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正是整个社会現代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如何推动城市文明带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当前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总结当前我国城市文明建设的经验,初步探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文明建设的四大着力点。
关键词 城市文明 建设 着力点
基金项目:内蒙古科技大学创新基金项目“棚户区改造的城市文明建设意义研究”(2014QDW028)。
作者简介:刘凌,内蒙古科技大学。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1.193
城市是伴随人类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凝结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各类文明成果。因而,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载体,更是整个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助推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在推进,从1978年的不足18%,发展到2016年的超过57%。当前,我国进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更需要通过城市建设来带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引导社会文明发展。城市文明是指处于一种先进的城市社会与文化状态,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涵盖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各个方面,体现在城市文化发展、城市规划设计,城市综合治理、城市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其中,培养较高文化素质和道德观念的市民,培育和涵养标志性的城市精神,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是一个城市文明的根本表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市文明建设工作积极推进,特别是依托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在城市文明建设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短板,比如,有的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缺少文化传承和品位特色;有的城市规划设计先天不足,基础设施不能够满足市民需要;有的城市治理理念落后,治安环境乱象横生;有的城市管理方式单一,行政执法不够文明;有的城市涉及先天不足,交通拥堵出行困难;有的城市社会公共秩序混乱,社会公共文明难以体现,乱扔垃圾、损坏公物等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
针对目前城市文明中存在的问题,党中央提出,新时期城市文明建设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全面推进,大力弘扬城市文明风尚,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从根本上满足群众精神、物资的各个方面需求,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市。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在城市发展进程中,要找准、抓好城市文明建设的着力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作为城市建设的根本,发挥社会媒介的作用,加强社会文明宣传,突出思想道德内涵,从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市民的实际生活需要,以解决突出的民生问题为切入点,将城市文明建设最终落脚在实现城市为市民所共建,城市文明成果为市民所共享的城市文明建设目标上,在城市发展中实现“五个文明”全面协调稳定的推进。
一、城市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市民素质的提高
人们常讲,建筑是城市的脊梁,环境是城市的容貌,市民才是城市的灵魂。一个城市美丽的形象、良好的公共秩序、和特有的文化品位都决定于城市中市民素质的高低。市民文明素质主要包括城市文明意识、城市文化素养和城市公共道德素质三个方面。
(一)增强市民的文明意识
文明意识是市民在对所生活城市的地理特征、历史文化、制度法规有深入的了解,在思想层面形成的,与现代城市文明相适应的社区意识、公共意识、规则意识、法制意识、生态意识等。市民城市文明意识的提升一方面需要市民自觉地学习,增强对城市发展的认识,另一方面也需要外在教育和引导,比如公益广告等通过多种舆论传播形式,大力宣传中国梦、城市梦、文明梦等,在广大市民中开展文明习惯养成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社区等城市基层组织,对广大市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中培育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围,感染人民群众,提高市民的城市文明意识。
(二)提升市民的城市文化素养
城市文明建设中要提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激励人民群众的文化参与意识,引导群众以创造者、参与者的身份广泛开展各具特色、积极向上的各类城市文化活动。政府要本着服务群众的原则,尽可能多的为市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好城市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建设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比如“广场舞大赛”、“社区民俗展”等等 ,满足市民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在城市文化发展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尊重城市发展的文化脉络,建立城市的特色文化品牌,通过乡土民俗的传承,不断加强市民的文化素养。
(三)重视市民城市公共道德
公共道德是市民在城市中公共领域所体现的道德品质,对公共生活领域的道德要求不同于私德,公共道德的表现如何使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反应。凡重视公共道德建设的城市,公共生活安定有序,环境优美,社会风清气正,人际关系和谐,人们生活美好。反之,对公共道德不够重视的城市,公共生活秩序混乱,人们生活处于混乱状态。在城市文明建设中,要从养成道德行为习惯如手,通过文明出行、文明上网等一系列的文明相关活动,引导广大市民崇德向善。加强诚信教育,在各个行业中倡导诚信服务,规范各种信用制度,建立各种奖惩机制,推动形成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
二、城市文明建设的切入点——民生优先的原则
(一)民生与城市文明建设的关系
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当前的民生问题已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问题,涉及到社会的物质发展、精神成果、社会关系的和谐以及生态环境的美好。一方面,城市规划设计合理,环境优美,社会秩序良好,必然有利于城市发展,有利于民生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市民生活需要的满足,有利于市民精神生活的丰富,更容易形成市民对城市文化的社会认同。只有城市发展能够满足市民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有较强凝聚力,才能让市民在深层次上形成对文明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才能大力支持城市建设和发展。endprint
(二)在城市文明建设中突出民生优先的原则
所谓民生優先,无外乎在城市文明建设中重点解决群众利益相关、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以市民实际生活为出发点,把人民满不满意,人民能不能过上美好生活作为城市文明建设的工作标准。城市文明建设应以民生优先的原则为切入点,着力解决如医疗教育、食品安全、交通出行、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城市环境等市民最关心的涉及民生问题。比如棚户区——这一城市建设中的顽疾,必须要下大力气妥善解决。包头北梁的棚户区曾是城市中的一块疮疤,2013年,包头市政府集中力量,开始对这个城市文明的“不和谐音” 进行改造,历时三年,完成了拆迁居民的全部安置。这次城市文明建设的集中行动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得到了国家和社会普遍的认可,是城市文明建设的典型成功案例。正如《当前中国城市棚户区改造的社会文明建设效应研究——包头北梁棚改成功实践为例》一文中指出的,城市棚户区改造作为一项民生工程,不仅是居民居住条件和物质环境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对我国正在推进的社会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示范效应。
三、城市文明建设的落脚点——市民共建共享的实现
城市文建设实质上讲就是市民“共建文明、共享文明”的发展过程。城市文明建设“共建”是过程,“共享”是目的,通过文明建设成果的“共享”,使广大市民参与文明建设的动机强烈。市民是城市的主体,是城市建设的中坚力量,在城市文明建设中,应充分发挥市民的主力军作用,让广大市民参与到城市文明建设中,同时也要使建设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城市文明建设应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成为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成为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民心工程。
(一)形成协同共建模式
城市文明建设应在政府主导下,发挥各类城市社会组织的作用,调动广大市民参与热情,形成全社会文明共建的整体合力。首先,政府要重视城市文明建设工作,将城市文明建设工作纳入政府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考核,明确建设目标和任务、量化建设指标、做好建设的具体安排和部署,建立城市文明建设、监管和动态考评机制,有效推进和协调城市文明建设。扩大市民参与的范围,增强市民的参与度,通过社情民意的调查走访,了解群众的需要;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发布城市文明建设的相关信息,让广大市民更多了解城市建设,更好地为城市建设出谋划策。
(二)创新舆论宣传平台
市民的组成比较复杂,文化素质、社会职务、社会责任都不尽相同,因此,在城市文明建设中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没有大力的宣传很难使广大市民了解城市文明建设,更不可能使其自觉参与到城市文明建设中来。针对当前传播媒介的多样化特点,城市文明建设宣传也应不断创新。比如包头市广播电台有一档栏目“行风热线”,每天邀请城市各部门、各行业的主管领导上线,解答群众问题,了解群众需求,倾听群众意见。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广大市民更多了解城市建设,更好地为城市建设出谋划策。在发挥传统媒介优势的基础上,广泛利用微博、 微信等新兴网络媒体,大量制作公益广告,构筑开放式、立体化的城市文明建设宣传平台。
(三)发挥志愿者的示范作用
志愿者是社会文明的传播者、实践者,是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有调查显示,城市中有志愿者活动的场所,市民不文明行为明显减少。比如,在每个重要的交通路口,设立志愿者,进行交通管理和疏导,起到制止了行人闯红灯的不文明交通行为;在医院、政务大厅等社会服务单位,设立志愿者服务岗位,为市民更便捷有效的服务。
四、城市文明建设的根本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握牢政府在价值观念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提高整合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能力,能够不断提升城市社会治理能力,更好引导城市文明的建设和发展。
(一)建立制度化的政策支持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内核,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体现,是维系社会主义社会有序发展的根本保证,对社会和个人的理想、价值、信念有巨大规范和引领作用。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城市建设中的政治权威和理性权威,必须以制度化的设计和法律规范为民众提供言行的尺度和准则。各级政府需在城市文明建设的制度设计、教育培训、舆论宣传、实践实行方面构筑完备的政策支持体系。
(二)形成全社会价值共识
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城市文明建设,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在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市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学习工作和行为习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方面要求,体现在城市生产生活各个方面,落实到城市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中,塑造城市精神,创立城市文化品牌,培育城市公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想为广大市民群众所接受,必须走大众化的发展之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最大限度的形成社会共识。各级宣传工作者必须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容具体化、通俗化,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语言、事例展现出来。
(三)营造良好城市文明氛围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标准,在全市各个单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服务意识教育;加强全体市民的社会公共道德教育,特别是未成年人的价值观教育。大力发挥媒体舆论的作用,将新兴的网络媒体与传统大众传媒相结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在城市文明建设中总结经验,树立典型,积极宣传城市文明建设中的道德模范,发挥榜样作用,通过示范效应,有效引导城市文明风尚。
参考文献:
[1]刘奇葆.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市.党建.2017(7).
[2]魏红征.城镇化背景下城市文明建设探析.广西社会科学.2013(12).
[3]王立东.当前中国城市棚户区改造的社会文明建设效应研究——包头北梁棚改成功实践为例.职大学报.2015(3).
[4]王金华.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5(10).
[5]刘卫琴.提升市民文明素养 促进城市文明建设.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1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