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燕伶
一、全域旅游的概念
全域旅游是指将特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进行整体规划布局、综合统筹管理、一体化营销推广,促进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实现旅游业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发展模式。在三亚进行全域旅游实践,可以全面提升三亚乡村旅游产品供给模式,打造富有三亚特色的乡村旅游线路,扩大三亚乡村旅游产品供给深度与广度,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与游客满意度,实现三亚旅游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全市公民的文明素质,营造友好的旅居环境。
二、三亚文门村旅游开发现状分析
(一)文门村简介
文门村位于天涯区中西部、原天涯镇马岭居委会的北侧,贴近环岛铁路天涯站,距西线高速出入口处5公里,距天涯海角风景名胜区约2公里,距三亚湾和南山寺10公里,距大小洞天景区18公里,距凤凰机场16公里,距三亚市中心20公里。文门村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纯黎族聚居村,包括拉丁村、上神庭村、中神庭村、上文门、中文门、下文门等8个自然村。现有村民住户1196户,人口5624人。文门村面积约18平方公里,村庄建设用地总面积为70.6公顷,耕地4850亩,菜地490亩,林地25546亩,园地3216亩。村民主要种养芒果、槟榔、水稻、豆角、苦瓜、山鸡等动作物。据2011年数据统计,文门村全村年总产值4826万元,年户均产值收入4.04万,年人均收入约8260元。自2006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5161余万,建设村中主干道、环村公路、土龙湖公路硬板化、排灌沟、休闲小广场、文化室、沼气池、篮球场、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以及民房改造等。2015年启动文门“美丽乡村”试点建设,打造“环境美化+产业扶持+民风提升”的新文门。目前已建有天涯古栈道、田园骑行道、小桥流水人家农家乐、老周农家乐等2家农家乐、一个在建农家乐,已初步设立旅游标识体系,并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做了文门村乡村旅游的初步规划。
(二)文门村乡村旅游开发优势
1.区位优势明显,游客可进入性较强。文门村地理上与三亚天涯海角风景名胜区十分接近,通过近几年的美丽乡村工程以及三亚“村村通”道路工程的修建,文门村的8个自然村已经基本实现了道路硬化与联通,游客可以通过自驾以及骑行的方式去往文门村的各个角落。
2.旅游资源丰富,资源要素价值和丰度较高。文门村旅游资源包括地文景观中的谷地型旅游地、湖泊河流以及奇特与象形山石等,生物景观中的各类热带及亚热带植物,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水工建筑与活动场馆以及各类旅游商品等。
3.千年古寨,民风淳朴。文门村村委书记工作对乡村旅游开发充满热情,对乡村旅游开发也有过一定的学习与了解,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有建设性的想法與思路。同时村民比较配合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较高,有较高的热情参与到乡村旅游开发的过程中。
4.领导重视。江泽民、胡锦涛、朱镕基、贾庆林、吴官正等中央领导先后来文门村视察,使文门村几乎成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视察海南时必到的黎族村庄,凸显文门这个黎族自然村具有特殊的政治地位和全国性示范效应。
(三)文门村乡村旅游开发存在问题
1.文门村乡村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尚待完善,乡村服务设施与旅游服务设施的结合度较低。游客咨询中心现已建成但仍未进行运营,尚不能提供旅游咨询服务或旅游资料;文门村旅游交通规划较为混乱,未建设公共停车场地,不能为自驾游客提供汽车维修、加油以及补给服务;文门村公共厕所厕位数量不足,厕所水压不够、供水不足;垃圾处理还未形成系统,造成村子卫生情况不佳;文门村旅游餐饮服务建设不够,没有开设向游客提供服务的社会餐饮设施;住宿方面,还未有相关的乡村旅游民宿的开设,因此游客不能在文门村进行多日游。
2.文门村乡村旅游公共信息标识系统仍需提升,标识牌特色不是很突出,标识体系不完善,有些标识牌上内容目前还空缺,没有景点导览图和旅游线路图。
3.文门村乡村智慧旅游系统尚未建立,无线网络还未能覆盖整个村庄,不能提供在线导览、在线咨询、在线购物以及在线投诉等功能。
4.文门村乡村旅游开发仍处于初始阶段,旅游要素和产品体系不全,古韵不古,农味不浓,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天涯古道的修复中,承建商用水泥铺路面,没有很好的还原天涯古道的风貌,同时农味不浓,城市化明显,缺乏乡土气息。
三、全域旅游背景下三亚文门村旅游开发提升策略
1、创新体制观
全域旅游概念中,旅游的发展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在融合中共同发展。因此全域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设计比传统旅游发展的体制设计要求更高,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改革设计,理顺旅游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关系,突破限制新时代旅游发展的障碍,推动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文门村的乡村旅游也需要从根本上进行体制的创新,当地政府、村委会与村民可以利用全域旅游的契机,理顺彼此之间的管理范围与管理关系。
2、创新产品观
全域旅游产品,不单是传统旅游“走点”、“串线”的“点线”观光旅游模式,在此基础上要构建满足游客不去景点景区的“基营”休闲度假模式。随着国内游客的见识越来越广、休闲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旅游目的地产品势必要进行创新。文门村主打文化、休闲两个主题,势必需要从产品观方面进行创新,用不同时长的旅游线路串联起村子里不同的休闲空间,为游客打造多时空、多主题以及多样化的游玩线路。
3、创新产业观
全域旅游中的产业不再局限在传统的“六要素”产业,强调企业的旅游化融合,旅游化升级,通过旅游发展产业化,产业发展旅游化,丰富旅游产品,壮大旅游产业规模,同时又促进相关产业链条的拉长和产业的升级增值,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中的作用。文门村在现有的农业基础上积极转型,发挥旅游化的带动作用,将旅游与农业,休闲与农业以及电子商务与农业进行结合,以核心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延伸产业和外围产业的发展。
4、创新服务观
全域旅游服务,在服务的规模、服务的氛围、服务的品质等方面都有胜于传统旅游。它突破了传统旅游区和非旅游区的二元服务结构,构建全域一体化的服务体系。因此,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旅游地,都有必要进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规划,以完善提升全域旅游服务氛围与服务品质,提升全域旅游地的软实力。文门村现在还未建立起可以实行统一管理并经过专业培训的旅游服务人才库,当地村民也缺少旅游服务的观念,因此在未来十分有必要构建村子的旅游服务队伍,对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让他们系统学习文门村的历史脉络,建立起相关的服务观念。
5、创新营销观
全域旅游营销,不再是政府、企业单方面的营销推广,而是政府、企业、居民、游客“四位一体”的全民营销。在全民“营”“销”中又更加强调是旅游目的地的“营”造,政府与企业全域化旅游产品及服务建设、居民热情好客的参与等构成了游客口碑互动宣传的基础。因此,全域旅游的营销,不仅从客源地(外部营销)的角度考虑宣传什么,而且还要从旅游目的地(内部营销)的角度考虑建设什么。文门村需要组建起自己的营销队伍,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让村民与游客自发主动地成为乡村旅游大使,对旅游产品、旅游线路以及旅游体验进行即时的传播,形成热点话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