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远刚
党中央隆重召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表彰对改革开放作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陜西作家路遥荣获“改革先锋”人物表彰。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文学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作家的亲切关怀,以及对文学工作寄予的厚望,显示了全社会对文学工作者为改革开放所做贡献的认可。
省委书记胡和平曾说过,路遥等陕西作家是用生命写作,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路遥的创作活跃期,正是中国人民经历艰辛探索开始走上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岁月,路遥在这伟大的时代成长为一个作家并自觉将文学创作融入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用心用情抒写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展示出敏锐的政治眼光和为时代写作的担当精神,创作出了《人生》《平凡的世界》等一系列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感染、影响、鼓励大量农村青年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大潮,用他有限的生命点燃了一座散发出无限光与热的文学灯塔。可以说改革开放成就了路遥,路遥为中国改革开放作出了贡献。
从青年时代起,路遥的胸中就燃烧着文学梦想,早在1970年他就开始在延川县办的文学小报《山花》上发表作品。1973年, 路遥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进修,这成为路遥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之一。就读延安大学期间,路遥广泛而系统地阅读了大量中外文学名著,并在文学创作上崭露头角。1973年7月,《延河》发表了他的短篇小说《优胜红旗》,这是路遥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小说。随后, 路遥参加了《延河》编辑部召集的创作座谈会,接触到了柳青、杜鹏程、王汶石等一批优秀的人民作家。从延安大学毕业后, 路遥进入陕西省作家协会《延河》杂志社工作。1980年,路遥创作发表了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这篇小说后来获得了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82年,路遥发表中篇小说《人生》。这篇描写农村知青人生命运的小说,以改革初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背景,紧贴时代脉搏、情感力量强劲,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获得了当代青年和广大读者的强烈共鸣。1983年,《人生》获得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几年之中,路遥先后创作出了《在困难的日子里》《黄叶在秋风中飘落》《你怎么也想不到》等一系列优秀的小说作品,迎来了创作生涯中的一次高峰期,并先后加入陕西省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1985年当选中国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然而,这一系列的成绩并没有让路遥满足。在后来的回忆中,路遥说,“如果为微小的收获而沾沾自喜,本身就是一种无价值的表现。”路遥的目标是创作出“一部真正的长篇作品,甚至是长卷作品”,他渴望去挑战这份“本属巨人完成的工作”。1984年,路遥开始筹备这项“巨人的工作”;到1988年,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终于完成。这部小说在时间上跨越了我国从改革开放前到80年代中期这段急剧变化、波澜壮阔的改革岁月,用文学的笔触形象地描绘和呈现了近百位人物,史诗般地反映了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表现了一代青年人的内心世界与理想追求。1988年,《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多年来持续不断的辛劳写作,为中国文学留下了一部部经典之作,也严重透支了路遥的心力和体力。1992年11月17日,路遥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在路遥的追悼会上,陈忠实说过这样一句话:“一颗璀璨的星从中国文学的天宇陨落了,一颗智慧的头颅终止了异常活跃异常深刻也异常痛苦的思维。”路遥其人正如贾平凹所说:“在我接触过的所有作家里,路遥是一个特别有大抱负、又有大格局、大气势的人,说不来的一种气势,他是一个特别坚强的人,也是一个特别真诚的人。”
为回顾路遥一生的文学成就和创作经验,12月7日,中国作协、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在北京举办“改革开放和路遥创作道路”研讨会,2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中国作协党组书记钱小芊指出,路遥的文学创作道路,就是紧跟时代、抒写时代的道路;就是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的道路;就是呕心沥血、潜心创作的道路;就是秉承现实主义文学精神、塑造时代新人的道路。深刻揭示了路遥创作道路的内涵和给予我们时代的重要启示。陕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牛一兵的讲话强调,路遥始终胸怀时代、熔铸时代,始终不计名利、勇攀高峰,始终不畏艰辛、扎根生活。充分肯定了路遥创作的时代精神以及用生命创作的高尚品德、优良作风。
我们将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的部署,借鉴路遥的文学创作道路和经验,推动文学创作由高原向高峰迈进,以此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取得的巨大成绩。
责任编辑:李畑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