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可操作作文教学策略探究

2018-01-27 15:33刘梅珍
广东教育·综合 2018年1期

刘梅珍

作文对于小学生来说,多阅读多思考固然非常关键,但教师对作文写作的方法指导也至关重要。因为小学生写文章,除了用一定的阅读积累去夯实基础,还需要讲究方法规律。笔者姑且将小学作文规律方面的教学指导称之为可操作作文教学,意即作文教学指导是有规可循的,可以从目标、技法、范式等方面进行操作性指导,从而提高小学生的理解、运用、思维与审美等语文素养。

一、可操作作文教学的目标分层

一般来说,有关能力性的教学目标基本上比较笼统,很难直接转化为实践操作。《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6版)对小学阶段的写作总目标是这样要求的: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课程标准还按照三个学段,对每一学段的写话写作都作了比较具体的要求,概括起来主要有:有写作的兴趣,能将所见所闻所感表达清楚,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学会修改等。应该说,这些要求符合小学生语言表达发展的基本规律,也符合写作的基本规律。问题是,在实际的操作中,教师容易陷入泛要求中,怎样界定前后的逻辑关系,每一项要求该怎么落实,这往往使一线语文教师感到很困惑,很难将课程标准的要求直接对接教学目标,写作教学效能因此受到很大影响。

如何理清每个学段写话、习作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将课程标准中的泛要求落实到实际操作中?这就体现在对各学段目标要求的具体界定和操作要求中(见表1)。

由表1可知,对于小学三个学段,由写话到作文,实际上体现了从篇幅的由短到长、词语运用的由少到多、个人感受的由浅到深以及表达方式的由简单到复杂这么一个过程。每一学段的目标是明确的,每一学段的操作是具体的,无论是作文指导还是评价,都具有层次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样的目标体系,才能使作文教学有的放矢。

二、可操作作文教学的技法训练

1. 观察生活

语文来源于生活,作文更离不开生活。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为了避免学生观察过程中抓不到要点,出现“不长也不短”“不胖也不瘦”“长得很高大”“长得很漂亮”等模糊表述的情况,教师其实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基本的方法。如观察人物可总结为:观肖像、抓特点,察言行、重细节,揣心理、善联想;观察事物可总结为:按顺序、抓特点、加想象。

在平时的作文指导中,教师还可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观察作业。笔者在指导低年级学生观察时,以学生熟悉的小动物为例,一是设计观察表格,让学生知道如何观察;二是自己写下水观察作文,和学生一起交流,让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从而培养观察和写作的能力。

教师设计的表格要有针对性,能指导学生如何去观察。教师形象化、具体化的引导对学生具有指明灯的作用,对他们观察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启发性作用。

2. 积累素材

(1)从所学课本中积累。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语文课本开始,课本中选取的文章在艺术性、思想性等方面都是有代表性的,是学生学习的范本。读中感悟、以读促写是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范式,依据的是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思想,读是吸收,写是倾吐。可见阅读和写作密不可分,从课本中积累素材是小学生学习写作的首选。精彩的语句、语段一定要指导学生背一背,把语言印记在脑海里,学生的语言自然就会丰富起来。

(2)从课外阅读中积累。随着学生视野的开阔、知识储备的增加,仅靠课本里的文章积累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写好、写活文章,还须大量阅读,汲取各方面的营养。笔者在三年级到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每学期都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主要做法有:设立班级流动图书角,学生自由交流;课前一分钟演讲,谈读书体会;每周设好书推荐活动,收集好书推荐词;每周小组检查读书笔记,每月班级展示读书笔记;每学期评读书之星、演讲之星;编印班级读书报《小荷》等。在具体的操作中,笔者还就读书笔记记哪些、好书推荐词写什么、读书体会怎么讲等制定基本要求和标准,供学生参考。经过长期积累,学生的文章越写越生动,不少文章还在报纸杂志发表,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写作能动性。

(3)从社会生活中积累。写作离不开生活,要想写好文章,还需从生活中多积累,才能写出鲜活的内容和真实的情感来。笔者要求学生平时要准备好四个“一”:一双眼睛、一对耳朵、一支笔、一本笔记。“一双眼睛”是指发现了有趣和值得思考的现象,看到有意义的对联,见到美好的景色等就要记下来;“一对耳朵”是指听到诸如生活中的歇后语、地方特色话,或者有意义的故事等也要记下来;“一支笔”“一本笔记”就是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哪怕有一个好的想法或灵感,都要及时记下,为以后写作所用。

3. 大胆想象

(1)引导学生回归自然。如果学生整天关在教室里,泡在所谓的兴趣班上,其想象力是很难得到培养的。教师要多让学生和大自然接触,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和天地接轨,天性才能释放,想象力才会有萌芽和发展的可能。笔者根据课本学习的内容,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中山文化名人故迹寻”“我眼中的中山自然人文”等,在活動中让学生自由交流和畅谈感想。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细致入微的观察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理清事物的本来面貌,同时也会触发新的疑问和困惑,引导学生继续加强探究,形成良性循环。良好的观察力也是学生发挥想象力的前提,大自然中的事物是具象的,而其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抽象的,要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就需学生积极发挥想象力,如:看到一片云,你想到了什么?看到一滴露水,你想到了什么?看到晨雾,你想到了什么?看到了落日、朝霞,你又想到了什么……所有这些,都必须基于仔细观察,否则,学生只能是凭空想象,闭门造车。

(3)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培养想象。无论是课本里的文章,还是课外的文章和视频,里面都有很多基于想象的文字和视频,这些都是对学生想象力进行培养的诱因,是最好的材料和例子。作为语文教师,尤其要通过课本里的想象方面的文字,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大胆发挥,让他们通过想象来进行再描述,并进行鼓励和发扬,这是促进学生发挥想象力的有效途径。

4. 学会审题

现在的作文命题往往只给一段提示语,由学生自己拟题。如三年级上册习作七的提示语:“我们已经读过不少童话故事。这次习作就来编童话故事。请你任选几种动物作为主人公,编一个故事。先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然后写下来。写好后读给大家听,看谁编的故事最有趣。”(提示语后附有鸭、狗、兔、猫、马这五种动物图片)

这样的出题方式在给学生自由创作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审题难度,学生极易离题、偏题,甚至白辛苦一场。笔者就以此为例谈谈怎样进行审题指导。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明确写作对象。这段提示语共有5句话,既有体裁的限定,也有写法的指导,学生最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写什么”, 即明确写作对象。笔者引导学生读这段提示语,寻找最关键的词语——编童话故事,其中关键中的关键是“编”,不是介绍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也不是写读童话故事的感受,而是“编”童话故事。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明确写作对象,能有效防止“离题万里”情况的出现。

(2)引导学生找准限定语,明确选材范围。因为本次习作提示语图文结合,所以笔者引导学生结合图文寻找限定语,共有三个,两个明的,一个暗的:明的是“几种动物”和“一个故事”,暗的是“从图中选几种动物”。当学生找准限定语,明确选材范围,作文基本也就不会偏题了。

(3)引导学生推敲提示语,明确写作重点。明确写作对象和选材范围,是习作能合格的基本保证,但要想习作达到“优秀”层次,还需在下笔前明确写作重点。笔者引导学生再读提示语,想想达到哪个要求的作文才能算得上好作文,学生就会发现“最有趣”这三个字,知道并不只是选几个动物编一个童话故事那么简单,这个故事还得“有趣”,这才是写作的重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