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传统民俗图形产生与演变的“多视角”探析

2018-01-28 08:51吴锡平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14153
大众文艺 2018年10期
关键词:多视角桃花坞印花布

吴锡平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214153)

我国的苏南地区是灿烂的吴文化之乡,其丰富的传统民俗图形元素,可谓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如传统建筑群落中的砖雕、洞门、屋檐、花窗等等;传统织物中的苏绣、云锦、蓝印花布,还有无锡的惠山泥人、苏州的泥塑、玉雕,以及金坛的刻纸、丹阳的面塑、桃花坞年画等等,这些独具苏南地域特色的民俗图形文化资源,将蕴藏着吴地人民传统的文化价值观,更是民族精神的精彩写照。本文将立足苏南传统民俗图形的产生与发展,从多视角来进行挖掘与探析,为来更好的反映苏南传统民俗图形的特点及应用范围,为传承和发展这些优秀民俗文化做出有益的探索。

一、苏南古建中的传统民俗图形及发展

1.苏南古建中的民俗图形

在传统民俗图形领域,民俗图形所传达的“吉利”、“祥瑞”意义,在建筑物、日用品、艺术品中应用广泛。如苏南古建筑殿庭正脊正中往往采用“福禄寿”三星高照吉祥图案,来寓意富贵、祥瑞、长寿。将传统民俗图形应用到建筑物上,一方面体现在装饰美化上,另一方面体现在丰富的文化寓意上。建筑装饰与民风民俗关系紧密,在建筑装饰上,民俗图案的运用,既表达了耐人寻味的深刻寓意,又成为民俗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

2.苏南古建民俗图案意蕴

苏南古建筑所采用的装饰民俗吉祥图案,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外形美观、寓意深刻,堪称一绝。在苏州狮子林屋脊装饰手法上,作为苏南典型的古建筑,其殿堂和厅堂的正脊,往往采用滚筒、瓦条、亮花筒、字碑等构成,而正脊部分,多采用独具苏南特色的民俗泥塑图形。如在将军门屋顶正脊位置,采用鱼龙吻脊,下面布置祥云图案,代表着祥瑞之兆。在轿厅屋脊部位,也采用民俗图形设计,取五套龙吻脊,周边设计有的金钱文、银锭纹。金钱中的“钱”与前谐音,寓意钱在眼前;在东脊部位,采用三国演义中的“古城会”泥塑装饰,张飞持矛面南方,关飞持刀面北方,西脊部位,同样饰以三国故事泥塑造型。在大厅屋脊部位,正中同样饰以五套鱼龙吻,而周边饰以牡丹花图案。屋脊正中,设置“八仙过海”泥塑造型,每一位仙人均持法器,脚踏祥云。“八仙过海”是中国民间令人传颂的八位神仙,每年三月十五,要赴瑶池参加蟠桃会,为王母娘娘祝寿。

3.苏南古建民俗图案的现代意义

通常而言,传统古建筑中的民俗图形,必然有其吉祥之寓意。传统民俗图形中,鹤为仙禽,寓意吉祥;鹿与禄谐音,寓意福禄。在大厅屋脊脊后部位,设置“福禄寿”三星图案,不过,在东西两侧的装饰上与轿厅不同,东侧绘以仙鹤,西侧绘以梅花鹿,两者合成“鹤鹿同春”的装饰效果,寓意更加丰富。我们从苏南古建筑传统吉祥图形的应用中,发现民俗图形在人们的生活中较为普遍,且世代相传,其中丰富的民俗文化意蕴,与其图形、造型、结构等相互融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群芳中的一朵奇葩。苏南地区形形色色的古建筑,对传统民俗图形的展现,流露出苏南地域人民对生命、对生活、对幸福的赞美与热爱,也成为民间艺人发挥其独特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的不竭财富与源泉。

二、苏南传统刺绣中的民俗图形与造型艺术

1.苏南刺绣的传统形制

中国的刺绣是一门传统技艺,其独具实用性与观赏性的融合,成为反映地域文化风格的特色载体。苏南的苏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源自江南水乡独特的地域文化,而借助于刺绣技艺与图形的象征意义,来表达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与希冀。从苏绣的分类来看,有服饰类、生活类、布艺类等。如鞋帽、裹肚、围嘴等服饰刺绣;香囊、钱包、扇套、挂件等生活类刺绣;虎枕、鱼耳枕等布艺类刺绣等。这些不同的刺绣,在图形的装饰性与实用功能上,形式多样、品种繁多,尤其是在图形的造型艺术上,更是赏心悦目。

2.苏南刺绣的图案寓意

苏南刺绣中的图形,通常为多个形象要素的整合,利用不同的空间布局,来实现主次、静动、疏密的巧妙架构,突出中心主题,又融入了色彩对比与调和。如“凤戏牡丹”主题苏绣,将“戏”字作为表达的主题,以凤凰的婀娜多姿,来刻画牡丹的雍容华贵,并重枝叶、花草间突显主题。还有“五谷丰登”类主题苏绣,其整体往往以圆形为结构,融入了梅花、五谷、蝴蝶等元素符号,在中心设计“宫灯”元素,利用“灯”与“登”谐音,来寓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期盼。苏绣的图形元素很多,而不同的装饰元素,其形态变化多样,利用形与轮廓的结构关系,或契合、或穿插、或迎让、或首尾呼应,折射出传统民族文化中对完整、圆满的审美心态。挖掘苏绣传统民俗图形的造型艺术,可以概括为生动夸张、淳朴稚趣。苏绣中的民间图形,其风格生动、活泼,创作者在选取图形要素时,往往随物赋形,借之来表达丰富的寓意。

3.苏南刺绣的艺术手法

在手法上,要么采用夸张、变形手法,使其在不脱离实物外形的基础上,融入了想象力,以夸大某一特征来展现鲜明的个性。比如在苏绣中,采用的动物纹样图形上面,往往辅以花草、蔬果等植物纹饰,既有丰富的想象力,有契合了艺术夸张手法,更具视觉感染力。当然,传统民俗图形中的造型观念,往往体现了普通劳动者的美好祝愿,更贴近生活,带有纯真的稚趣美。如在一些苏绣传统民俗图形中,对现实生活场景的模拟,从艺术化提炼中来表达熟悉的、直观的生活,也展现了普遍劳动者内心最为朴实的想法。如“一路连科”苏绣图形造型设计上,将莲花、芦苇等看似无关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并采用夸张手法来表达百姓对科举仕途的希冀,希望高中状元的美好愿望,这些生动、传神、朴实的表达方式,更具有鲜活性。

三、无锡蓝印花布传统图形符号的文化寓意

1.无锡蓝印花布的民俗传统

在我国民间传统工艺中,蓝印花布以其古拙的图纹、质朴的色彩、素雅的风韵而享誉海内外。无锡的蓝印花布,以手绘、手织、手染为特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无锡地区环境土壤、气候适宜棉花生长,早在元代,松江人黄道婆将棉纺技术传入江南,开启了江南棉纺业的快速发展。在无锡当地,蓝靛草广泛种植,为蓝印花布提供了丰富染料。同时,蓝印花布透气、耐磨、吸汗等特性,成为江南地区家庭生活的重要必需品。

2.蓝印花布传统图形寓意

从蓝印花布的传统民俗图形的设计与应用中,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表达了人们的情感,也利用其文化喻意,成为祈福纳祥、崇尚繁衍、传递情怀的重要民俗载体。对吉祥文化的追求,源自古代先民的朴素的自然观。将吉祥文化上升到装饰图形符号上,往往又延伸出诸多美好的愿望。如祈福、保平安、避凶祸等。在传统民俗图形运用中,“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成为世代相传的纹饰象征。如在蓝印花布中,“鱼”与“余”为典型的图形符号,“蝙蝠”与“福”同音,“寿桃”与其他纹饰相组合来代表长寿,还有鹤鹿同春、鲤鱼跳龙门等等符号,在纹样构思构图上,蓝印花布民俗图形结构严谨,在点线面上注重疏密结合,也让蓝印花布显现出别样的祝福之意。在古代民间,对生殖的崇尚,延伸出对“天地”、“阴阳”的民俗观念。同样,在蓝印花布的图形符号中,“麒麟送子”就是典型的生殖崇尚。麒麟为仁兽,代表吉祥,童子手持莲花,代表有子嗣。相关体裁的图形寓意,还有松鼠葡萄、莲生贵子,瓜瓞绵绵等等,将莲、石榴、葡萄、瓜果多子的植物,作为对子孙满堂的象征愿望。

3.蓝印花布传统图形符号的当代意义

在蓝印花布的图形运用中,也往往将生活中、劳动中喜闻乐见的事物融入其中,创作者通过对自然的观察、提炼出图形符号,来表达对生活、对自然、对生命的理解。在当代设计领域,对传统蓝印花布图形符号的运用,如植物花卉、飞禽鸟兽,以及人物形象的借鉴,同样寄寓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如在“花开满园”中,其运用了梅花、兰花等植物造型,表达无锡农人质朴的自然审美观。

四、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传统民俗图形及其文化意境

1.桃花坞木刻年画传统民俗图形的“吴文化”特色

在苏州民间艺术中,桃花坞木刻年画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符号,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承载着吴地群体意识的历史传承,更在民俗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桃花坞木刻年画是吴地“年文化”的重要代表,在苏州民俗百态的历史演变中不断沉积,也逐渐形成更为多样的艺术形式,表现出丰富的文化意境。

2.桃花坞木刻年画传统民俗图形的历史演变

早期的桃花坞木刻年画,在画面处理上讲究雅致,特别是苏州画工、画家不懈努力,从题材上、技法处理上、色彩运用上都融入了传统绘画元素,使其景物展现写实风格,色彩表现细腻特色。如乾隆年间的《三百六十行》,以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现实主义手法为传承,融入西洋绘画的明暗透视技法,展现了苏州古城的繁华,整个作品构图宏大,景物繁多,表现细腻,温婉雅致。后期的桃花坞木刻年画,因社会动荡,逐渐走出精雕细刻的市民欣赏范畴,以迎合底层群众生活与信仰的生产、生活习俗为主,如节庆、农闲、祝寿、婚丧嫁娶等民俗风格。在色彩上强调鲜艳、明快,在构图上突出主体,善用夸张手法来增添意趣。如《财神》、《一团和气》、《门神》等独具江南水乡文化符号的桃花坞木刻年画,乡土气息浓郁,广受民间喜爱。

3.桃花坞木刻年画传统民俗图形的文化寓意

从桃花坞木刻年画民俗图形内涵来看,其文化符号表达了苏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禳凶祈吉的愿望,也成为江南地区民间传统文化的精彩写照。如《水乡四季图》、《小巷吴歌》等以吴地生活情景为主题的桃花坞木刻年画,选材上有小桥流水,黑瓦白墙,这些独具江南水乡的风景,展现了桃花坞民间艺术拙朴的生活情致,也给人民带来了精神与欢娱之乐。同时,在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图案意境表现上,强调“形”未满而“神”满的艺术特色,无论是诸神形象、民间传说人物,还是戏曲角色、仕女娃娃,其造型夸张,突显了欢乐祥和氛围。作为一种来源于生活,创造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传统民俗文化形式,桃花坞木刻年画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为我们展现了独具文化意境审美的吴地传统民俗图形艺术特色。

五、结语

苏南是我国重要的民间文化艺术发源地,在其丰富的传统民俗图形运用中,既融入了实用性,又涵盖了审美性,并以其绵延不绝的生命力,表现出独具特色的文化价值。传统民俗图形的出现与发展,与其民间地域文化的传承具有关联性。这些民间的服饰、宅居、器具等内容,与苏南民间生活、生产劳动、居住习俗等等紧密相连,无疑与“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传统民间社会生活,以及广大吴地民众的民俗观念相符合。传统民俗图形丰富的形态与文化特征,虽然滋生于民间生活,但却反映了当地民俗事象和民俗心态。且不论其艺术表现手法,但就其丰富的寓意、象征意蕴,更是古代苏南人民对真、善、美的质朴追求。今天的我们,要认识到传统民俗图形的人文价值,从源头民俗的形式、规则、应用范围、文化寓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梳理和系统性研究,来增强民族自信,来传承民间特色文化资源。

[1]郑蓉蓉,王欣.传统苏绣艺术特色研究[J].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2016,31(06):223-226.

[2]朱年.苏州狮子林屋脊装饰[J].东南文化,2000(02):110-113.

[3]刘耕田,刘港.蓝印花布:讲述那抹未曾遗忘的“蓝”[J].走向世界,2017(49):82.

[4]郎家丽.“南京泥人”的历史源流及其艺术特色[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2(04):205-210.

[5]金利.中国传统民间图形符号初探[J].现代装饰(理论),2015(02):146.

猜你喜欢
多视角桃花坞印花布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从林栖的《青出于蓝》,看蓝印花布的借衣还魂
吴元新蓝印花布四代传承人的故事
摩登姑苏:被低估的“桃花坞”
浅论莫言的小说创作特色
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理念与行为影响的多视角研究
论女性声乐的艺术研究
互联网时代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
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理念与行为影响的多视角分析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将申请世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