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新 承德技师学院
建成在省内及国内职业院校领先的、具有行业背景的创新型和开放式的实训室。通过建设,实现以下几具体目标:
(1)创建能培养符合现代社会对应用型人才要求的实训教学模式。转变实验实训教学思想和实验实训教学观念,优化实验实训教学内容,改革实验实训教学方法、实验实训教学手段和实验实训教学评价办法,建立开放的实验实训教学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最终以“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职业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培养学生,创建符合现代社会对综合应用型人才要求的培养实验实训教学模式。
(2)搭建先进的、具有加工能力的“现代工厂式”机电工程实验实训教学平台。以实验实训教学改革带动实验室建设,以管理体制和实验实训队伍的建设为根本,以实验实训教学条件及设施的建设为基础,搭建既具有先进的实验实训教学功能又具有一定的加工能力的“现代工厂式”机电工程实验实训教学平台。
(3)建立参加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培训平台。建立适应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培训的实训室,设置训练项目,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参与中职学校的各项大赛,力争取得好的成绩。
以“软件与硬件结合,现实与虚拟同在,多接口与模块化”的建设思路,把实训室建成开放的、便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实验实训基地。
实训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为:从机械加工、机器人、电气、电子、人工智能、现代智能制造的技术特点和人才需求出发,以加强基础、掌握技能、培养能力、激励创新为目标,构建实验教学新体系,培养学生的岗位知识技能和综合运用的能力,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1)建立与理论教学并重,以加强职业素质教育和技能培养为主线的多模块、分层次的实验实训教学新体系。构建机电基础实验、实践能力训练、创新实践能力训练。根据学生能力形成的不同阶段,以“基础型、技能型、综合应用型与创新型”三个层次规划实验实训项目。
(2)构建以技能培养为目的的训练平台。科学地设置、引入针对机电、智能制造行业特色的技能训练项目,培养学生的技能。
(3)构建面向行业认知训练平台,以机电装备认知等专业通识教育为基础,设置专业通识实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
(4)加强实训室网站建设,建立开放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以满足不同个性、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
(5)不断探索研究、更新实验实训教学的技术和手段,编写适应中职学生学习的实用性教材,将教学科研成果应用、转化到实验实训教学中,提高有效教学。
(1)根据课程体系构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及专业未来发展规划,确定实训室数量、设备种类及相应功能。(2)根据专业教学规模及班级人数,确定实训室设备数量(台/套)。(3)根据企业、院校调研,参照同类学校建设情况,并结合专业技能大赛及社会服务等因素,确定实训室理想设备厂商及相应设备型号。(4)根据专家指导论证,数次修改完善,确定实训室设备招标参数。(5)根据招标公司指导,确定实训室招标文件及评分标准。
(1)目标明确、夯实基础。面向国家经济建设和市场需求,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综合能力型的紧缺人才是当务之急。
(2)坚持普及与共享优先。为了达到职业技能培养的目标,培训中心在教学设备的选择配置上,一要立足于教学,不要贪大求洋,钱要用在点子上;二要立足于国内设备,主要依托国内的先进技术和产品,维护成本低,这不仅仅是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同时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三要坚持“够用为度”的原则,选择目前大部分企业常用的典型设备,要避免片面追求设备的“高、精、尖、洋”的倾向,应使有限的经费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3)实用性。要密切结合专业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相吻合,在提高实训室使用率的同时,着眼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训的比例。要以体现实训室建设的效益为目标,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
(4)前瞻性。以充分考虑科学的发展和专业规模的发展。专业实训室建设要努力营造特色(突出专业培养特色,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5)共享性。要充分考虑校内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6)服务性。发挥为企业员工岗位培训、技术升级培训、职业资格与技术能力等级的认证培训和应用性技术开发等社会服务的职能,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1)探索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的途径和方式,积极开发具有岗位针对性的培养计划、课程和教材,推动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的试验,满足学习者半工半读、分阶段完成学业的要求,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学制改革与创新,使职业院校教育与实训基地建设相匹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紧缺人才的需要。
(2)面向社会积极提供培训服务,充分利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提供服务,发挥为企业员工岗位培训、技术升级培训、职业资格与技术能力等级的认证培训和应用性技术开发等社会服务的职能。鼓励实训基地成为企业的技能培训中心,在加强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术工人培训的同时,促进实训基地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
(3)探索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自身的运行机制,要探索实训基地建设的经费筹措机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可持续运作方式,为推广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从而带动地方政府支持实训基地建设,加快形成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订单式”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