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林娜+吕祎凡
摘 要:本文介绍行为矫正的相关理论。总结幼儿行为问题的定义及其相关研究,尤其关注不良饮食行为问题。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证明行为矫正技术应用于幼儿问题行为中的价值,并对此进行展望。
关键词:行为矫正 不良饮食行为
引言
行为矫正(behavior modification)是对人类某种行为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某些程序和方法,使人们的行为发生改变。以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为开端,桑代克和华生各自提出的理论为基础,后有艾森克进行科学界定。因此,目前行为矫正应用领域广泛,粗略统计涉及教育和特殊教育、康复治疗和发育障碍等十三个主要领域。测量手段可信度较高,包括通过观察和记录计划中待矫正的行为,建立图表对图表数据对其进行评估。按照基本原理创立的行为矫正技术进行合理使用可以实现增加新行为,减少不期望行为这两个目标[2]。
问题行为(problem behavior)又称行为问题,也称行为困扰,行为不良等[13] ,在理论界中对这一概念的定义还没有达到统一。我国心理学家廖全明从程度角度,车文博从品德角度分别对其进行理解与解释[1,7],主要是将目光集中在弱智[17]、多动症、自闭症和具有攻击性的儿童身上,探究外化行为问题并对未来不良行为的发生率进行预测[3]。
我国从本世纪初开始关注儿童的问题行为[6,13],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饮食不良问题开始危害儿童的健康,受到社会的关注。据研究表明,目前我国有饮食行为问题的儿童已占34.7%[4,14,15]。
饮食行为包括喂养、进食、选择食物和进食的氛围。儿科临床也将儿童饮食行为问题视为常见现象,儿童养成良好进食习惯的关键期是2-6岁,但也是饮食行为问题的好发年龄段。
总结幼儿的饮食行为问题研究,发现报告最多的是挑食、偏食和进餐时间长等问题[8,14,],但近期有关肥胖的研究也成为趋势[5,9,10,16]。本文着重介绍不良饮食行为的影响因素和主要表现,将结合苗苗(化名)的案例进行分析,并进行展望。
2.实际案例[11]
案例成员:3岁苗苗(化名)
案例叙述:略
案例特点:挑食、偏食行为严重,拒绝蔬菜、偏爱荤菜。
行为矫正技术的应用:
(1)模仿疗法(榜样法)
针对苗苗的挑食偏食问题行为,可将模仿的增进行为效果和减弱行为效果相结合,也可单独使用一种。楷模的选择最好与被矫正者年龄、性别相似,实施时可通过观看录像或现场观察的方式进行。在榜样示范的过程中,要让被矫正者明确要模仿的行为是什么,矫正者可辅以口语暗示,并在过程中确保被矫正者的注意力集中。
(2)代币制
针对苗苗挑食偏食的行为,在建立基线的基础上,矫正者需要选择适当的代币和后备强化物,后备强化物要选择对苗苗有吸引力的,可以是物质性的强化物,可以是玩玩具等活动性强化物,或是其他一些特权。
(3)惩罚法
针对本案例苗苗的不良行为,即苗苗出现把绿叶菜都挑出去或不停向老师索要肉菜的行为时,增加负性刺激,如要求她必须做一件她不愿意做的事情,这属于正性惩罚,或是减少正性刺激,如减少苗苗玩游戏的时间,这属于负性惩罚。重点是要让儿童明确做出什么样的行为会被惩罚,可以建立行為守则贴在醒目处。
3.问题和展望
行为矫正的方法很多,应用范围广泛,对于儿童的大部分行为问题效果显著,但在实施上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在矫正者确定要矫正的目标行为后,需要确保能够选择适当的行为矫正方法,需要选择适当的强化物,在实施过程中要遵循小步子原则,做好记录,适时调整。
为了避免行为矫正的误用对儿童产生不良影响,就需要对希望应用此技术的家长和老师的知识技能提出一定要求[7]。在家庭中,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长可以通过有意识地改变自己对行为的反应方式来影响问题行为,同时也可以作为行为矫正方案的重要执行者和监督者。对于要改变的儿童的问题行为,学校与家庭应该保持一致性,老师可作为行为矫正方案制定过程中的建议者,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为家长提供参考意见,发现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认可和配合[12]。
关于问题行为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问题行为的稳定性研究一直存在争议。有研究支持持续发展的观点,另一些研究则认为是存在年龄阶段的不同特点,因此期待未来能进行更加细致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车文博.(1991).心理咨询百科全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34.
[2]岑国桢. (2001). 行为矫正的目标、方法与原则述略. 心理科学, 24(3), 342-343.
[3]池丽萍, & 陈甜甜. (2004). 幼儿问题行为发展特点研究.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16(4), 66-68.
[4]金星明. (2008). 儿童饮食行为问题.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18(3), 251-252.
[5]金星明. (2013). 我国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现状及研究进展.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 99-10
[6]李凌艳. (1996). 关于幼儿问题行为的几点基本认识. 幼儿教育(1), 8-9.
[7]廖全明,刘宗发.我国中小学学生的问题行为及其干预—目前国内关于学生问题行为研究的文献综述[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3):120-123.
[8]刘一心, 邓文娇, 李海飞, & 雷雨. (2012). 深圳市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对其营养状况的影响.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8).
[9]林卫华. (2013). 学龄前儿童不良饮食行为现状.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1(9), 960-962.
[10]潘利萍. (2011). 学龄前儿童肥胖相关饮食行为的干预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1]宋丹. (2015). 3岁幼儿三种问题行为的个案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辽宁师范大学).
[12]沈悦, 满晶, 杨丽珠, 刘歌, & 马世超. (2016). 幼儿教师期望对自我控制的影响:”幼儿知觉到的教师期望”的中介作用. 中国特殊教育(2).
[13]王文静.幼儿问题行为与同伴接纳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11.
[14]王宝西. (2012). 重视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8), 673-674.
[15]王硕, 黄小娜, 王惠珊, & 金星明. (2012). 全国1~3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 109-111.
[16]薛勇, 陈云, 赵艾, 王培玉, 张玉梅, & 母智深. (2014). 学龄儿童不良饮食行为对超重和肥胖的影响. 卫生研究, 43(5), 764-767.
[17]祝新华. (1994). 弱智儿童的行为矫正. 心理科学(1), 47-5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