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全国碳市场建设还有大量的制度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和完善落实。
外界期待已久的全国碳交易市场终于如约而至。2017年12月1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标志着中国全国碳市场建设正式启动。
“碳市场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当日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启动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个《方案》的目的就是为温室气体减排服务,通过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从试点走向全国
2017年启动全国碳市场,是中国此前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减排承诺之一。2015年9月,中美两国元首发表《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国首次承诺将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交易市场。
碳排放交易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市场化交易手段。我国自2011年起开始探索建立碳市场,同意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及深圳7个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并于2013年起陆续在7省市启动试点工作,目前已纳入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
数据显示,从2013年试点开始至2017年11月,7个试点累计配额成交量超过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超过46亿元人民币。“从试点的范围来看,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出现了双降的趋势,起到了碳市场要发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司长李高表示。
在李高看来,地方省市的试点对全国碳市场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试点碳市场过去积累了很多经验,包括人才队伍、有效的制度和能力建设等。”
“作为试点城市之一,上海共有27个工业和非工业行业,310家重点企业,600多家机构和企业参加了碳排放市场交易,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上海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波表示,上海市从2013年开始启动至今,碳排放交易总量下降了7%,煤炭总量下降了11.7%。周波介绍说,上海拥有全国性的金融交易市场有13个,是中国乃至世界上金融基础设施和要素最聚集的地区之一,在组织高效交易、防范金融风险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据悉,启动后的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将由湖北和上海分别牵头承建。北京、天津、重庆、广东、江苏、福建和深圳共同参与系统建设和运营。
“有关试点省市、试点市场,还将持续运行一段时间。”李高表示,国家发改委将在坚持全国碳市场统一运行、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实现试点省市的碳市场与全国统一碳市场顺利的对接和平稳过渡。
“《方案》的发布标志着全国碳市场建设完成总体设计,并进入落实建设阶段。”国家级新区绿色发展联盟执行秘书长、态客创始人吴昌华说,不过,还有大量的制度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和完善落实。
电力行业领头
“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率先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分阶段稳步推行碳市场建设。”张勇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发电行业是最具条件、数据最完整,同时也是碳排放规模占比较大的行业。”
根据2016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全国碳市场第一阶段将纳入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八个重点排放行业。
而对于首批仅将电力行业纳入碳市场,李高解释称,一是发电行业的数据基础比较好,产品相对比较单一,容易进行核查核实,配额分配也比较简便易行;二是发电行业排放量很大;三是管理制度相对健全,行业以大型企业为主,易于管理;四是从国际经验看,火电行业都是各国碳市场优先选择纳入的行业。
能源基金会(中国)低碳项目主任刘爽认为,电力行业的排放数据最为透明和可信,因此最适合被纳入全国碳市场。这也是欧盟碳市场和美国加州碳市场均将电力行业纳入其初始碳交易系统的原因。
据了解,中国碳市场的准入门槛是年排放超过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相当于综合能耗1万吨标准煤左右的水平。此次纳入的电力企业达到1700多家,排放量超過30亿吨。“如果启动交易,这个规模将远远超过世界上正在运行的任何一个碳市场。”李高说。
虽然目前初级阶段只聚焦电力行业,但国家发改委仍在制定明确的时间表。“总的来看,成熟一个行业,纳入一个行业,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李高表示,将来,纳入碳市场的门槛可能还要进一步降低,把更多的企业纳入到碳市场的管理范围。
真正让市场发挥作用
启动全国碳市场,意味着节能减排将更多依靠市场化,这也将直接影响着我国众多企业。
“碳市场本质上是一个政策性市场。”李高说,它既有很强的政策性,又要坚持市场化导向。他告诉记者,一方面,政府强制性设定碳排放交易体系的覆盖范围、排放总量和各企业的排放限额;另一方面,碳市场运行后,碳价主要是由市场决定,受配额供求关系和减排成本的影响。
蒋兆理认为,启动碳交易之后,对企业的内部管理、经营决策及投资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过去企业用多少煤、多少气、多少电,可能是笔糊涂账。在启动碳交易之后,纳入碳交易的这些企业,要从班组的台账到企业的会计注册表,全面地衡量各项指标,加强内部管理。”
蒋兆理进一步解释说,对于那些经营管理不佳、技术装备水平低的企业,若是多生产,就会带来更多的配额购买负担。这种情况下,企业就要考虑,加大投资力度,要改善经营管理,使得自身的单位产品的碳排放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当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吴昌华也表示,碳市场与电力行业的有机结合,能真正让市场发挥作用,尤其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放开电价,倒逼电力优化结构,激发企业创新,加大力度投入效率提升和新能源的开发。
《方案》从三项制度和四个支撑体系对全国碳市场进行了规范。三项制度即碳排放监测、报告、核查制度,重点排放单位的配额管理制度以及市场交易的相关制度;四个支撑系统分别为碳排放的数据报送系统、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和结算系统。吴昌华称,“三项制度”和“四个体系”是支撑全国碳市场的重要基础,应尽快完善,完成系统测试,并在此基础上开始真正的货币交易。
“未来,中国碳市场的管理一定要按照稳中求进的原则,有步骤地来推进。在实践当中不断摸索完善,把碳市场建设好,切实发挥它在控制碳排放方面的积极作用。”李高表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