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大学生水果消费现状的调查分析

2018-01-27 23:09王彤月石书源何迪
新校园·上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消费观调查分析

王彤月+石书源+何迪

摘 要:本文通过对“95后”大学生水果消费现状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大学生水果消费水平低的原因,从而通过多方途径改善大学生的水果消费观念,使其消费意识得到良性发展,这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消费观;水果消费;调查分析

一、引言

“95后”人群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新生力量和主力军,在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大背景下,他们的消费观念体现出崇尚个性化和更追求美观的特点。本文从大学生的水果消费水平和消费心理进行分析,目的是了解大学生的水果消费现状,分析目前校园内部水果消费市场存在的问题,引导大学生更合理、科学地摄取水果中的营养成分,从而使当代大学生的身体更健康。笔者以通化师范学院为调研地点,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95后”在校大学生的水果消费情况进行抽样调查。本次抽样调查向通化师范学院及周边本专科院校共300个样本发放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205份。同时,为了使调查结果更贴近大学生的生活,深入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另外采取了抽样访谈和论坛留言等方式来辅助调查,使产生的调查结果更真实。

二、在校大学生水果消费的现状分析

1.“95后”在校大学生水果消费现状

通过对通化师范学院地区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以及对样本进行的抽样访谈和意见反馈,得出以下结论。

通化地区大学生在春夏秋三个季节购买水果次数偏多,冬季偏少。主要因为冬季气温低,天气寒冷,通化地区水果销售种类多为反季水果。从样本数据中可以看出,大学生每周购买水果的费用在10元以下的有28人,占13.66%;11~20元的有64人,占31.22%;21~30元的有40人,占19.51%;31~40元的有31人,占15.12%;41~50元的有19人,占927%;50元以上的有23人,占11.22%。从中可以看出,每周水果花销0~30元之间的大学生占比达64.39%,每天平均消费4.2元左右。由于校园内水果超市很少,多为个体经营的流动摊贩,校外大型水果超市距离学校较远,因此水果价格格普遍比市区内其他大型水果超市高,且新鲜度不高,导致大学生的水果消费情状并不好。

喜欢买打折便宜水果的大学生有25人,占样本总量的17.07%,喜欢新鲜的时令水果的大学生有163人,占样本总量的79.51%;喜欢购买去皮切块后的水果的有8人,占样本总量的3.9%。在校区内,能够提供水果切块服务的商家只有一家,提供反季水果的只有校园内综合超市一家,其他流动摊贩主要经营时令水果,由此可以认为,校园内水果经营不规范是导致大学生水果消费不高的一大重要因素。

2.大学生购买水果渠道比较单一

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校园内的水果摊点购买水果的人数高达119人,占样本总量的58.05%。在校外的水果摊点的有30人,占14.63%;在校外的水果超市购买水果的有62人,占30.24%;在校外的综合超市购买的有27人,占13.17%;在校外的市场购买水果的有10人,占4.88%;网购水果的有3人,占1.46%。从中可以看出,在校园内水果摊点购买的人数最多。大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因为校区离大型超市较远,因此大部分人都是课余时间在校园内的水果摊点购买,而周末休息时才会偶尔去距离学校较远的市区内大型水果超市购买。

三、影响大学生水果消费水平低的主要因素

1.大学生生活费的限制

根据调查显示,月生活费在500元以下的大学生有21人,占样本总量的10.24%;月生活费在500~1000元之间的大学生有54人,占样本总量的26.34%;1000~2000元的有54人,占样本总量的26.34%。

大学生绝大部分的经济来源由家庭供给和学生自主兼职两部分组成。其中,绝大部分来自家庭。受自身能力和时间的限制,处于求学阶段的大学生并不完全具备独立的经济能力,且校园兼职薪资水平较低,因此,许多大学生往往因为生活费不够宽裕而忽视对水果的消费。

2.大学生消费方式不合理

许多大学生步入大学之后,第一次独立生活,生活费由自己支配。由于大学生没有体验过赚钱的艰辛,因此许多大学生反映现有的生活费不够花。受校园环境、家庭教育的影响,大学生普遍存在盲从攀比等消费观念,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消费观念超前,消费实力滞后,高消费现象严重。有的学生甚至为了追求名牌,采取校园贷等不良手段预支自己的生活费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许多女大学生过于注重外表光鲜亮丽,经常为了买衣服、鞋包等装饰品而节衣缩食,没有多余的钱来购买水果。男大学生的主要花销除了日常饮食和一些生活支出之外,其余的钱都花在了谈恋爱和网络游戏上。

3.水果消费意识不强

水果不是生活必需品,很多大学生忽略水果对身体的功效和价值,从而不经常购买水果,有的甚至从不购买水果。因为水果从购买到食用往往要经历多道程序,部分大学生存在嫌麻烦的心理。同时,大学生往往不了解各种水果的营养价值,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穿着打扮上,不太注重也不了解健康的飲食。

四、对大学生水果消费的建议

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让大学生了解吃水果对身体的好处。大学生的消费观尚未定型,大学期间的消费心理、消费观念可能会影响其将来的消费行为。因此,在这个关键时期,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正确引导大学生水果消费就显得尤为重要。

2.加强舆论引导

学校应积极宣传大学生健康的重要性,同时宣传多吃水果的益处;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各种媒介进行舆论宣传,如通过校报、电台、广播站对科学消费、理性消费进行普及宣传。同时通过推送水果功效、食用技巧、方法和禁忌等知识,让大学生充分认识水果的好处,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其水果消费习惯。

3.规范校园内水果销售渠道,营造良好的水果消费环境

校园食堂可以提供专门的餐后水果窗口,销售质优价廉的水果,学校超市也可以设立专门的生鲜区域,正确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购买水果。此外,保障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校园食品安全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应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对于校园内的非法摊点和不良商家予以规范和抵制。

4.水果的销售方式应多样化

比如,通过制作水果拼盘、水果沙拉、鲜榨果汁等来刺激大学生的消费欲望;提供如外卖、预订等多种新型便利的购买方式,引导大学生购买水果,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五、结论

目前,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消费观,促进青年人的身体健康,是高校面临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95后”大学生的抽样调查和论坛交流,分析目前大学生水果消费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不良消费习惯,以期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水果消费观,从而使大学生重视自身身体健康。同时,社会、家庭、学校也有责任、有义务纠正大学生的不良消费习惯,引导大学生正确消费。

基金项目:2016年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95后大学生水果消费现状的调查”(项目编号:thsys1198)。

作者简介:王彤月(1996— ),女,吉林通化人,通化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2015级本科生在读;石书源(1997— ),女,吉林辽源人,通化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2015级本科生在读;何迪(1982— ),女,吉林通化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endprint

猜你喜欢
消费观调查分析
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
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
基于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消费观
云南师范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现状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泸州市泸县初中生体质现状调查与分析
华东地区高校园林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现状调查与分析
不同笔记本用户的鼠标消费观我的街头采访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