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两翼”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8-01-27 00:22张燕红
山东青年 2017年9期
关键词:一体两翼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职院校

张燕红

摘 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一体)这是由课程性质决定的;以学生社团活动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以适合不同专业特点的辅助教学内容充实教材体系(两翼),服务于课程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两翼”

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但日益变成“读图一代”的90后、00后高职生并没有太多的兴趣去学习他们眼中所认为的“无用”“枯燥”的理论课。面对思维更加活跃,思想更加开放的教育对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形成了“一体两翼”的教学模式,思政课必须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一体),以学生社团活动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以适合不同专业特点的辅助教学内容来充实思政课教材体系(两翼)。

一、思政课必须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

从党的十八大报告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央反复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思政课不是一般的理论课程,它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它必须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

(一)坚持办学方向之根,着力帮助学生树立起“四个自信”精神支柱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1]立德树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根本。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体现在人才培养上,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体现在“德行”上,就是要坚持“四个自信”,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思政课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其他教学方式为辅助,采用正面灌输、隐性教育、言传身教等方式,着力帮助学生树立起“三个自信”精神支柱。

(二)坚定理想信念之魂,着力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质是“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旨在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国共产党精神生产和主导意识形态工作的中心内容,是社會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体现。[2]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目标和时代要求在于普遍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实现对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高度自觉,增强对“中国梦”的信心,确立起对共产主义奋斗目标的科学信仰。因此思政课要把大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其关切的重点方面,把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确立过程变成密切联系学生,解决学生思想认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促使学生逐步达到实现自身价值与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相统一,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三)坚守职业教学特色,着力引导学生夯实职业道德基础

高等职业教育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高技能人才,其职业道德教育的指向性十分明确。早在2001年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就指出:“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思政课要从高职院校的实际出发,以正确的人生价值教育为主线,围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内容和意志品质、适应能力、合作精神、心理承受能力等关键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职业选择、职业理想、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原则与规范的理论教育。使学生从思想上确立敬业、乐业、勤业、创业精神。目前高职院校推崇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项目驱动、学徒制”等办学理念,促进了课堂学习和专业实践的结合,使学生能在工作现场感受和体会职业道德和从业精神的内涵。思政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这些内涵和特质融会贯通,有助于引领学生构筑起良好的职业道德基础。

(四)坚决摒弃知识为上,着力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

高职教育强调能力本位,那么思政课的“能力培养”就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是知识、方法、技能等的综合,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仅仅依靠知识的传授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思政课不能停留在“知其然”的层次,更要“知其所以然”,教师要在授业解惑中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思政课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学以致用精神,从高职生的思想实际出发,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必须以启发学生思考的方式指点迷津,使他们能够运用有关原理自觉思考,举一反三。[3]

二、高职思政课以学生社团活动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

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环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思政课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思政课必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才能相得益彰。学校是最直接的社会实践基地,社团活动又是学生乐于接受和参与的实践教学方式之一,学生社团活动自然成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

(一)社团活动可以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全覆盖

我校从2014学年开始实行全员社团化建设,要求每个学生参加一个社团,因此学生参加率为100%。思政课充分利用全员社团化建设这个平台,将学生参与理论型社团、公益型社团的活动与思政实践教学挂钩,在思政实践教学学分评定上予以认定,从而使得思政课实践教学实现人人参与的全覆盖。

(二)社团活动使得思政课实践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广延性

思政课教师面向整个学校的学生授课,涉及各个院系与专业,由思政教学部门来组织实施实践教学,不仅学生多,时间上也很难统一。而社团活动从活动内容、组织方式、时间、地点等都由学生自行组织安排(当然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从而使实践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广延性,克服了思政课实践教学受课时、经费、时间、地点等因素限制而难以持续进行的问题。endprint

(三)社团活动提高了思政课教学的效率与效果

社团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以文化育人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是核心价值观的载体,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核心价值观通过文化来体现,文化依靠核心价值灵魂而存在,二者浑然一体,不可分割。”[4]核心价值观同样也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灵魂。社团活动是学生学习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如社团活动的内容可进行“四个自信”的体验与实践,在实践中印证全党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是来自盲目的冲动,而是具有成功实践基础、科学理论基础。学生走进社会的结果,是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大地的成功实践,进而感受理论的正确与力量。思政课借力学生社团活动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与效果。

三、以适合不同专业特点的辅助教学内容充实教材体系

思政课教材是全国通用教材,虽然編排的逻辑性、理论性很强,但教材的编制秉持了理论性、知识性的理念,是一种无视学生知、情、意、行等诸多要素的“灌输式”的独白语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是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最主要的原因。要让思政课内容真正进入学生头脑,提高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效果,需要以适合不同专业特点的辅助教学内容充实教材体系

(一)思政课教学与国情省情社情教育相结合

紧密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以贴近专业、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三贴近”为原则,构建内容上具有相对独立、主题鲜明突出的若干教学专题,体现课程的针对性、前沿性和现实性,将学科化的教材体系转化为高职特色的专题化教学体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实践》《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等地方德育教材内容,融入到对应的教学专题中,形成思政理论教学与国情省情社情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充满活力,富有特色,令全国瞩目。自主创新意识是改革开放浙江精神的显著特征,“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是浙江精神的核心。作为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区域性高职院校,《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案例式教材,思政课教学与国情省情社情教育的结合,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进而提高了思政课对学生的影响力。

(二)思政课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

作为高职院校,除了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广博、深厚的人文知识,提升文化品位和增强人性修养,思政课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在教育目标、内容、功能等方面的相同或相通之处,使思政课可依托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引导做人为重点的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最终夯实思政课教学基础。学校通过编写校本教材,充实思政课教材体系。《修炼和圆文化》是我校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圆文化的重点内容。以修炼和圆文化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和平、和乐、和同与圆熟、圆融、圆满的软实力,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增强对母校的认同感,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学生传承民族文化血脉,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五懂”教育概论》,培养学生“懂人生、懂生活、懂欣赏、懂传统、懂台州”,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带着学生走进台州历史,感受台州文化魅力,体会台州人的“灵气”与“硬气”,最终把思政课教学的“三贴近”落实到实处,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效率与效果。

立德树人,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情况、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变化,审时度势在关键时期提出的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新目标、新任务。要在高职教育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新要求、新目标、新任务,就必须创新思政课的教学模式,不断丰富教学方式,最终实现思政课理论被学生真正接纳,内化为思维方式,外化为自觉行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Z]2005-02-07.

[2]姜华,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引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5,P88.

[3]舒定志,教育哲学引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P125).

[4]毛加明,以思政课实践教学为载体:实现地域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对接[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P99.

(作者单位: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一体两翼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职院校
浅析一体两翼教学在中职建筑专业课程中的作用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2015 年新儒学“一体两翼”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