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为做好2018年经济工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导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
为什么说中国经济是稳中有进,稳中向好?2018年我国经济走势如何?中国还能充当世界经济发展火车头的角色吗?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今后将如何解决?对于这些国人普遍关心的一系列国计民生领域的重大问题,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给出了答案。
首次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5年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是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
在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全面拉开了总结中国模式经济特征的序幕。这既是对过去五年经济工作经验的系统梳理,也是新时代统领经济发展的基本遵循,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无疑将起着重要指南作用。
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形势作出科学判断,对经济工作作出正确决策,对发展思路作出及时调整,不照搬照抄西方路线,大胆探索中国道路、中国模式,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强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在短短5年里,我国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经济年均增长7.1%,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新动能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经济更具活力和韧性,一些关键性、基础性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推动对外开放深入发展,对全球经济治理的话语权大幅度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迈进了新时代。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为做好2018年经济工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导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
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十九大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18年经济领域的重点工作均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展开,宏观调控将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将更加重视教育、医疗、养老、环保等民生问题。
12月21日,在中国新闻社主办的“国是论坛2017年会”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针对“高质量发展”分析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必然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过关。这里边有两层意思,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一个过关的过程,要过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增长动力这个关。二是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增长动力同高速增长阶段完全不同。”
杨伟民指出,高速增长阶段高度依赖能源、土地、廉价劳动力投入,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劳动密集型行业、房地产业、矿业比重较高,产业链主要是中低端,依靠投资、中低端消费拉动。而高质量增长更多依靠科技、人力资本、信息、数据等新的生产要素来推动,传统要素效率进一步提高。更多依靠新产业、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来推动,产业价值链比较完整,主要居于中高端。消费成为增长的主要动力,中高端、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成为主流,中等收入群体将成为拉动消费的主体。从产业来看,更多的依靠新产业、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来推动。在产业链、价值链方面,应该比较完整而且主要居于中高端,主要依靠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等产业来推动发展。另一方面要依靠劳动、资本、土地、资源、能源、环境等传统要素的效率提高来提升。
淡化GDP重视民生
进入新时代,观念、逻辑都要主动进行改变,不以GDP论英雄。
“因为时代在变,发展阶段在变,所以我们对中国的经济观测也要变,也要有新的视角。”国家统计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盛来运指出,今后要尽可能淡化对GDP增速的关注,重视增长方式的转变。将主要精力放在调结构、转方式上来,要加大改革、出清过剩产能,改变过去的路径依赖,同时,加大创新和新动能的培育,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满足人民消费需求,要更加关注民生相关的指标,如就业、消费、保障等。
“中国的经济还是控制得非常不错,新旧动能转化比较好,2017年前三季度增长6.9%,全年的数据还没有出来,但是应该可以说会首次迎来年度增速的提升。”盛来运表示,具体而言,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一半,新兴产业增速普遍高于工业增速,新经济如网上商品零售持续数年高增长,就业持续向好,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等,这都是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亮点。
宏观调控发生深刻变化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集中体现在宏观调控体系的深刻变化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一思想的主线索就体现在党和国家领导经济工作的理念、思想、战略所发生的变化上,而这种变化集中体现在中国宏观调控体系的深刻变化上,“围绕建设有效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来进行宏观调控体系的布局,这是十九大之后出现的非常重要的变化。”高培勇表示。
高培勇表示,以往的宏观调控紧盯需求总量进行对冲性的逆向调节,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就着眼于扩大需求,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时候则着眼于压缩需求,这追求的是短期的稳定,而当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比于以往的需求管理强调的是立足于需求侧的调整,“因为是结构调整,而非总量调节,所以瞄准的是提高供给质量,优化供给结构”。
杨伟民也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推动高质量發展重点工作,第一条就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目前我国供给体系跟不上需求结构的变化,实质是要素配置的结构性失衡,是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大数据等生产要素,在产业、企业、城乡、区域间的配置出现了失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校正要素配置的扭曲,生产要素按照市场机制配置到最有效率的部门、区域和企业,提高全社会的生产效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