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娟 承德技师学院
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进入了每家每户,但对于偏远地区来说,这一现代化的工具并没有真正接近每一个家庭。因此,对于来自不同家庭环境以及学习基础的学生,怎样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已经被当作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在宏观意义上,信息技术是指收集、传输、处理和表达信息的各种技术的总和;狭义的信息技术是指运用以及扩展人类信息感官功能的各种技术的总和。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等软硬件工具和科学方法,对每一种信息实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使用的文本、音频和视频技术[1]。
课堂教学通常包括教师的讲解、学生的问答以及教学中所涉及的教具。它属于相对于“个人教学”而言的。年龄相同或者知识水平相近的学生被组织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各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是按照固定的时间表发给全班同学的。
首先是详细的教学方法,它隶属于教学方法,是教学方法的一个层次。它是通过指导思想、基本方法、详细方法以及教学方法四个层次构成。教学方法一定要是基于学习方法而言的。不然,由于缺少针对性以及可行性,无法有效地达到预期目的。然而,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主导的效用,教学方法与其他教学方式有所区别,可是关系十分密切。教学方法是对各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的详细描述。无论哪一种教学方法均是由一系列的教学方法构成;教学方法是一系列有目的的活动,能够独立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它本身并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为完成一定的教学课题而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和策略体系。它们对教学方法的应用和教学实践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2]。
教学情境的创造应以激发学生兴趣、合理选择情景材料为基础,精心设计情景过程,以积累学生信息素养为重点。比如,在处理文字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首先将事先设计好的“电子报”在大屏幕上凸显出来,由于版面很独特,文字、插图、背景都非常漂亮,学生看完后都很想试一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创作出了非常漂亮的作品。这是教师通过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教师创造的环境下在学生的引导下,学生采用所学的知识实行信息技术知识的全方位使用,教学效果将得到充分体现。
为了能够将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提升,我们应该足够的掌握解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正确掌握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关键以及难点。常言道,了解自己,了解它,你就会赢得每一场战争。教学也是如此。我们仅仅需掌握学生本有的知识结构,进而将教学目标合理的制定,使所有学生在分层次的任务中“因材施教”,从而使学习更加有意义[3]。(1)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具有特殊性,学生的起点也各不相同。高水平的学生将无事可做,低水平的学生无法做。所以就会出现会的学生玩游戏,不会的也玩游戏的局面。所以我们必须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或者相同任务在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要求。这样,全部的学生都能完成他们的任务,他们会有成就感,从而达到按照他们的能力来教学的目标。(2)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教师应掌握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全部兴趣、学习态度、知识库,还要掌握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注意力、记忆、知识水平。其次,我们应该熟悉教材。教师需要了解教材的教学要求,教材编排的意图,原有知识和新内容的重点、难点和问题,以及知识在单元、章节乃至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4]。
结束语:总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发展性教育,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主要阵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作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目标。它所带来的影响通常反映在教师教学的行为是否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指引学生积极参与感触学习的经过,促进学生积极建设信息技术知识,并形成独立的学习能力以及技能成就探索、合作和交流。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有很多。要把信息技术教育落到实处,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基础,坚持课程改革和创新精神,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