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黎娜 苏喜玲 杨乐
摘 要 贵州是多民族地区,在贵州这片民族土地上具有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贵州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开发利用贵州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资源。然而,在利用贵州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中存在利用效率不高、对现代生态文明建设影响力不大、对其加工创新力度不够等问题。解决贵州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存在的利用问题,对发挥贵州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的文化功能,解决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贵州 生态伦理 利用问题
基金项目:2017年贵州社会科学院领导指示圈课题“贵州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研究”(批准号QSBSHYB20170303)。
作者简介:李黎娜、苏喜玲,中共黔南州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及文化研究;杨乐,中共黔南州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民族法学。
中图分类号:D9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1.196
贵州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是现代生态文明建设、克服生态危机的重要思想资源,它是少数民族对人与自然关系自发、朴素、感性、由经验出发的认识、理解,其本质是一种对物质生存状态的道德体验,它将生态系统视为一个整体,是属于少数民族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民族心理、民族精神。
一、贵州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的利用问题
贵州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是一种可利用的思想资源,任何一种思想都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贵州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本身不具有科学依据,这使得在利用过程当中,会产生很多矛盾。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贵州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的影响力不强
贵州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是根植于贵州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在远古时代,万物有灵、人神兽共祖等生态伦理思想是他们的信仰,还被纳入乡规民约中,例如,《水族乡禁碑》中云:“一议我等地方不准毁田伐地,如有敷重、伤者,传齐人众相帮,出钱上致,无许私致和实磕之人,如私和者罚银二两四钱八分。”无故地毁田伐地,会有明确的惩罚措施,并充满了人文关怀,说明水族人对田地的重视。
从上文的具体例子来看,几乎所有的生态伦理思想,都是来自对自然、对自身的认知水平低下产生的,当自然科学知识,例如生物、物理、化学等等知识没有普及时,只能用少数民族对自然神话般、人格化的解释,作为当时指导思想,规范和指引人们的行为。然而当前教育水平提升,贵州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影响力削弱是显而易见的,其有贵州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根基受到动摇;贵州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受众人在减少。
(二) 对贵州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加工创新不够
贵州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是立足于贵州本土文化,是贵州大部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表达形式,它也是少数民族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是每一个少数民族老百姓深藏于心的民族情怀。然而,贵州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没有有效进行加工,思想没有对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形式、内容上的启示。具体来说,对思想加工创新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宣传思想方式上单一,不够多样化。目前对于贵州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的宣传力度不够,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宣传方式不够创新,贵州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本身就具有神秘性,在宣传过程当中,不应该拘泥于原本单一的新闻报道、专题报道方式。另一方面,宣传思想的内容上不够吸引人,不够生动有趣。很多神话带有当地民族特色,方言味道比较重,有自己的专有名词和语法,其他非本民族的人不一定能够领会其内涵。此外,宣传内容趣味不足,只是干巴巴地把深化、歌词摘抄出来,没有对摘抄出来的内容进行形象化,比如说配图、动态图、插入视频的方式对内容进行加工。
(三) 贵州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利用效率低下
从目前情况来看,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很少会把少数民族思想纳入其中,本应有联系的两个方面,在实际操作中,却毫无联系。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只把生态文明建设看成制度层面、操作层面的工作,往往忽视其文化引导作用,把生态与当地文化联系在一起,能密切联系群众,拉近情感距离,唤醒他们的保护自然的民族基因。贵州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利用率低下,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对贵州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挖掘不够深入。另一方面,在利用思想过程中没有合理规划。
二、解决思想利用问题的对策
问题提出,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关于贵州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利用过程中,出现思想影响力不强、加工创新不足、利用效率不高三个问题,探究问题来龙去脉、剖析其原因,从而找到未来工作的方向,把握病因,对症下药,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為利用贵州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提供一些启示。这对于现今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来说,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一)正视贵州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提升其影响力
从前文可知,贵州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影响力不强,究其原因是没有现代科学知识作为支撑,要提升其影响力,必须首先正视这一问题。贵州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发源于古代,其必然会有其不可克服的自发性、不合理性。那么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合理定位。
1.合理定位贵州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
贵州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它不是科学为依据的理论体系,因而,为了提升其影响力,必须正确定位,承认其不可克服的局限性。思想是一种认识,但这一认识不具有理论支撑,然而它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是值得继承下来。因此,应积极宣传其正确积极方面,摒弃消极不合理的地方。
2.保护生态伦理传统,扩充思想受众面
由于时代变迁,更多少数民族青壮年选择外出打工,思想主要的宣传者、继承者没有留在家乡。越来越少人去保护、发扬生态伦理传统、学习生态伦理思想。保护贵州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让少数民族地区的人,能留得住乡愁,让这一思想不会因为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让生态伦理思想进入青少年的课堂,让后辈们能不忘民族根。目前有些少数民族地区,已经将少数民族语言教学搬上课堂,但是对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的专项课程,还属于空白,应该大力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特色课程,将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正视贵州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地位,大力宣扬人与自然平等、适度开发的合理思想内核,唤醒少数民族地区更多人的民族精神、民族基因。endprint
(二)提高对生态伦理思想的加工创新水平
贵州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是少数民族老百姓的集体智慧。从前文可知,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利用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但是他们之间存在巨大的时空差距,如何对其进行现代化加工转化,就会直接影响到利用效果。因此,加工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思想宣传方式单一;二是加工创新的内容上不够生动、有趣。所以解决此问题,必须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增强思想宣传方式的多样性
贵州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宣传上,主要就神话故事、碑文,直接以文字内容记录,但是这种方式信息传输慢、不方便、刻板。因此,新兴的传媒方式运用的比较少,在宣传方式应对与时俱进。应用时下最热的信息平台对思想进行宣传。例如,今日头条、西瓜视频、微信公众号、微电影、微视频等等时下使用客户很多的终端平台,都可以将思想随时、方便、快捷地宣传出去,且这些方式方便、便利、传输信息快、受众面很广。
除了新媒体,传统媒体也可以进一步创新,比如说电视公益片、大电影、电视剧等等都可以将生态伦理思想因素加入进去。另外生态伦理思想最开始载体便是神话故事、碑文、歌词当中,因而可以将其转化为有声读物,将古歌重新编曲创作,将神话故事写成现代小说、散文、诗歌。
2.增强宣传内容的趣味性、可读性
目前宣传生态伦理思想时,内容上面没有从现代视野对内容进行加工和处理,比如说《苗族史诗-打杀蜈蚣》“姜央丢开犁,把牛放在田当中,跑上田坎来踩鼓。鼓声咚咚响,往前跳三步;鼓声响咚咚,往后跳三步,他会跳不会转身,会转身不会转调,畅游的瓢虫来教他转身,飞舞的蜜蜂来教他转调。”这一段文字描绘了,人与动物之间和谐共生图景。从上面可看出,画面感很强,并且带有原生态的朴实的少数民族情趣。所以在宣传内容上,可以用图片配文字,或者用现代语言表达方式进行二次加工,使得更多人能马上就感受到少数民族生态伦理的思想。另外,还可以将文字内容转化为动画片、宣传册、小视频,内容之间阻隔能够打破,将远古生活、生产场景,呈现在现代,会带来一种入心的震撼。
(三)提高对生态伦理思想的利用效率
要提高对生态伦理思想的利用效率,必须抓住利用效率低下的原因,效率的提高需要能把握问题的根本,做好工作的整体安排部署,对思想充分挖掘,分析。具體来说有以下两个方面:
1.充分挖掘贵州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
前文分析在利用思想过程当中,对思想挖掘不够深入、细致,特别是没有明确的目标,毫无目的地收集相关的资料,却没有有效提取出合理可用的思想内容。所以充分挖掘指的是不仅能尽可能全面地收集到关于思想各个方面的材料,还要对材料之间的相互联系,比如相同的表达,有什么不同的内涵,或者是不同的民族之间思想的异同,以及异同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用对比、总结、分析、归纳的方法去挖掘思想,就能为充分加工创新提供资料。
2.做好贵州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利用的中长期规划
任何工作都必须有一个长期的规划安排,才能使工作能有序的开展,利用贵州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不仅可以发扬民族传统文化,还可以促进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将贵州的发展真正走向“百姓富,生态美”的轨道。因此,贵州的发展必须将生态文化发扬与建设纳入到政府工作当中,而且对于思想利用的各方面,涉及到的单位部门,都要进行合理的分工,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做出工作计划。
参考文献:
[1]喻见.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化与生态问题论析.贵州社会科学.2005(3).
[2]谢仁生.贵州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探析.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9).
[3]李辅敏.生态文明贵州建设视域下的贵州少数民族生态伦理价值探析.贵州民族研究.2008(4).
[4]杨未.贵州少数民族生态智慧的现代启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5]龙正荣.黔东南苗族宗教生态伦理及其现实意义.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