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提玛·毕来西
1前言
吉木乃县土地肥沃,现有农耕地面积约24000亩,主要种植小麦、油葵等农作物。现有3个农业村,分别为别拉尔克村、沙尔梁村和恰尔合特村。另外,由于昼夜温差大,气候适宜等自然条件,吉木乃县的农业发展走势极好。为了促进小麦的再增产,促进我县农民的收入水平,达到扶贫攻坚的目的,新疆吉木乃县委党校提出了大力发展农机化的生产模式。本文将以吉木乃县的小麦种植为例,浅析大力发展农机化对于扶贫攻坚的作用。
2发展农机化对于扶贫攻坚的意义
结合当前吉木乃县的农业机械特点和笔者多年从业扶贫攻坚工作的经验,笔者认为在吉木乃县推行发展农机化对于扶贫攻坚工作的意义如下:
小麦种植机械化不仅会大大降低人的劳动强度,而且,能够实现农机与农艺的融合,有效地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通过精细分类的扶贫攻坚方法,按照贫困区域与贫困户的具体情况进行细分。也就是在前阶段建档立卡工作的基础上对贫困的状况进行细分。但细分的结果并不是某一户的情况如何的孤立的静态数据,而是要结合区域总体思路进行分类,进而提出下步区域扶贫措施。这样的措施也不是古板的空洞的,而是在总体模块下寻求最适宜的解决路径。
3发展农机化的问题
根据上述在吉木乃县推行农业机械工作的意义,加之笔者多年针对扶贫攻坚工作的研究,笔者认为吉木乃县在推行农业机械工作上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3.1机播条件差
小麦机播过程中,配套措施要跟上,否则影响机播质量,影响增产,甚至造成减产。对机播质量影响比较大的有以下原因。第一,行距小,播种机的后腿将前腿播的麦种埋的太深,导致出苗差,长势弱。第二,种子不精选播种时,未经精选的种子不均匀,容易堵种,造成成段缺苗或僵苗。
3.2连续旋耕技术使用不当
连续旋耕形成坚实犁底层,影响小麦生长。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使用并推广了机械旋耕技术,该技术不仅成本低,而且可以将地表层土进行平整,清理粉碎田地中存在的秸秆根茬等。随着该技术的不断使用,就会凸显其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机械的连年旋耕,在机械化作业过程中就会使得一定深度的土层变硬形成坚实的犁底层,为了抢播种时间而立即进行旋耕,从而造成了土壤翘虚,而连续使用该机械播种之后,小麦的根系就会变浅,进而就会降低小麦的产量。
3.3影响氮养成分含量
吉木乃县主要种植玉米和小麦,一年两作。当玉米在秋天收获之后,及时旋耕播种小麦。主要是将玉米秸秆进行粉碎直接抛撒在田地里。该项技术不仅减少了玉米的收获时间,同时还降低了农民劳动强度。但是,一些农民还没有认识到秸秆还田存在的问题,即秸秆还田主要发生在土壤的耕作层,秸秆在腐熟过程中就会消耗大量的氮。而小麦的种植深度约为4~5cm,这样就会使得氮的含量降低,进而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一些肥力较差的田地中,需要在小麦备耕期间增加氮肥含量,同时改进玉米秸秆粉碎机,使玉米秸秆粉碎得更细小,然后均匀入土,从而促进小麦的生长。
3.4农业知识不足
吉木乃县地区小麦种植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小麦播种基本上由农机来完成。一些农民在进行小麦播种过程中,过分的追求苗齐、苗匀及苗全,而忽视了苗壮这个主要指标。尤其在一些旱作地区,一年一季作物,农民种植小麦存在着跟风的现象,造成了播期的提前,有些农民还按几十年前的传统进行播种,不注意天气预报,从而造成了旱地播种提前。因此,需要对农民进行科学知识的教育,让农民在适合的时间内进行播种,实行机械化半精量和精量的播种技术,实现小麦种植的标准化和规模化。
4发展农机化的建议
针对以上笔者分析的当下吉木乃县推行农业机械工作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来共同探讨有关发展农机化工作的建议,希望能为我国扶贫攻坚工作做出一点贡献。
4.1放寬行距
放宽行距的理由:随着种植水平的提高,小麦生产已经达到的高产水平,小麦在开春后,发苗长壮时,小麦的间隔将会变窄,所以在实际生产中要放宽行距。
4.2提高农民培训投入
提高针对农民的培训收入是当地政府应尽的义务。当地政府通过制度资金的使用,保证培训计划的长期实施,才能使农民增长知识,进而在实践中会更好的种植小麦。在培训的期间,老师们应注重知识的更新,满足农民对新机械、新技术、新方法的需要,不断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需求。这些均是在传统经营主体的基础上、顺应市场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展现了结构的优越性。因此有必要加强这些农民的职业化培训,让其从农民向职业化农民转变。
4.3产业扶贫全覆盖
产业扶贫是实施“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此战略蕴含着一个重要的理论假设:区域贫困的根源在于区域经济的落后,区域发展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最重要途径,产业发展则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根据此理论假设,应该关注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确立正确的区域发展策略,其二是关注产业化扶贫对区域整体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从区域总体发展战略而言,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工业化、城市化是解决贫困问题最后的目标与途径,其他扶贫策略都是这一战略的补充。要解决贵州省的贫困问题,任何忽视区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化策略都是短视的。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交织、区域发展整体落后与区域发展程度差异决定了只有对区域进行分层分类、构建异质异构的政策体系才有可能真正做到精准扶贫,起到开发扶贫的示范效应。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吉木乃县推行农业机械工作还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各管理部门应该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既要提高农民们自身接受新技术的能力,还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技术的先进性。只有这样,才能紧跟时代科技发展的步伐,才能使我县农民们真正把种植当成一种职业,才能保障农民的积极性,进而实现进一步的收入提高,最终带动扶贫攻坚的政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