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金剑 何晓博 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 (辽宁 葫芦岛 125001)
针对医疗设备通常可以将其分成多样化的设备类型,与之有关的维修手段也体现为差异性[1]。从当前现有的状况来看,信息化正在全面融入现阶段的医疗领域,运用信息化的途径来改造现有的医疗设备。从安全防护的视角来看,维修人员如果忽视了最根本的安全维修,那么将会带来自身的某些伤害,其中典型为电击带来的伤害、辐射人体的伤害以及机械伤害等。在严重情况下,欠缺安全防护还可能将会威胁到最根本的人身健康,甚至伤害到生命。因此作为维修人员来讲,应当遵照特定流程来开展安全防护,避免表现为多样化的安全伤害。
从当前现状来看,如果不慎维修各类医疗设备,则有可能突然遇到如下伤害:
首先是电击带来的伤害。通常情况下,负责维修设备的相关人员如果欠缺全方位的安全防控,那么将会引发针对自身的电击伤害。一旦遭受了电击,相关人员很可能表现为心跳微弱、乏力头晕、面色惨白或者心律失常等。在严重状况下,相关人员还将会表现为紫绀或者呼吸骤停等。探究电击伤害的根源,就在于摩擦静电、电磁波或者电流给人体带来特定的伤害[2]。
其次是电离辐射带来的人体伤害。从基本特征来讲,电离辐射应当包含多样化的粒子辐射以及质子辐射,其中典型为质子、某些粒子以及特殊射线。在当前阶段中,某些人员如果欠缺必需的防控意识,以至于违背最根本的安全维护规程,那么将会引发与之相应的辐射伤害。这是因为,如果辐射总量已经超出了人体能够对其承受的特定限度,那么将会引发潜在性的生理病变。在特殊状况下,辐射损伤表现为急性的特征,其中涉及到维修某些放射性较强的仪器。
第三是机械类的损伤。机械伤害通常涉及到机械切割或者剪切、机械卷入、机械夹击以及机械碾压等多样化的损伤。多数情况下,医疗设备都设有暴露于外侧的履带、轴承或者齿轮等部件,而上述设备很可能表现为往复运动的特性,在此前提下引发了伤害。在这其中,典型性的机械损伤应当包含装载设施、运输设施以及排水设施等带来的损伤。在现阶段医疗领域中,此种类型的损伤也呈现典型化的趋向[3]。
维修医疗设备涉及到复杂度较高的操作流程,其中包含了与之相以的各项维修要点。从现状来看,多数安全伤害都源自操作者本身欠缺必需的防控认识,对于某些潜在性的安全隐患持有麻痹心态。此外,某些维修负责人员表现为不当的维修操作,同时也欠缺与之有关的维修检查以及维修监督。因此为了改进现状,医院有必要将安全防护渗透于全过程的设备维修,具体来讲包含如下举措:
为了在根本上防控突然出现的电击伤害,维修人员需要认识到电击给自身带来的各类伤害后果,进而运用与之相适应的途径与举措加以全面防控。具体在实践中,作为维修人员就是要遵照特定的流程来完成设备维修,同时也要更多关注基础性的自救常识。针对高压线路以及其他风险性较强的电路应当保持更为谨慎的心态,严禁对此予以直接接触。
此外,针对医院现有的各类医疗设备都要予以全方位的查验,确保其设有必要的接地措施、隔离措施以及绝缘措施,并且保证上述措施具备的合理性。作为专职性的维修人员来讲,如有必要执行风险性较强的带电操作,那么针对电源首先就要予以迅速切断,同时还需配备全方位的防护举措[4]。
针对电离辐射来讲,与之相应的防护举措应当包含屏蔽措施、距离防护、时间防护以及其他类型的辐射防控对策。在这其中,时间防护在上述各类的防控举措中应当占据核心地位。这是由于,针对放射性维修工作的从事时间有必要加以适度的缩短,避免人体与某些电离设备之间长期进行接触。通过运用时间防护,对于人体暴露于医疗机械的总时间就能给予显著缩短。此外在必要时,医院还需要将特定材质的屏蔽层安装在设备外侧,借助屏蔽层来阻隔放射线,上述举措同样可以从根源上杜绝强度较高的辐射性伤害[5]。
近些年以来,很多医院都在着手健全自身现有的器材维护以及器材维修机制,因此整体上呈现了更高层次的健全性。具体在着手进行机械维护时,安全防控应当被置于首要性以及关键性的位置上。这是因为,针对各项与之有关的设备操作都要予以相应的规范化处理,进而从源头入手来防控某些潜在性的设备维修伤害。作为检修负责人员来讲,应当真正明确自身现有的职责所在,遵照因地制宜的根本思路来开展全方位的医疗机械维护。因此可见,医院如果能慎防其表现出多样化的人身伤害,那么将会有助于改进当前现有的医疗机械维护流程以及维护模式,确保其服务于正常医疗事项的全方位开展。
与其他类型的人体伤害相比,机械伤害表现为较大的伤害强度,然而与之相应的防控措施也是多样化的。针对机械伤害如果要致力于杜绝,那么还需遵照特定的操作规程,杜绝其中特定环节表现为违规现象。作为维修人员,在着手进行各类设备维护之前,首先需要佩戴特定的防护设施,切实杜绝多样化的机械夹伤或者机械卷入等隐患。一旦出现了机械伤害,则要迅速予以急救,对其开展相应的包扎措施以及止血措施等。在必要时,应当适用心肺复苏等措施加以抢救,或者借助人工呼吸来抢救操作人员的生命,上述抢救举措都应当确保其及时性。
例如在操作某些医疗器械时,操作人员由于不慎进行防控,因此将头发卷入了快速旋转着的机械装置中。一旦表现为上述现象,那么先要按下整个机械的停止按钮,确保其能够迅速减慢速度直至停止。在这之后,针对遭受伤害的操作人员应当着手进行迅速的救治,将其送往医院并且开展相应的止血操作以及其他相关处理。与此同时,作为操作人员也必须致力于学习多样化的自我抢救常识,在平日开展各项操作时也要致力于全方位的自我防护,确保佩戴相应设施然后才能进入医疗机械维修的场合。
经过综合分析可知,安全防护在维护各类医疗设备的全过程中占据了关键地位。与此同时,安全防护也要覆盖于全程性的机械检修以及设备维护。为了从源头入手来防控机械伤害或者电击伤害,检修人员有必要遵从特定的检修流程,切实转变自身现有的心态。未来在实践中,技术人员还需不断的摸索,在维修各类设备的日常实践中归纳珍贵经验,进而全面提升了安全防护的整体水准。
[1]陈卫兵,严捷.基层医院医疗设备维修服务现状与对策[J/OL].中国医学装备,2017,14(11):120-123.
[2]王玉宝.医疗设备维修外包浅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23):136-137.
[3]潘吉锋,林向军.医疗设备维修中的安全防护[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11):148-152.
[4]严颖机,何业闪.Drger麻醉机及呼吸机的运行及维修[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9):98-100.
[5]胡玉华,杜正芳.医疗设备维修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6):3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