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婧 (江苏师范大学 221116)
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文学处于一个多种文学创作的大融合阶段,在当时出现了一种新文学形式“儿童文学”。最先的开创者是叶圣陶,他的《稻草人》开了中国现代童话的先河,而张天翼是近代以来儿童文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儿童文学创作是极具特色的。张天翼的童话创作打破了对于美好的幻想,现实主义色彩十分强烈。本文选择从童话创作的原因、类型和艺术魅力三个角度对其童话创作进行分析,分析其特定时期童话的现实意义。
近代中国是一个异常黑暗、混乱的时期。作为无辜的百姓要承受着各个阶层的压迫。但当时的统治者擅于让作家用手中的笔去粉饰太平。张天翼生活在多灾多难的时期,他面对如此不堪的社会,并未选择去逃避,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使他选择拿起笔杆去揭露现实中矛盾与黑暗,要剥开社会中的假象,展现在艰难中苦苦挣扎的群众。
在当时社会,富有政治倾向的文学作品不在少数,但作家显然更擅长对着同龄人讲道理,却轻易忽略的更容易教化的下一代。当时的儿童文学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从外国直接音译过来的童话,张天翼在《奇怪的地方》序中也曾提到,这西方的童话传到了中国,多是穷孩子靠神仙的帮助以致当上了国王之类的滥觞。另一种就是中国本土所创作的,还是以前的旧故事。但这两种都不是当时所需的,这时更需要一种时代需要而且儿童理解的声音去向下一代人进行摇旗呐喊。
张天翼曾经说过当时写作童话的目的, 一方面是要揭露现实中的矛盾与虚伪,另一方面要表现受压迫的人民的挣扎与斗争。但是为了应付当时的“官方”检查,作品中有时不得不使用一些“隐语”和官方许可的语言。正是因为这些不得已,他才会选择用童话表达自己最为真实的想法。他让儿童去认识、了解那个黑暗的旧社会,从而可以激发他们的反抗,使他们可以不做一个不劳而获的寄生虫。1
但是童话创作也并非人人都能写好的易事,它需要作家贴近童心,又带有幻想。张天翼在他的《自叙小传》和《我的幼年生活》中,能够看出他对自己童年生活的怀念。也正是由于这段弥足珍贵的时光,构成他的人格结构和灵魂深处隐藏极深的一个童年情结。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中会把这种情结带入作品。吴组缃曾经评价张天翼:“他从不要名利不要地位,相反,他是轻视这些的。”2正是因为这样,他可以从世俗所在乎的功名利禄中走出来,用赤子之心来进行创作,使他与其余作家相比,更能了解儿童心理。
自古中国作家做文章大多为了表达思想或道理。近代中国虽对传统进行摒弃,但其“文以载道”的思想却遗存了下来。30年代的中国文坛,涌现出了不少以在社会底层生活的儿童为素材的文学创作,张天翼的创作就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张天翼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20世纪30年代初,张天翼写了许多政治童话,写于1932年的《大林和小林》描写出两个不同阶级的人不同的命运,勾勒出一个黑暗不平等社会。而写于1933年的《秃秃大王》的政治讽刺就更为强烈,所有人物都被分成了两个阵营,一方面极度赞扬善,另一方面极度丑化恶。同时也有像《一件寻常事》这样,看似远离政治,实际属于政治社会下悲剧的童话。在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受左翼文学思潮的影响,张天翼有意识地通过童话来告诉孩子们一些“真的道理”,表达自己对社会阶级斗争的理解,宣传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建国后,社会阶级矛盾便不再成为批斗对象,批判与暴露己经不再适应新时期。张天翼在这一时期对童话创作提出了两个标准:“一是要让孩子们看了能够得到一些益处……二是要让孩子们爱看,看得进,能够领会。”3《宝葫芦的秘密》里对孩子们可能存在的一些坏习惯展示了出来以引起警戒。他认为,作为教育工具的儿童文学作品,应该去接触它。
张天翼一直致力于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去进行儿童文学的创作。可以说张天翼的每一部童话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他童话中所展示的现实就是现实中的真实。
儿童文学在本质上是因为现实的残酷无法满足儿童的内在精神需求,从而通过人的想象力对美好产生一种期待。作家在进行创作时需要注重于情节、语言等方面将现实与幻想相结合,写出儿童愿意去读,愿意去理解的童话。
蒋牧良说过张天翼擅长用紧张的故事抓住儿童的心理。在《大林和小林》中,采用大林和小林两条线索,表现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当时的社会环境就是统治阶级与劳动阶级两大阵营之间的殊死搏斗,许多文学都是以自己的方式提醒人民。张天翼童话的情节的发展就带有浓郁的现实生活气息,张天翼不仅懂得小读者的心理需要,还将社会的一些现实移植到童话中去,是张天翼童话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
张天翼的童话总是有一种黑色幽默萦绕在心头,且作品多带有讽刺社会现实的意蕴,而他在进行讽刺时最重要的手段是夸张。张天翼在解放前写的童话,对现实世界中的压迫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与嘲笑,秃秃大王代表当时的统治者,“身高仅三尺,红眼睛,满脸绿毛,秃头发光可当灯。”4在讽刺这类人时,他使用了大量的夸张手法。儿童在现实中可能理解不了统治者的罪恶,却能通过童话看到秃秃大王的丑陋。张天翼的讽刺与夸张都是基于当时的现实,从而为了更好表现主题。讽刺与夸张,是张天翼童话的另一个特点。
张天翼的童话用动人的故事情节、幽默式的讽刺与夸张,将一个历史上的黑暗时代、不可调和的社会矛盾、人在社会上的苦难、欲望和挣扎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而又将这一切戏谑的诉说给儿童。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无法逃离它,只有勇敢的面对、战胜它,而不是自欺欺人的活着。
张天翼的童话作品中写欲望,写人性,却又批判否定这种人性,欲望是人生来就有的东西,张天翼的童话多是通过欲望对人的负面影响去进行的反欲望叙事。张天翼在创作童话时,也并不是刻意要打破儿童的幻想,在《秃秃大王》序里的最后,张天翼就说了一个道理:凡事应当靠自己。在《宝葫芦的故事》中宝葫芦之于王葆,看似可以帮助王葆得到一切,不过现实却是南柯一梦。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他只是告诉儿童:在这个时代,要靠自己努力,不切实际的幻想注定不会有好结果。
童话是成人写给儿童看的文学作品,因此童话作家是值得敬佩的,他们是儿童品格的挖掘者,他们了解这个社会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张天翼童话最值得嘉奖的也是他没有选择去逃避生活,也没有选择去抱怨不幸,而是用手中的笔去正视它,去抨击它,他用笔去集结了一批最为顽强的后备军,告诉他们在这种现实下如何去生活。研究张天翼的童话不仅在于其创作价值,更多的是在现实社会中的现实价值,最起码,要学会一些做人的道理。
注释:
1.张天翼.为孩子们写作是幸福的[A].沈承宽,黄侯兴,吴福辉.中国文学史资料全编 现代卷 43 张天翼研究资料[C].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第192页.
2.吴组缃谈张天翼[A].沈承宽,黄侯兴,吴福辉.中国文学史资料全编 现代卷 43 张天翼研究资料[C].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第64页.
3.张天翼.为孩子们写作是幸福的[A].沈承宽,黄侯兴,吴福辉.中国文学史资料全编 现代卷 43 张天翼研究资料[C].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0,第192页.
4.张天翼.张天翼文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07,第169页.
[1]黄侯兴.张天翼的文学道路[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2]张天翼文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9.
[3]沈承宽,黄侯兴,吴福辉.中国文学史资料全编 现代卷 43 张天翼研究资料[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4]欧阳丽娟.论张天翼的现实主义童话[D].湖南师范大学,2011.
[5]白凇源.正视讽刺儿童文学的历史合理性[D].东北师范大学,2012.
[6]刘昕.超越政治的政治童话[N].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8月.
[7] 吴长宝.童话乐园里的“革命硝烟”——浅谈张天翼政治童话中的左翼倾向及其表达[N].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