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兴君
熙宁十年四月,苏轼奉命调任徐州太守,那一年遇到的洪水是最大的。
盛夏时节,暴雨成灾,黄河突然决堤,洪水滔滔,直逼徐州。城里的富人纷纷准备出逃。苏轼见状,匆匆赶到城门口,挡住去路,并对富人们说:“你们不能走。你们一走,城里的人心必然慌乱,徐州城难保。我和大家一起坚决守住我们的家园。”富人们泱泱而回。
作为太守的苏轼,指挥城内的军民连夜加固城墙,又在城墙里面再做一道土堤,把以前的船都系在城墙外面,防止水直接冲击城墙。他日日夜夜在城墙上面奔走,搭了一个草棚住在城墙上不回家,半个月以后,洪水仍没退,然而城内抗洪人力不够了。
当时徐州城里驻扎着一支军队。北宋军队分两种:一种叫禁军,一种叫厢军。禁军是国家正规军,只有皇帝才能调动。当時在徐州驻扎的是一支禁军。仓促之间,来不及请皇帝下令调动,苏轼就亲自走到禁军军营中对他们说:“你们虽然是禁军,但是今天无论如何要请你们出来帮地方上抗洪。”禁军首领看到,这个抗洪太守满身泥浆,头发蓬乱,憔悴不堪。禁军首领被苏轼的精神所感动:“太守都不怕水淹,我们一定与洪水拼死作战。”苏轼就率领士兵,拿上土筐铁锹,连日奋战抗洪,百姓大受鼓舞。苏轼睡在大堤上40多天,直到洪水退去。
苏轼抗洪的故事,体现了他“仁爱惠民”的士大夫精神,也表现了他敢于决断、心志坚强的品质,更为后人的抗洪救灾提供了精神动力。
(编辑/北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