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志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水利小区建设试点以来,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粗放到细致的路子。水利小区建设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沟、渠、路、林、田综合治理,发挥综合效益。它既把治水过程中的排水、灌溉、降渍统筹考虑,又把水利造林绿化、水产养殖、生产交通、机械化耕作、产业结构调整等有机结合起来。建成后的高标准水利小区是一幅“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渠相连、路循环;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的现代化农业蓝图。
经过20年来的探索、实践,水利小区建设已初步形成四种模式:
主要特点是排、灌工程分开,生产(交通)路结合沟渠相应布置,沟、渠、路各成系统。布置类型有两种:沟—路—渠或者沟—渠—路。排灌小区优点是排水沟与输水渠道分开,排水、输水各行其道,互不影响,方便灵活。从多年运行效果看,排灌小区宜在河灌区的水稻种植区。
以排涝降渍为主要目的,重点是完善田间沟洫排水体系,疏浚已有大中沟,开挖田间小沟,大中小沟形成网络,加快地表径流排泄,降低地下水位,减轻或消除涝渍灾害。除涝小区的特点是一沟一路,生产路结合除涝沟洫相应布置,沟—路各成系统。除涝小区治理是低洼地治理的基础,只有在解决除涝降渍的基础上,再发展灌溉,才是科学合理的,才符合治水规律。
一般在地表水资源匮乏、河灌区的末端、输水距离较远及输水难度较大以及地下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井灌小区治理应在除涝小区规划的基础上进行,沟—路各成系统。选择机井或小口井时,应视治理区内地下水埋深、地质状况及出水量多少而定。井位确定在考虑方便使用、易于管理的同时,结合作物种植种类及灌水要求、群井影响距离,适当考虑输水渠道和输水管道的布置,使输水距离最短,经济合理。井灌小区的渠系布置应根据灌水要求及配置的灌水设施确定,一般选用土渠或防渗渠灌溉。
主要特点是末级沟渠合一,排灌结合,沟(渠)一路各成系统。小沟断面设计以排为主,靠田地一侧的沟边筑一小田埂与生产路结合,使排水沟同时兼备灌溉输水功能。排灌结合小区适宜在人多地少、灌溉要求不高、以种植旱作物为主的地区选用。其优点是挖压占地少,节省配套投入;缺点是小沟末端需建控制建筑物,汛期灌溉时,灌排因启闭不及时,易发生矛盾。
水利小区建设选择哪种模式要根据小区治理范围内自然特征、现有水利工程状况和社会经济情况以及治理区内群众的认识及接受能力等综合因素考虑,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效益,合理选用。
水利小区规划时,必须了解及摸清小区内的基本情况(包括水系、水文、地形、地貌、土壤、农业生产状况、水旱灾害,水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对于平原岗地,地势高亢且地面起伏不大,自排条件好,并经多年除涝治理,涝渍趋势缓和,而旱的问题相对突出。发展灌溉,兼治涝渍应是这一地区小区治理的主攻方向,治理中要根据水资源分布及现有水利工程设施情况合理安排。地表水比较丰富的地点应充分利用地表水,深沟引水,沿沟建站,大力发展河灌,以建设排、灌分开各成系统的排灌小区为主;在地表水资源溃乏,而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应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发展井灌,建井灌小区,或实行井灌、河灌相结合。
对湖湾洼地,地势低洼且排水易受外水顶托,自排条件差,地下水位高,涝渍灾害比较突出。因此主攻渍涝、发展灌溉应是这一地区小区治理的主攻方向。治理时要做到内外分开,高低分开,高水高排,低水低排,以建设除涝小区为主。发展灌溉应在除涝防渍已有一定的基础上选择适宜土壤特点的灌水方式:①建灌溉站发展河灌;②打机井、小口井发展井灌;③在人多地少及旱作物灌溉为主的河灌区,可适当建设排灌结合小区;④采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在适宜栽种水稻的地方,在水资源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逐步改旱作物为水稻,发展水稻灌溉以提高抗灾减灾能力。同时要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以提高治理的科技含量。
水利小区治理一般是以一乡一镇为施工单元。小区治理面积一般为0.5万亩左右。为了保证工程当年施工,当年见效,在施工组合上应灵活选用施工方式,宜机则机、宜人则人,或人机结合,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凡治理小区内有大中沟开挖疏竣的,宜采用先机械施工,后人工修整。而田间中小沟开挖,斗农渠的修筑主要以人力施工为主。总之选择合理的施工组合,即可节省投劳,又可节约投资。
水利小区治理沟渠路工程的合理挖压占地一般为9%~12%,除掉原有工程充分利用外,新挖压占地也都在5%以上。在土地承包到户,农民倍加珍惜土地的今天,若挖占土地户均不平衡则难免出现一些土地纠纷,若不及时处理解决或制定相应保证措施,势必给施工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必须合理调整小区治理范围的土地。总结一些地方的先进经验及做法是:“承包不变,水系不乱;小调大不动,调竖不调横;效益同享受,挖压按亩摊”。小区治理前由村委会统一丈量,小区治理后由村委会统一调减。其次是合理地把零星田地并为大田块,耕作方向调整为垂直于农渠路,这样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便于机械化耕作。
水利小区治理干得好不好关键在领导,见效与否主要在配套。小区治理工程配套资金一定要足额到位。配套建筑物的结构形式以装配式为宜,这样可使配套建筑构件生产、安装工厂化、标准化。既缩短了施工工期、提高工效、又经济耐用、整体美观。
已建设完成的水利小区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水利小区建设在完善了排灌水系,提高了排灌标准的同时,也有力促进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提高。突出表现在“五个促进”上。
在建成水利沟、渠同时,又一次性建成农田林网。林业配套不仅保护、美化了水利工程,而且易于将水利产权与林业产权同步落实,使水利与林业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发挥。据统计,水利小区建设提高五河县林网覆盖率达十个百分点。
在稻区水利小区建设后,可充分利用路边沟、田间沟,大力发展稻田综合养殖。五河县小圩、沱湖、双忠庙等乡镇已形成千亩连片、万亩成方的田间养殖工程,稻增产、鱼增收,每亩经济效益提高300元左右。
治理前水利小区田块小而分散,茬口各不相同,常规种植效益低;治理后一家一户的承包地相对集中,便于作物统一布置,规模经营,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利条件。粮经间作,立体套种,初步实现了一年三熟、四熟,亩效益成倍增长,使农民尝到甜头,得到实惠,加快了全县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水利小区建设后,小区内排灌系统畅通,每亩可节省用水55m3,五河县已建设近50万亩水利小区,每年可节水2750万m3。通过对原来田边地角、荒沟废渠、水塘滩地的平整改造和复耕,增加了耕地面积。
由于水利小区内道路畅通、规模连片、种植统一,易于进行农业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和应用,便于实行统一耕作、统一播种、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实用技术推广,促进了农业一体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