1—6年级学生开设,涵括参与意识、基本概念、基础训练、定向技能、行走技能、综合应用等六个学习领域内容,训练学生定向行走的技能,提高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课程面向中高年级学生开设,重点培养学生生活、学习、人际和职业适应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7]再如,《培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版)》设置《康复训练》课程根据培智学校学生高度异质而多样化的群体特点,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运动、感知觉、沟通与交往、情绪与行为等功能障碍设置课程内容,通过康复训练改善学生各方面的功能障碍,为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奠定基础。[8]
鉴于此可知,国家高度重视特殊教育的改革发展,力图通过践行教康结合理念扩充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力量,改革特殊教育义务课程标准体系,提升特殊教育办学质量。
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对特殊教育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特殊教育教师需要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康复训练能力。此外,基于现阶段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对象主要是视障、听障、智障、自闭症、脑瘫、多动症、多重障碍等残疾学生,不同障碍类型的学生统一存在心理疏导的需求,又要求特殊教育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辅导能力。故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必须掌握胜任特殊教育学校工作所需的教育教学能力、康复训练能力、心理辅导能力三大职业能力,如图1所示。
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职业能力结构中的关键环节,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核心因素。孙亚玲认为教师必须基于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需要具备“教学规划与设计、组织与管理、操作与表达、评价与反馈、调节与控制、理解与交往、教研与科研”等教育教学能力。[9]]然而,田寅生等人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特殊学校与普通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并将教育教学能力划分为课堂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评价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等。[10]再者,闫楷汶基于特殊教育的特殊性将特殊教育学校担任学科教学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分为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反思能力。[11]由于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残障类型和程度存在着显著差异性,为了促进特殊需要学生的全面发展、融入社会,本研究认为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必须兼具教师基本教学能力和特殊教学能力,教师基本教学能力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管理、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综合能力,特殊教学能力主要包括特殊儿童课堂行为干预、个别教育计划制定、教学辅具开发、非语言(手语与盲文)沟通等特殊能力。
康复训练是实现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潜能开发、缺陷补偿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特殊儿童日常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基本途径。特殊教育学校康复训练对象主要面向中重度的智障、听障、视障、脑瘫、自闭症、多动症、语言和言语障碍、多重障碍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不同类型特殊需要学生的康复需求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显然,康复训练方法也各不相同。李晓娟等人指出特殊儿童康复的常用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音乐疗法、感觉统合疗法、美术疗法、游戏治疗、作业治疗、心理治疗和言语治疗等”。[12]]每种训练方法的运用都必须根据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自身特点而定,而且还要遵循一定的操作流程、手段和原则,否则难以达到预设的康复效果。由此可知,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康复训练能力,不仅要掌握言语语言康复训练、听觉功能康复训练、感觉统合训练、特殊儿童思维能力训练等各种训练方法,而且还必须具备学会使用特殊儿童评估工具,熟练运用常见的康复训练器材等能力。
心理辅导旨在通过心理干预、矫正技术等方式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发展,是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心理问题疏导的主要途径。邵伟等人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主要存在敏感、易怒、说谎、自卑、攻击、偷窃等行为问题,特殊教育学校校长们也很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是心理健康教师数量和质量都难以满足不同类型特殊教育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的需要。[13]鉴于此,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需要具备基本的心理辅导能力,一是能够运用心理测量工具对特殊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分类与筛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为有针对性地心理咨询奠定基础;二是能够根据心理测量筛查结果针对那些具有强烈心理冲突与矛盾,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充分利用心理咨询技术改善其心理不良状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三是能够具备敏锐的洞察能力来判断特殊需要学生的心理障碍症结之根本所在,以弥补心理测量工具的不足;四是能够根据特殊教育学生情绪或行为的临时突发状况,进行紧急的心理干预,纠正与治疗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的心理与情绪行为失常问题;五是能够具备良好稳定的心理素质,通过不断认识、调控和提升自我境界铸就强大的内心驱动力,以面对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艰巨性与复杂性。
特殊教育专业属于多学科交叉融合专业,主要涉及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领域,专门为特殊教育学校输送能够胜任特殊教育需要的教学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为了满足特殊教育学校师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高校必须联合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康复机构、家庭来共同发展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三大职业能力。
1.高等学校重点培育基本教学能力
高等学校是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获得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知识与教育教学基本能力的主阵地,而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熟练掌握又是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获得教育教学能力的有力保证。基于此,高等学校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紧紧围绕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领域而进行设置教育教学类相关课程,如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课程与教学、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师口语、特殊教育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特殊学校课堂管理、教育技能训练、学科教学法、特殊学校学科教材教法等课程。学生通过高校课堂系统学习教育教学类相关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获得教育教学基本能力,而且奠定了学生发展特殊教学能力的基础。此外,高等学校必须组织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最大限度地开展课堂内、外教学实践活动,一是基于“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倡导专业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属性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与课程教学设计,并且采取“学生主讲、教师补充”的形式让学生获得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自身的教学基本能力亦得到锻炼;二是组织与鼓励学生参加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级教学技能大赛,并为学生提供教学技能指导教师;三是高校必须组织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生进行教学试讲,试讲合格作为学生申请毕业的条件之一,从而引起学生对自身教学基本能力的高度重视。
2.特殊教育学校发展特殊教学能力
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对象的障碍类型和程度的复杂性决定了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延展性,即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必须深入了解特殊学生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智力、行为特征等身心特点,才能开展有针对性的集体与个别相结合的教学活动,故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必须在学习掌握各类障碍儿童教育课程的基础上,还需要广泛深入了解、熟知高校所在地区的特殊教育学校,根据自己擅长的、潜在挖掘的障碍类型教育领域选择相应的班级深入课堂观摩听课。为了保证课堂观摩听课的实效性,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在大一至大三教学期间,每年至少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深入课堂听课活动,并且担任特殊教育学校班级的助教,既能弥补当前特殊教育学校师资数量缺乏的普遍性困境,又能加深学生对特殊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再者,高校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特殊教育优质课评选观摩交流活动,参赛地点一般在特殊教育学校,参赛教师皆为特殊教育学校行业领域的佼佼者,其在公开课中对课堂教学的设计与管理、教学辅具的开发与应用、课堂突发行为的干预等方面所具备的能力和技巧能对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产生示范与引领作用。此外,毕业实习是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特殊教学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是学生学以致用的重要体现。在毕业实习期间,为了弥补师资的不足与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特殊教育学校必须基于在为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选派实习指导教师的前提下,安排学生承担具体班级、学科的教学任务。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通过在特殊教育学校进行的短期课堂观摩活动与长期毕业实习,能够具备较好的环境学会手语与盲文等特殊沟通能力;能够深入实践掌握特殊儿童课堂行为干预方法;能够巧妙地设计教学辅具,将复杂的问题最大限度地简单化;能够在广泛深入了解儿童身心特征的基础上学会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
1.康复机构提供康复训练方法观摩
康复机构类型形式多样,不同类型的康复机构由不同的行政部门管辖,如卫生部门管辖的综合医院的康复科、康复门诊;中国残联管辖的康复中心、康复医院;民政部门管辖的福利院、老人院;教育行政部门管辖的特殊教育学校;私人或外资机构管辖的康复训练中心、推拿按摩诊所等。康复机构工作人员从事康复训练工作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全部需要持证上岗,主要包括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语言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等各种治疗师、康复工程技术人员、中医康复人员和社会工作者等。为了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具备熟练掌握各种康复训练方法的能力,高校需要为学生提供与康复训练相关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系统的课程学习,如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开设了特殊教育的医学基础、人体解剖生理学、残疾儿童康复基础、特殊儿童康复评估、运动康复、作业康复、感觉统合训练、言语语言病理学、特殊儿童语言训练、特殊儿童认知训练、残疾人社会工作等课程。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负责人必须与所属地区康复机构的各个管辖部门建立广泛联系,利用学生大三暑期时间分类选派学生去各个类型的康复机构集中观摩至少 1个月,并通过与康复机构负责人的协商,尽可能地为学生安排各种治疗师作其为指导教师。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通过康复机构的观摩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各种康复训练方法的理解与实践,学会康复评估工具的使用,而且能够确保学生学会运用常见的康复训练器材等。
2.家庭跟踪提供康复训练的锻炼机会
家庭承担着残疾人持续康复训练的责任与义务,也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与康复训练技术挑战。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与家庭密切合作,全面了解残障生的身心发展动态和行为特征表现,以便更好地组织教育教学与康复训练工作。为了更好地适应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岗位工作的需要,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可以通过团组织和青年志愿者组织牵线搭桥,以义工或者志愿者的身份利用课余闲暇时间与家庭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关系,为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康复训练技术支持和帮助,一是能缓解家庭的巨大心理压力和康复训练技术知识学习的困扰,促使家庭集中精力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需要和身心健康发展需要,从而逐渐的坦然面对家庭中的困境,并能够认真学习日常生活护理与康复训练技术;二是能给予学生将所学康复理论知识与技能学以致用的展示机会,通过长期深入的家庭跟踪与实践,不仅能够加强对相应类型与程度的残疾人身心发展和行为特征的了解,提升相应的康复训练能力,而且能够增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能力。
1.心理咨询实践练就心理咨询技巧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心理辅导必须贯穿于特殊教育学校课堂内外实践活动中。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必须在系统学习心理学与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相关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渠道争取心理咨询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以练就心理咨询技巧,如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开设了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校心理辅导、心理测量、变态心理学、行为矫正技术、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特殊儿童评估等课程。一是申请以班级心理委员、志愿者或者兼职助教为身份,广泛参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织的大一新生入学心理普查、“5.25”心理健康节、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讲座等校内大型活动,通过协助心理健康教师组织与策划各类实践活动和处理日常心理咨询工作的过程中,学会评估工具的使用与统计分析,明确常规心理咨询工作的程序与标准规范,领悟行为疗法、情绪疗法、箱庭疗法等各种常规心理咨询方法的切实运用技巧;二是在特殊教育学校课堂观摩与毕业实习期间,将在课堂教学中观察到的特殊学生心理认知与行为问题,向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心理辅导教师请教如何科学制定干预计划并开展行为矫正;三是通过特殊儿童家庭跟踪的方式,与家长和特殊儿童沟通交流,了解认知缺陷和行为异常的原因,采取心理测验和其他相关诊断性检查鉴定特殊儿童当前心理状况,并根据儿童的一般心理问题和各种心理障碍进行耐心教育、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正。
2.提升自我心理素质应对职业挑战
面对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残障类型的多元化和障碍程度的差异性,尽管按照学生认知水平和残障类型采取分类、分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仍然可能面对不同障碍类型和程度的学生,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了解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此外,面对班级教学过程中以培智生为对象的简单日常生活知识日复一日地教不会的情况,以及随时可能出现的教学秩序混乱的情况,需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具备足够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综合心理素质,如在2017年6月某市特殊教育学校承办的特殊教育优质课观摩交流活动中,让一年级的培智班成为小学思品课程的教学对象,其中一位培智生在优质课教学过程中途突然跑向教室后面的观摩教师人群中,教学助教人员为了维持优质课教学秩序努力将他带回到原先固定的教学座位上,但是由于他不听指挥、随意乱跑,承担陪读任务的奶奶情急之下抓住他并当着众人之面重重地打了他一巴掌,当时的场景让在座的观摩教师们震惊与心痛。面对特殊教育学校类似常见的突发教学插曲,需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巧妙地应对,尽可能地减轻对学生的心理伤害,并在课后耐心地与家长沟通交流,引导其采取人性化措施坦然面对培智生的特殊行为。为了毕业后能够尽快胜任特殊教育教学工作,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不仅要努力学习特殊教育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而且需要不断地努力学习感兴趣的人文,以知识修炼自我,成为具备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恒心的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工作者,以迎接职业挑战。
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是当期特殊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支撑力量,而高校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又是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主要途径,也是解决目前特殊教育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的基本方式,迫切希望高校在增设特殊教育专业的同时,要严格按照特殊教育学校紧缺人才规格的要求,重点培养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还需要与特殊教育学校、康复机构、特殊儿童家庭实现无缝对接,打造具备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能力、康复训练能力、心理辅导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EB/OL].http://www.scio.gov.cn/xwfbh/xwblbh/wqfbh/201 4/20140213/xgzc30389/Document/1362835/1362835.htm.
[2] 王文宝.第二届特殊教育与康复论坛综述[J].教育研究,2005(3).
[3] 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jrzg/2008-04/23/ content_952483.htm.
[4] 新华社.国务院关于批转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通知[EB/OL].http://www.gov.cn/jrzg/2011-06/08/content_1879697.htm.
[5] 国务院办公厅.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EB/OL].http://www.scio.gov.cn/xwfbh/xwblbh/wqfbh/201 4/20140213/xgzc30389/Document/1362835/1362835.htm.
[6] 教育部.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31/201612/W020161 213303084460898.pdf.
[7] 教育部.盲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31/201612/W020161 213303084136265.pdf.
[8] 教育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31/20161 2/W020161213303084709835.pdf.
[9] 徐继红.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10] 田寅生,方俊明.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师教学技能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4).
[11] 闫楷汶.特教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6.
[12] 李晓娟,王辉.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要素与特征[J].现代特殊教育,2014(5).
[13] 邵伟,武婧,王圣.特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现状及对策[J].绥化学院学报,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