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内气导引与合一意识

2018-01-28 02:41顾燕冲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内气精气神丹田

顾燕冲

1. 太极拳阴阳互变是内气导引的条件

太极拳有松柔缓和、圆活自然、行云如水、连绵不断等特点,也离不开虚实刚柔、开合进退等技击特征,更注重内气导引的虚实劲力变化规律;我们无论在外部动作来看,还是从内在气力转换角度去悟,都能体现了太极拳阴阳互变的特性这一道的规律。

拿太极十三势为例,阴阳互变就体现在它的八卦五行中,八卦即八个动作:“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其中“掤、捋、挤、按”分别对应“乾、坤、坎、离”喻为四正方,“采、挒、肘、靠”即“巽、震、兑、艮”分设为四斜角;五行即五个形态:“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进、退、顾、盼、定”就是“金、木、水、火、土”;皆合之为"十三势"也,这十三势每一招每一势都离不开内气导引,也体现了攻防相分、化打有间、进退合分、刚柔相济的阴阳互根的技法特点。

2. 太极拳内气的导引

太极拳由无数前辈不断开发总结发展而来,是大智慧的结晶,借鉴了传统哲学、医术、武术、儒、释、道等各家部分精华,尤其在内功修炼方面,如内气形成和转化方面,也吸引了不少道家内丹的修炼功法,同时也融进了道家阴阳互根的宇宙观。

2.1 太极拳之内气的形成

内气的修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用心用意念,还要学放松、练呼吸、守丹田、通气路。找到气感培植内气始终离不开放松,一处松一处通,处处皆松百络通,只有做到了放松,经络才能畅通无阻,气血才能够顺达充盈四肢百骸,内气通达增长功力、健体强身。

学习太极拳头一条也是强调“松”。内气养成的方法这里略举几点:①通过放松训练,除按要求对身体的放松准备或站桩外,如顶悬、松肩、松胸、舒背、开肘、松(手,脚)腕、舒(手,脚)指、松腰、松胯、松膝等扫描身体各部位让肌肤筋骨各关节放松外,也可常闭着眼睛按行功走架路径体悟放松;②意念内气在全身传导或在某处发热胀麻等,用意导气全身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从外到里,去除肌肉和关节中的僵劲,注意只是稍稍用意念是用“心念”动,而不是“刻意想”无需力道帮助,如:抬手臂时意挂肘尖,提膝时意挂膝关节上方与大腿连接处等,用心念感悟气的流经随手脚位置的高低上下、身体路径的闪展腾挪而否准确到位,气感舒适自在;③学习用缓慢深长的呼吸配合气沉丹田使身体放松、胸膈下降、内脏下沉、小腹沉实等。内气的获得要在平常练习时始终把太极套路、太极内气与太极桩法结合起来习练,这样无论是练动功还是静功都有利于内气的形成。

在行拳时气的意念要用松随身体的运动而运行,要用静来感受气的“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同时觉察体会气在身体内发热--“两肾如滚汤”、轻灵--“迈步如猫行”、沉稳--“立身中正,不偏不倚”、流动--“节节贯穿如行云流水平”、贯通--“上下浑然一体,穿梭往复”等感受,然后再慢慢的学练内气导引,通过大脑意识,下达意念,坚持长期的有规律运动,长时间的放松,促使经络和神经有规律传导,会在人体肌体中形成一个循环的传导路线,当这个传导路线遍布全身之时,便是打通了全身的“气路”,化气力为劲力,这样就比较快速的增加内气内功形成。

2.2 太极拳之内气的转化

太极拳内气转化主要靠丹田的养练,人体有上中下三个丹田,它们又都是藏养精气神之处,太极拳的内练主要就是精气神,内气的转化也就是精气神的互化。太极拳中对丹田的修炼也表现在技术要领要求中,如虚领顶劲,(上丹田主要藏神)、含胸拔背(中丹田主要藏气)、气沉丹田(下丹田主要藏精),这些也是修炼精气神用丹田转化内气的基础;以腰为轴、上下左右相随,腰如车轴,气似车轮;以意领气,以气催力的程度,是通过阴阳升降之机,以意导气、以气导动,意到劲到,动必合法,内外合一;长此习练,运用丹田内转之术和呼吸吐纳之法,使内气充足,能够循经络运行,就能达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合一境界。

3. 太极拳内气导引中的合一

太极拳又名六合拳,要求做到内、外三合,内三合是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是指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太极拳本身就是具有强烈合一意识的拳,有了内三合与外三合作为基础,再进一步的要求是做到由内气引领而达到到内外相合,也就是习练太极拳时,全身各部位须配合一致,发力的大小、方向、动作及幅度和内气的导引意愿相合相一致,恰到好处,以此达到周身整体自如的合一状态。

3.1 内气导引中建立的合一意识

太极拳要求的是由内动带领外动,粗略的可说是由内三合带动外三合,内三合的修炼要下功夫,学习以意领气,以气运身,使神、意、气、力合一。神;即精神,也是心神,是主帅,起启发作用,使运动周转恰当自如,为行内气之根本和统帅,做到神聚气集。意;为大脑产生的本能,意和神密切相关,意是神的指令,是神的想象力,先有神动后有意动,保持意念在先、意在内,调动全身的运动。气;气息,由呼吸产生,太极拳的内气,切岂散乱,平时可用“身如钟鼎”法练习,比如无论是坐着还是站着,都要意念一口大钟罩住整个身体,这样周身的气就会整合起来。气是由神、意引导下的丹田之气,以气运身,通过调整呼吸,使人体运行转动,气是劲力之母。力;是意念和气的配合在运动中产生力,是先天之力,也是一种劲,而非后天之拙力和僵劲,所谓先天之力,是用以神意引导丹田之元气练成的一种气力相合的太极内力,这种内力在体内,通过内气以神意引导,气随意运,毫无阻滞,行功时就可做到意到、气到、劲到,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这便体现了太极拳的本质,以意练形,用意识指挥动作,骨肉动作是基础。内气在内三合中的导引形成,它们不可分割,其实太极拳内气的导引在外三合的要求中也缺一不可,不可以分割的,它们是统一的且相互依存,因此内气导引要始终要贯穿在整个太极拳习练中,如习练内气导可开始从练肩圈、胯圈、入手,一步一步以心识引动气机,慢慢出现内气的流转后,最后再用意气来指挥形体产生劲道的过程。这正是关于内气一要松,二要由意念引导,也是太极拳论里的“意气君来骨肉臣”最好诠释,同时又是太极拳练到百练钢化为绕指柔的内劲境界。

3.2 太极拳的合一意识

习练好太极拳最关键的就是要有合一意识,即人与自然的合一,人与宇宙的合一,人与自己合一;也就是人合于天,拳合于道的最终目标,合一境界,这也是太极正道。

太极拳行拳中要求内外一致,不先不后,不偏不倚,手到脚到,前脚蹦,后脚蹬,内气随掌吐劲。如肘的垂劲与膝的纵力,肩的沉劲与胯的抱力,肩的开劲与裆的圆劲,这些都要求相合一相一致,内外、上下、左右、前后、平衡稳固、浑然一体,毫无散乱之相,平时习练时可采用“大圆气球”法,假想自己的身体是一个大圆气球,圆心点是一横线与一竖线的十字交叉点,也是自己的中心点。练拳时要做到“四梢平”就是指十字横竖线的四个端要保持平衡,横线的两个端是两肩,竖线与人体正中线垂直重合,上端为百会穴,下端为尾闾,这也正能够体现了“虚领顶颈”和“尾闾松垂”的内涵。

天合一以清,地合一以宁,神合一以灵,万物合一以盈,太极拳的合一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合一意识也是太极拳“拳打自然”与“万物合一”,以神领气、以气生神的绝妙境界。

猜你喜欢
内气精气神丹田
站桩练气通周天之我见
永葆党员领导干部的精气神
民族精气神在传统舞蹈创作中的体现——以藏族舞蹈《果沃情》为例
以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三)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三)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一)
太极拳之以气行拳
千奇百怪的内气
读者秀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