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寒赟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210009)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使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就,迈上新台阶。其中“乡风文明“的核心就是发展精神文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重要的文化保障就是建设文化新农村。但当前我国大多数农村更多的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旨在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由于对文化功能认识的薄弱和缺失,忽视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绝大部分农村缺少群众文化活动,农忙闲暇之余,农民的生活消遣方式单一,精神文化生活匮乏,导致农村文化建设成为了新农村建设中较薄弱的一环。“广场舞作为一种综合,全面而又灵活的艺术表演形式,集体参与度极高”,在农村迅速发展开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其中。广场舞作为一个文化交流的载体和平台在新农村建设中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需要,更是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和文明发展,对整个新农村文化建设发挥了特殊且必要的作用。
每到晚上的6、7点钟,人们忙完了一天的劳务,洗完澡,吃完饭,约着邻居带着小孩,三五成群结伴去往跳广场舞的场地。农村广场舞的参与者年龄分布不均,40岁以下的人数偏低,主要是集中在40至60岁之间并且呈上升趋势;人群主要以女性为主,普遍文化程度不高,95%从事农业生产工作,少数从事非农业生产;群体大多互相熟悉,且存在大部分参与者具有裙带关系。
第一点是组织的自发性,农村广场舞的发展并不是由村委会号召组织的,而是全凭农民自愿聚在一起,自身组织开展的;第二点是自娱自乐性,来跳广场舞的大多数农民一是猎奇心理,抱着好玩的心态,二是为了丰富单调的生活方式,将其作为农忙闲暇之时的消遣;第三点是场地受限,较为拥挤,农村因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很多农村不具有小广场等平坦开阔的地方,大多数聚集在村委会门前的空地,晒谷场或者是农户自家屋前屋后的空地处,场地较为狭窄,容纳性不够。而且在村里较为宽阔的地方又因其处于交通要道,来往行人过多,发生意外事故的风险加大,不便于利用开展广场舞活动;四是跳舞时间严重受农活的影响,农民不像城市居民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和双休日,他们的时间主要受到农业生产活动的限制,每年的夏季和秋季农务繁忙,一天的劳作之后很少有人会有多余的精力去跳广场舞,因此期间跳广场舞的人会大大缩减,使得农村广场舞的可持续性尤为脆弱。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人民对身体健康关注增多以及信息的飞速传播与发展,广场舞在农村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追捧和喜爱,几乎每个农村都会有跳广场舞的地方,而且有的村子还不止一个。我们这次调查的村庄便有两个较大的场地,分别位于村庄两处人口较密集的地方,选址都是村民家的道场。农村广场舞从最开始的简单的健身动作,逐步通过网络学习到舞种增多,音乐多样;从最开始的扭扭捏捏到现在大方的展示;从最开始的寥寥数人到现在的几十人庞大队伍,农村广场舞的发展日益加快,也逐渐成为人们晚饭后的主流娱乐活动,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沟通交流平台。而且为了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广场舞中间,该村所在的地方县政府和村委会开始举办各类广场舞比赛,并且得到广场舞群众的积极响应,各个村子间不定期进行比较,不仅提高了村民的积极性和团结性,而且还加强了村落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了社会整体和谐。凭借自身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优势,还大力发展民族特色舞蹈,发挥广大人民群众自身创造力进行编排和创新,不断继承和发扬传统民族文化。由此可见广场舞已经成为了农村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为其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摆脱不良生活习惯
农村由于公共文化建设设施落后,文化资源极度匮乏,人们的闲暇文化生活方式十分单调,每天除了农活以外,娱乐活动基本就是看电视,闲聊和打麻将打牌。而且近几年来,在农村慢慢显现出一种不良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打牌甚至是小型赌博并且呈上升趋势。在家务农的人一旦到了农闲或是晚上的休息时间,很多会去到当地的一些“茶馆”,这些茶馆主要是提供打牌的场地和设备,有的还提供饮食。许多家庭妇女因为农活较轻,更喜欢去茶馆,而且更有甚者,会将自己家里在外打工的人寄回家里补贴家用的钱拿去打牌赌博,把小孩丢给爷爷奶奶照看,使得小孩缺少父母的陪伴和监督,不但学习上没有进步,而且心灵和精神上也受到创伤。这种现象在每年的年末即过年那一段时间更为突出,外出的人赚了钱回家,更有多余的金钱去茶馆打牌,访谈中得知绝大多数家庭中都有人去茶馆打牌的习惯,而且有不少家庭的夫妻因为打牌的问题吵架,甚至还出现少数离婚的严重后果。愈演愈烈的打牌赌博活动不仅使人们意志消沉,思想涣散懒惰,大大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激化家庭矛盾和纠纷,致使家庭幸福和谐指数下降百害而无一利。
慢慢地,村民们在体会了打牌等不良生活习惯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问题与痛苦之后,迫切希望摆脱糟糕的现状,也更加希望能有一个新的健康的群众文化活动来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广场舞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凭借其门槛低,集体参与度高,强身健体等优势吸引了大多数村民,村民逐渐走出了茶馆,走向广场舞的队伍当中。每天晚饭之余,妇女带着自家小孩儿一起去跳广场舞,不仅锻炼身体,也增加了陪伴孩子的时间,和孩子一起进行健康有趣的娱乐活动,L,一位曾经痴迷赌博的妇女。她向我们说到,现在晚上来跳会儿舞,没有赌博赔钱的风险,还能锻炼身体照顾孩子,实在是件划算的事情。每天晚上两个小时左右的广场舞活动,使部分有“赌瘾”的村民逐渐改掉了原先的不良生活习惯,摆脱了恶习,从而缓和了家庭矛盾,使家庭关系更加紧密,家庭生活更加幸福。
2.加强社会认同与整合,构建和谐邻里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五个目标之一的“乡风文明”就主要强调了农村社会的和谐与文明发展。为了构建和谐邻里的友好相处模式,各个村民之间必须加强沟通与交流,彼此互相肯定与认同,多一些理解包容,建立和谐关系。
一方面,广场舞可以加强社会认同,主要包括身份认同和情感认同。广场舞作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大家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展示,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同时也可以认识其他人。调查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有些家庭的老人会带着自己家刚过门的新儿媳来跳广场舞,跳广场舞之前,老太会向周围的人介绍自己的儿媳,不仅局限于自己家族的,还会包括其他不具有血缘关系的人。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跳广场舞是虚,其实是为了更快的让儿媳熟悉邻里相亲,实际上也就完成了一次信息交流,身份认同的过程,既加强了家族间的联络,又增加了邻里间的情感交流。并且通过广场舞,村民之间的交流沟通增多,使得村民之间情感认同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广场舞还可以有效整合社会关系,缓和社会矛盾。邻里之间有矛盾,拌口角在农村是很常见的事情,有时候因为一些小事导致的误会,可能因为没有一个恰当的机会说清楚而导致两家人关系不断恶化,严重还会威胁到整个村子的邻里和谐发展。当发生过矛盾的村民,晚上聚在一起跳广场舞的时候,必然会产生交流与互动,这时候就给双方提供了一个解释与和好的机会,从而缓解消除矛盾,这有利于村子的团结与和谐发展。
3.促进农民自身文化素质发展,塑造新时代农民
广场舞的发展会影响和塑造农民自身,改变其思想观念,扩宽其眼界。广场舞作为一种文化艺术表演形式,需要不断的为其注入新鲜的血液,才能使其保持经久不衰的吸引力,具有发展的持久性。最初受自身文化素质和身体条件以及信息交流等限制,广场舞在农村的发展除了对身体健康的作用较大以外,其他作用相对受到抑制。而后,随着广场舞的种类越来越多以及参加各种比赛的交流,村民开始认识到广场舞的其他积极作用,开始学习其他外面广场舞团队的优秀方面,购置统一的舞蹈服装,学习更具有观赏性质的广场舞舞步,甚至请隔壁村庄跳的好的人任教。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在自己文化水平有限,意识不到的情况下,通过交流求教使自身眼界得到了提升,紧跟潮流,逐渐成为一个跟随时代脚步的并且逐渐具有文化素质积淀的新农民,时刻关注时代发展的动向,都希望为自己本村的广场舞建设注入鲜活的力量,最终丰富本村文化生活,使本村的文化建设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发挥并且展现了在经济发展向好的情况下,文化建设也奋力赶追的积极作用,使农村文化建设与情况较好的经济发展相辅相成。
1.传承和发扬传统民族文化
广场舞作为舞蹈艺术中最庞大的系统,能够包容吸收多个舞种。而长阳县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因其本身具有自己的民族舞蹈--巴山舞,广场舞正好作为一个载体可以对本民族的舞蹈进行传承和发扬。当前,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涌入,西方的一些舞种,比如伦巴,恰恰,华尔兹不断传入中国,并且由专人进行编排,重新组合,使其成为广场舞的主要舞蹈形式,受到大家的追捧。反而本民族的舞蹈无人问津,越来越少的人会跳自己本民族的舞蹈,民族舞面临着无法得到传承的危险境况。幸运的是县文工团和农村的一些老年人对民族舞蹈都非常熟悉,在平时的跳舞过程中,她们会有意识教授给下一辈,在农村缺乏新舞种教导的情况下,大家也很容易接受民族舞,并且通过每天的练习越加熟练,无形中使本民族的舞蹈得到了传承。R老师是县文工团退休的一名老职工,趁着双休子女在家带孙子,回到农村老家,向村民们教授县城里正热的广场舞,使得农村广场舞也紧跟潮流。跟随着时代的发展,村民还会对舞蹈中的譬如踢腿,抬手,扭头等动作加以重新编排,组合,创新,还能使民族舞蹈顺应时代潮流,历久弥新,在传承中得到发展。
2.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指以经济效益为目标,在现存的有潜力的市场的依托下,将文化资源转换为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形式。”随着广场舞在农村发展的程度越来越高,民众参与度和政府支持度都在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农村更有优势努力挖掘和发展民间艺术,大力开展例如农家乐,风俗文艺演出等文化活动,使目前的文化产业市场得到充分开发。
一方面,跳广场舞的大妈们告诉我们,过去在农村,家家户户办酒席会请外面的专业舞蹈歌唱团队来助兴表演,现在随着本村广场舞队的表演越加丰富和整齐统一,并且村民之间互相认识,情感上熟悉密切,深受大家喜爱,相比外面的舞队大家更喜爱本村的表演。更多的人选择请本村广场舞队在自家办酒席时表演,不仅给了广场舞队更多的展示机会,吸引更多的村民参与,而且也向外村人民进行了展示,增强了自身队伍的自信心与团队意识,获取了继续发展下去的动力,获得的报酬也为队伍建设提供了更为丰厚的经济支持;另一方面,广场舞队代表本村参加县级比赛,与其他村进行舞蹈切磋与交流,获得他村赞美与肯定的同时,也可以积极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完善自身队伍的建设,逐渐打响本村的名号,提高本村知名度并且利用此知名度可以接到一些上述的表演机会,获取经济报酬的同时,也使本村广场舞队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率先起到领头羊的作用,满足自身农村文化建设的需要,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有当地特色的文化产业。
3.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文化来源于人们的生活灵感,是历史的积淀,也是时代的创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然也应该努力挖掘民间文化艺术,并将其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支点。“依托于当地的特色资源与优势产业,打开新农村文化市场,努力建设特色文化城镇,建立新农村文化旅游的品牌,从而带动自身文化产业的发展。”
长阳县属土家族聚居区,少数民族人口众多,优秀的民族文化也不少,其中以土家族特色舞蹈巴山舞,跳丧舞,摆手舞最为著名。近些年来,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兴起,传统文化也逐渐被推向大众的视野。县城里很多农村依托自身群山环绕,江水依傍等天然的地理优势,开始发展农村乐旅游产业,民族舞作为一个展示推广民族文化的媒介,在人文方面对外来游客发挥了巨大的吸引作用。农村的广场舞队看到这一优势,也开始转向专业民族舞蹈的学习,请县文工团的舞蹈老师进行教学,积极学习土家族特色舞蹈,并逐渐将其发展成为一个旅游体验项目,成为了吸引外来游客的一大招牌。外来游客欣赏民族舞,感受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也可以加入其中,亲身体验,和村民一起舞蹈,增强旅游体验感,获得身心的放松,陶醉于深厚的民族文化中。随着民族舞不断深入的开拓发展,各个农村相继开始组建民族舞广场舞队,也将全县的民族文化展示推向了一个高潮,打造了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品牌。民族舞在广场舞这个平台的展示下,真正发挥了地方特色文化的优势,将农村文化建设与地方经济建设进行了结合,带动了地方特色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也实现了人文因素对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推动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重点分析了广场舞对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文化支持作用,基本可以证实广场舞的发展对于农村文化建设具有支持作用,也可以有效弥补农村经济与农村文化事业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缩小二者差距,广场舞的可持久性也实现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政府和地方村委会应该积极发挥作用,制定相应的科学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农村广场舞群体的健康有效的良性发展,使其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添砖加瓦,持续助力,最终促进社会文明和谐。
[1]徐平.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J].科学社会主义,2006,(1);56-59.
[2]张振堂.广场舞在甘肃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7,(18);14-15.
[3]夏翔鹰,仇乃民,王欣.新农村广场舞运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江苏部分农村为例[J].湖北体育科技,2014,(11);956-959.
[4]孙江山.关于广场舞的潜功能研究--以河北省D村为例:[D].河北大学,2015.
[5]刘晨鑫.湖北新农村广场舞开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6,(11);114-115.
[6]闫秀丽.社会主义新农村视阈下的乡风文明建设:[D].浙江大学,2013.
[7]刘彦奇.浅谈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路径分析[J].北方文学,2012,(10);236.
[8]李明宇.付艳丽,城乡发展一体化背景下农村文化产业的功能定位及发展路径探析[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70-73.
[9]刘胜鑫.依兰县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7.
[10]刘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困境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长江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