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蒙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18-01-28 09:46包明齐
中国市场 2018年5期
关键词:蒙古国两国区域

包明齐

(河套学院 经济管理系,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1 中蒙次区域经济合作现状与特征

蒙古国是与我国接壤边界线最长的北方邻国,双方开展边境贸易很方便。于是自古以来两国的经贸往来比较频繁。特别是21世纪以来,随着中蒙关系与经贸合作水平不断提高,双方合作区域不断扩大,合作领域也不断增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自1999年中国成为蒙古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和最大投资国到至今,一直保持其地位,为双方或多方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奠定了基础。数据显示,1998年、1999年两国贸易总额为2.06亿美元、3.39亿美元;之后,2014年两国进出口贸易总额高达73.2亿美元,创下了历史新高。2015年,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两国贸易总额有所下降,达到 53.6亿美元,其中出口贸易总额为15.7亿美元,进口贸易总额为37.9亿美元。两国投资领域的合作也比较活跃。2013年,中国向蒙古国的投资额达到1078.4亿美元,蒙古国向中国投资达到207.0亿美元。因此,总体上看,两国经贸合作取得了较好成绩,总体态势也较好。但两国区域经济合作水平与层次,特别是两国次区域经济合作规模与紧密性上与其他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

从次区域经济合作现状来看,2013年内蒙古向蒙古国出口贸易额为1145百万美元,新疆270.3百万美元,江西15.0百万美元,陕西22.0百万美元,重庆22.0百万美元,黑龙江87.0百万美元。当年蒙古国向中国的内蒙古出口贸易为2011.0百万美元,向新疆出口贸易额为103.0百万美元,向黑龙江1.08百万美元,向江西出口贸易额为0.38百万美元,双方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总体态势较好,大致上呈现以下特征。

第一,整个合作地理位置上呈现扩张态势。两国经过多年的次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从原来的毗邻地区的边境贸易合作逐渐向两国内陆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扩展,合作空间不断扩大,整个合作地理位置上呈现扩张态势。实践证明,最初内蒙古自治区在中、蒙两国边境贸易活动中占据重要位置,之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黑龙江,再后来江西、吉林、重庆、山西等十多个省、区、市都同蒙古国开展次区域经济合作与交往,不断扩大了合作领域和事宜,为两国次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甚至为双边合作层次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二,两国经贸合作在区域空间结构上呈现集聚态势。从空间的集聚或扩散角度来看,合作发展呈现原来的分散而不紧密的次区域经济合作逐渐向集聚而紧密的区域经济合作转变态势。即对蒙方来说,双边贸易集聚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市,对中方而言,集聚在与蒙古国毗邻的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黑龙江省。这无疑是与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密切相关。例如,目前内蒙古国自治区与蒙古间已开通了10个口岸,新疆有4个口岸。这些为边境省区的同蒙古国开展贸易往来起到了便捷作用。因此,两国经贸合作越来越向边境地区集聚,在集聚效应的影响下,今后更有集聚的可能。

第三,合作空间结构不协调凸显。两国次区域经济合作不仅在合作空间结构上集聚,而且内部结构上不协调。从贸易总量和交往时间尺度来看,我国有些省区部分年份同蒙古国次区域经济合作比较活跃,涉及的合作领域也较多,贸易总量明显上升,相互交流沟通多次,但部分年份合作活动突然出现停止或停滞状态,交流沟通活动也中断,合作项目也未能完成,贸易额急速降低。还有些省份长期以来只有出口,没有进口。这些现象充分说明两国次区域经济合作尚未形成长期、稳定、协作的经济合作机制。

2 中蒙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影响因素

上述现状与特征来看,中蒙次区域经济合作总体态势较好,为两国边境地区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合作进程、层次、水平、总量、合作空间结构等方方面面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仍然存在是由以下因素的制约作用而导致的。

第一,世界经济衰退的原因。自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变,世界各国的经济普遍萧条,经济增速急剧下降,国民的消费总需求有所下降,表现出危机长期化的倾向。数据显示,2008年和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连续两次大幅度下降,增长速度降至3.5%和-1.1%。后来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在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下,世界经济迈向复苏的步伐,经济发展出点起色,经济增长率达到为5.0%、3.1%和3.0%。由于世界经济的不景气,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也随之下滑,各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有所缩水。在此背景下,中国和蒙古国国内经济增长有所下行。特别是蒙古国的经济受到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回落,2015年降至0.53%,2016年再降至负增长现象出现(2016年GDP增长率为-0.70%)*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因此,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均证明,世界经济的衰退不仅对两国经济结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经济转型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而且对两国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与深化起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第二,发达国家的战略调整。当今世界经济体系的经济增长格局来看,过去几十年引领和主导着全球经济增长的以美、日为首的发达经济体,目前国内经济不景气、产业技术体系进化停滞等现象凸显,对国内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使国内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回落。而以中国、俄罗斯、印度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因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大产业技术的创新能力、不断加深与周边国家间的次区域经济合作,使得其国家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大大提高,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推动力。对此,美、日等发达国家为了维持国际市场上的重要地位,在对中国等新兴国家采取了围堵战略的同时,对本国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很大调整。这些战略调整某种程度上对中、蒙两国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加深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第三,产业革命的演进。从产业革命的演进来看,目前正在处于新的产业革命前夕,新一轮的产业技术革命马上来临。产业革命的演进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从影响的程度来看,像中国、蒙古国等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影响程度还是要高一些。因为,中国和蒙古国的产业技术仍然相对落后,技术创新资金和能力不足,特别是蒙古国这么多年仍然停留在产业技术体系的低端层面,处于产业技术体系进化停滞状态。加之,发达国家的产权制度、贸易保护主义等各种壁垒,使得中、蒙两国低技术、低成本、高出口的增长方式难以转变,致使两国国内经济增速逐渐下滑。因此,我们认为,产业革命的演进对中、蒙两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转型、产业技术的更新和创新、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彼此间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加深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第四,区域经济一体化条件较差。两国之间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谈何容易,实际行动起来比较复杂。从中、蒙两国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现状来看,主要是以边境地区的合作为主,合作总体态势较好。但两国毗邻边境地区和边境城市的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产业体系不够健全。尤其是蒙古国与中国的毗邻地区虽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由于只靠自身无法开采,只能靠发达国家来开发,于是它们盲目开采,导致环境逐年恶化,当地牧民和民间产业逐渐向内陆城市转移,使边境地区变成了产业、人口、资源的“空心化”局面。我国毗邻蒙古国的省区经济、产业技术相对落后,人口相对较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口岸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等种种问题。因此,在如此条件下加强次区域经济合作,推动经济一体化必然遇到很多障碍。

第五,两国人口问题比较严重。近年来,中国人口问题已成为大家都关注的重点话题。虽然开放了二胎政策,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仍然遗留的封建传统“重男轻女”思想,医疗卫生条件和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缓慢,致使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性别结构失衡,呈现“超低生育率”“空巢”现象,明显加重了社会包袱。蒙古国也一样,人口问题成为了中央政府的头等大事。相对而言,蒙古国的人口问题更严重,例如人口分布不均、性别比例失衡、人力资源不足、人口自然增长率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等。有关数据显示,蒙古国总人口的45%人口集中在首都乌兰巴托,对乌兰巴托的城市承载力带来了很大压力。因此,这些人口问题影响着两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从而间接地影响着两国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

第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两国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缓慢、合作层次低下的主要原因是两国之间交通物流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例如两国之间的跨境物流设施发展不平衡、跨境铁路的网络化水平较低、“通而不畅”等现象比较显著。虽然蒙古国政府想方设法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但依然资金短缺,交通物流体系尚未建成,于是两国间的交通设施无法满足贸易运输需求。

综上所述,中、蒙两国次区域经济合作在曲折中不断前进,发展总体态势较好。但是因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发达国家的战略挑战、产业革命的演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条件的薄弱、人口问题的严峻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蒙两国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受到制约,仍然处于合作进程缓慢、合作水平低阶段。这时中国高层提倡并开始逐步推行的“一带一路”倡议,对两国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该倡议的实施不仅为我国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平台,而且对蒙古国的经济、产业、社会发展也提供很好的平台和途径。因此,中、蒙两国将借力“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加强与深化次区域经济合作,找准“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战略地位,充分分析共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有效应对上述因素的影响,完善和创新次区域合作机制,增强国民之间的友谊和诚信,共建跨境区域经济合作区,这样才能实现两国共同快速发展的目标和国家的安宁。

[1]赵儒煜,易小平.国际经济理论问题探索 [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59-60.

[2]李铁立.边界效应与跨边界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74.

[3]娜琳.中蒙经贸关系现状及前景 [J].东北亚论坛,2007(2):59.

[4]张曙碧.内蒙古自治区与蒙古国边境贸易发展研究 [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07.

猜你喜欢
蒙古国两国区域
飞马图彩色丝巾:中朝两国友好情谊的见证
蒙古国某地绿松石玉的矿物组成及其成因
浅谈从蒙古国语言中选用一些词语
蒙古国一处摩崖石刻被确认为《封燕然山铭》
中美两国学生高考和求职之路的比较研究
分区域
从中日两国宗教基本概念的语意表达看两国对宗教的认识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