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瑶
刘伯承元帅讲话、做报告经常用一些通俗的四川俚俗土语或说明深刻的哲理,或形容敌人的特点,或阐述战略战术,亦庄亦谐,大俗大雅,出人意表,形成其独特的语言风格。比如,刘伯承常说:“不管黄猫黑猫,咬住老鼠就是好猫。”他这句话是用来说明军事学说正确与否的。后来,在改革开放中,邓小平用以说明政策、用人成功与否,已成为脍炙人口的至理名言。刘伯承还用鲜活、形象的词汇来命名一些战略、战术。本文将加以阐述。仿照坊间《唐诗辞典》《俗语辞典》,题为《刘伯承辞典》。
刘伯承语言风格的形成,与其参加南昌起义前在四川14年的军旅生涯密切相关
1892年12月4日,刘伯承出生于四川省开县(今重庆市开州区)浦里区赵家场乡张家坝村一户农民家庭。辛亥革命后,他因仰慕孙中山的革命主张,1912年到重庆投考蜀军将校学堂,被录取。因成绩优异,被选入速成班,年底毕业,加入熊克武的第五师,从司务长干起,参加了讨袁的几次战斗,1913年8月升任连长。
讨袁失败后,熊克武部队星散,刘伯承在四川不能立足,与将校学堂几位同学逃往上海,于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1915年受孙中山组织的中华革命军派遣入川,1916年初在涪陵发动起义,在奉节、万县、丰都、忠县、长寿等地联络革命党人,组织川东护国军第四支队,积极参加讨袁护国战争,袭击北洋军。3月20日,在丰都战斗中,颅顶受伤,右眼致残,在重庆由一位德国医生做手术,装上假眼球。此时因受反动派通缉,急走永川,准备发动起义,事泄被捕,险遭枪决,幸为蔡锷所营救。出狱后收容旧部,加入第五师任旅参谋长。1917年,孙中山倡导川、滇、黔三省靖国军统一行动,发起护法战争。刘伯承代表熊克武同云南护国军谈判,结识朱德。随后,西南三省进入军阀混战状态,先是滇军和川军,接着是川军刘湘让杨森出面和熊克武部打了起来。刘伯承深陷其中,其足迹东到宜昌,西至成都。
1923年8月,刘伯承在战斗中右腿负重伤,到成都北门外医院做手术并养伤,结识了吴玉章和杨闇公。在吴、杨的启发和诱导下,他接触到马克思主义。1924年10月,他和吴玉章经贵州、湖南到达上海。此时国共合作已经开始,上海工人运动风起云涌。他给杨闇公写信,表示要与军阀部队分道扬镳。1926年5月,他经吴玉章和杨闇公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又为革命奔走于上海、广州,于11月间返川,参与领导了泸顺起义。
1927年3月31日,四川军阀刘湘根据蒋介石的指示,在重庆制造“三三一”惨案,镇压参加反英大会的重庆群众,当场打死200余人,重伤700余人。4月6日,杨闇公又惨遭毒手。13日,刘湘奉蒋介石密令,以28个团的兵力进攻泸州起义军。刘伯承指挥起义军英勇作战。5月16日,在刘湘重兵疯狂进攻、内部有人谋叛的形势下,按照党组织的决定,刘伯承和参谋长韩百诚等人冲出包围圈,经大足、达县,翻越秦岭,绕道陕西、河南,抵达武汉。随后秘密赴南昌,参与策划和领导南昌起义。
刘伯承在四川的14年征战,足迹遍及巴蜀大地,身经百战,“遍体弹痕余只眼”,锤炼成了一代“川中名将”,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也形成了其独特的语言风格。
“路死路埋,沟死沟埋,狗吃了得个肉棺材”
刘伯承说这一句话,是在1942年5月反“扫荡”期间。
1942年5月中旬,日军驻山西第一军司令官筱冢义男,纠集3万余兵力,采用“铁壁合围、捕捉奇袭”的战法,对太行抗日根据地进行夏季“扫荡”。筱冢义男还派遣两支叫“挺身队”的中队,化装成八路军,在“扫荡”之前进入根据地,模仿八路军扫院子、挑水,买东西也给钱,企图侦察和偷袭八路军总部和一二九师师部。
此时,邓小平已去中条山检查工作。刘伯承决定,一二九师兵分三路:一路保卫八路军总部;一路留在内线,领导地方武装和游击队与敌周旋;大部分主力“敌进我进”,转入外线打击敌人的侧背,破坏敌人的交通线,迫使敌人回援。
部署完后,刘伯承对夫人汪荣华说:“这一次‘扫荡规模大,你还是把孩子托到老乡家,赶快回部队去。不然,你和孩子都有危险。”临行前,汪荣华对刘伯承说:“你也要多加小心啊!”刘伯承淡淡一笑说:“自打从军起,我就做好了准备,路死路埋,沟死沟埋,狗吃了得个肉棺材。这样反而每次都能够化险为夷。你不要担心。”
“路死路埋,沟死沟埋,狗吃了得个肉棺材”是在四川的纤夫中流传的一句俗语。流经四川境内的长江及其支流水流湍急,沿岸多悬崖峭壁。当逆水行舟时需要纤夫拉纤。纤夫走的羊肠小道常在悬崖峭壁间凿出,拉纤时要喊着号子,俯首躬身,拉紧纤绳,奋力向前,容不得半点“荡悠悠”。稍有不慎,人就会坠下悬崖,粉身碎骨。因此,在纤夫中就流传着这么一句俗语。刘伯承在《敌后抗战的战术问题》一文中,把在敌后以“敌进我进”粉碎敌人“扫荡”的行为称为“舍己为国,至大至刚的行动”。他借用在纤夫中流传的俗语,表达坦然面对生死的豪迈气概,正好是“舍己为国,至大至刚”这八个字的注释。
“吃屎的狗离不开厕所”
刘伯承说这一句话,是在平汉战役以后。
1945年9月,蒋介石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调集36个军共计73个师,兵分四路,沿平绥、同蒲、平汉、津浦四条铁路进攻华北各解放区。其中以从北平到汉口的平汉路为重点,目标是抢占北平和天津。
10月11日,刘邓致电中央军委:“平汉路国民党集结大军,现在黄河北岸者约八万人以上,其在开封、郑州之线当有数万人,安阳、临洺、紫山现有杂顽一万据守。”“现我集结于汤阴及其以北兵力计冀鲁豫(包括杨苏之两个旅,另一个旅已北开冀东)不超过两万人,冀南不超过一万五千人,太行七千人,总计不到四万人。战线尚未组成。”“依现在形势我已不可能在安阳地区作战,只能在磁县以北寻求机动。如敌北进,我不宜正面堵击,必须使敌在铁路线展开后,才好寻求有利条件消灭敌人一部,因此难免放过一批敌人北进。”他们请示:“如敵北上,第一,我们以阻击敌人为主,还是机动灭敌一部为主?第二,我们以消灭敌人一部为主(小部扭击北上),还是以主力扭击敌北上为主?第三,平汉线应以若干兵力扭击北上,是否还应扭击到冀东决战?以上三点关系整个华北作战,请指示,以便遵行。”endprint
10月12日,毛泽东以中央军委名义致电刘伯承、邓小平:“山东、华中主力转移至冀热辽区及东北,至快还须一月;各部到达后,布置战场,熟悉地形,初步完成准备,至快亦须两月至三月。因此,我们阻碍和迟滞顽军北进,是当前严重的战略任务。”他提出:“太行及冀鲁豫区可集中六万以上主力,由刘邓亲自统一指挥,对付平汉路北进顽军,务期歼灭其一部至大部。”不管毛泽东看到刘邓上述电报与否,这一封电报实际上已经回答了刘、邓的请示。
此时,在平汉线上只有由冀鲁豫军区部队组成的第一纵队和由冀南军区部队组成的第二纵队。他们担负攻取安阳的任务。由于安阳城墙坚固,久攻未克。因此,平汉战役的战场只能选在安阳以北。而要歼灭国民党军一部或大部,仅靠这两个纵队是不够的。此时上党战役刚刚结束,参加上党战役的部队十分疲惫,亟须休整。要把这些部队调到平汉路,还需一段时间。
10月中旬,国民党军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四十军军长)马法五、高树勋(兼新编第八军军长)指挥第三十、第四十军和新编第八军等部共4万余人,从新乡地区出发,沿平汉路北上,第三十二军和收编的伪军一部跟进,企图夺取晋冀鲁豫解放区的首府邯郸,控制平汉路。
17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给晋冀鲁豫中央局诸同志的电报,指出:“在你们领导下的一切力量,除以太岳全力展开同浦路的作战争取应有胜利外,必须集中太行与冀鲁豫全力争取平汉战役的胜利。即将到来的新的平汉战役,是为着反对国民党主要力量的进攻,为着争取和平局面的实现。这个战役的胜负,关系全局极为重大。你们须准备以一个半月以上的时间,在连续多次的战斗中,争取歼灭八万顽军的一半左右或较多的力量,方能解决问题。望利用上党战役的经验,动员太行冀鲁豫两区全力,由刘邓亲自指挥,精密组织各个战斗,取得第二个上党战役的胜利。”
平汉战役的战场选在哪里?刘、邓决定“在邯郸马头线以东(滏阳河东岸)地帶截击该敌,逐步消灭其于滏河套内”。
刘伯承要在滏阳河河套内设置包围圈,但是敌人如果走另一条路,不进包围圈怎么办?刘伯承判断:不会。他在《平汉战役战术总结》中说:“我军在战役指导上,贯彻了毛主席的军事思想,实行诱敌深入与集中优势兵力,只打歼灭战不打消耗战,只打有把握的仗,不打无把握的仗的原则,于黄河以北布置沿途袭扰,破坏交通,以麻痹敌人和迟滞其前进,同时抓住它离不开铁路线的弱点,事先在漳河与滏阳河河套预定的战场上,由当地党政军民组织大举破路平沟和拆毁敌伪遗留的城墙、围寨、碉堡、工事,以肃清障碍便于进行运动战,同时派遣干部布置情报点线并侦察地形,准备了有利的战场条件。”
这是书面的总结。刘伯承口头讲起来就更生动了。1946年6月,他在晋冀鲁豫军区高干练兵会议上说:“平汉战役是抓住了‘吃屎的狗离不开厕所,敌人的企图是打通平汉线,西边的山地不便走,东边的沙漠通行困难,非沿铁道北进不可。”
“对强大的敌人,要像猫逮老鼠那样,先把它盘软,再把它吃掉”
刘伯承说这段话,是在平汉战役期间。
1945年10月15日,刘、邓发出给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勇、政治委员张霖之,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苏振华,晋冀鲁豫军区第二纵队司令员陈再道、政治委员宋任穷和晋冀鲁豫军区第二副司令员王宏坤的《平汉战役作战部署》:“我拟在漳河北岸大量消灭敌人(基本命令即下)。”“为此目的,你们应在漳河以南、平汉东侧以最积极的游击行动扭击、迟阻、疲惫敌人,主力位于适当位置,并寻找机会消灭其一部。在敌进至安阳后,杨苏全部及冀鲁豫可能抽集之兵力,即应转至漳河以北作战。如你们能迟阻敌人于安阳以南在十天以上,即可掩护我大军进入机动位置,请据此意图布置作战。”
22日至24日,国民党军三个军在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第二纵队和冀鲁豫军区部队的袭扰下,全部渡过漳河。此时,晋冀鲁豫军区的后续部队大部赶到,与阻击国民党军的第一纵队一道,迅速按照刘、邓的部署从三面向国民党军实施攻击,并将其合围于邯郸以南、马头镇以东、商城以西的狭长地带,控制了漳河河口。
24日,刘、邓下达了作战命令,决定在后续部队完全到达之前,暂不对敌发起总攻,而是利用夜间进行袭扰,削弱和疲惫敌人。刘伯承指示部队:“对强大的敌人,要像猫逮老鼠那样,先把它盘软,再把它吃掉。”
刘、邓决定围而不歼,一是因为敌人装备优良、力量尚强,需要予以疲惫、消耗、削弱,也就是要把它盘软;二是因为要等待后续部队到齐;三是因为当时正积极进行策动高树勋起义的工作。28日,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全部赶到,黄昏发起总攻。30日,高树勋率部在马头镇起义,国民党第三十、第四十军西面防线露出大缺口。晋冀鲁豫军区部队歼灭第三十军一○六师大部,给该军以重创。国民党军遭此打击,开始南撤。刘、邓决定围三阙一,将主力南移到漳河以北敌人退路的两侧,准备夹击突围之敌。31日,国民党军南撤。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对其发起猛攻,至11月1日,国民党第四十军被全歼,第三十军除少数逃脱外,大部被歼。此役,除高树勋率第八军1万人起义外,我军共毙伤国民党军3000余人,俘虏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马法五以下1.7万人。
此后,“把老鼠盘软了再吃”就成为疲惫、消耗、削弱敌人的用语。
蒋介石“东面拉,西面出头;西面拉,东面出头;两面拉,两面出头”
刘伯承说这一番话,是在巨(野)金(乡)鱼(台)战役之后。不过,这并不是四川的俚语,而是太行山地区流传的一个笑话。
1946年11月,国民党郑州绥靖公署主任顾祝同以第五军和整编第二十五、第三十二、第八十五、第四十师等共9个旅,分别从河南滑县和安阳地区出动,进攻濮阳、内黄和河北大名,企图寻找晋冀鲁豫野战军进行决战,或将其逼回太行山,然后占领邢台、邯郸,打通平汉路。刘、邓准备寻歼国民党军的“王牌”第五军一部,但在豫北一直找不到战机。12月18日,毛泽东以中央军委名义致电刘、邓:“如果你们西面之敌不好打,似以南下寻歼八十八师,恢复嘉(祥)、巨(野)、金(乡)、鱼(台)、成(武)、单(县)各地,调动邱清泉东进而歼灭之,较为有利。”endprint
此时,鲁西南巨、金、鱼等地国民党军只有整编第八十八、第五十五、第六十八师和地方保安部队驻守,兵力薄弱。于是,刘、邓决定以第一、第二纵队和地方武装伪装主力,在南乐、大名地区,迷惑当面之敌;主力则秘密转移,实行敌进我进,以第三、第六纵队以及第七纵队一个旅南下巨野、金乡、鱼台,进攻国民党军防守薄弱的据点。1947年1月1日、2日,晋冀鲁豫野战军连克巨野、嘉祥,歼灭国民党军河南暂编第四纵队两个团和五个县保安团。此时,国民党军整编第八十八师师长方先觉率两个旅北援,于4日到达鱼台。晋冀鲁豫野战军予以痛击,于7日至9日在鱼台西北歼灭整编第八十八师六十二旅和整编第七十师一四○旅大部。顾祝同命令张岚峰、刘汝珍等率7个团由定陶来援。晋冀鲁豫野战军在金乡西南歼灭张岚峰第四纵队主力,于金乡以西歼灭整编第六十五、第六十八师共三个团。此役共收复县城9座,歼灭国民党军1.6万余人。此战不仅大量歼灭了国民党军,而且造成了与华东野战军威胁徐州和陇海路的态势,迫使国民党军放弃向解放区腹地进攻,转兵陇海路,以解救徐州的危机。
战役结束后,刘伯承对司令部作战室工作人员说:“这回,蒋介石可是闹了个大笑话:他东面拉,西面出头;西面拉,东面出头;两面拉,两面出头。”
刘伯承这一番话把在场的参谋们都逗乐了。原来他是引用太行山地区的一个笑话来嘲讽蒋介石的。
据杨国宇等回忆,这个笑话说的是有一个抠门的老太太把给女儿陪嫁的被子做得太短。当地风俗,新婚夫妇各睡一头。睡觉时,新娘把被子往自己这边拉,新郎那边就露出了头。新郎把被子往自己这边拉,新娘那边就露了头。新郎、新娘一起拉,两边就都露了头。
在内战一开始,蒋介石对解放区的进攻是气势汹汹的全面进攻,但不久就暴露出兵力不足的致命弱点。他既要防守徐州和陇海路等要点,又要向解放区腹地进攻,结果只能是顧了这头顾不了那头,捉襟见肘,屡露破绽。
刘伯承命名的牛、马和狼的战术
1948年4月17日,刘伯承在晋冀鲁豫野战军直属队和第三、第六纵队干部会的讲话中说:“作战有三种战术:(一)牛抵角;(二)马的战术,用后蹄踢;(三)狼的战术。成都有一个坡路,狼就在坡路上静坐等着,一个推手车的人走到半坡时,狼就照准他的屁股吃一块肉,推手车的人放也放不下,走也走不掉,乖乖地让狼吃去一块肉。狼的战术是高明的,我们是人,总比狼聪明些。”
牛抵角即顶牛,它可以把敌人顶回去,但不易歼敌。巨野战役就是如此。
1946年9月28日,国民党军占领定陶、菏泽后,以其“王牌”第五军和整编第十一师分别沿菏(泽)巨(野)公路及洙水河东犯。刘、邓决定集中第三、第六、第七纵队在张凤集地区,求歼位置比较突出的整编第十一师一部;以第二纵队在龙固集地区阻击第五军,以保障主力对整编第十一师的作战。
同日,刘伯承来到担负阻击国民党第五军任务的二纵五旅的前卫第十四团,察看他们防守阵地的兵力部署。第十四团考虑到第五军攻击力强,怕顶不住,就把兵力都部署在第一线。刘伯承对他们说:“你们这样部署是想把敌人顶住,但这样恰恰顶不住。他一下子把你们前面几个连冲垮怎么办?”刘伯承要求他们采用三角队形,最前面少放一些人,后面多设几道防线,再逐渐多放部队。随后刘伯承到最前线的主力营召集排以上干部开会,介绍第五军的历史和作战特点,讲解防御战的打法。
9月29日,龙固集阻击战开始。第十四团主力营在龙固集前沿的观音集、小官庄坚守了5天。10月6日,第五军开始进攻龙固集,至9日,共攻了11天,伤亡2000人,只前进了5公里,龙固集仍未攻下。而此时第十一师正受到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的猛烈进攻。第五军不得不撤出战斗,向第十一师靠拢。
在张凤集方面,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第六、第七纵队于10月3日开始向第十一师十一旅展开多路突击,因侦察不到位,未能接触敌之主力。5日,各纵队继续进攻,第三、第六纵队从两翼迂回,对敌实施钳击,但因雨后积水太多,未能奏效。激战至5日深夜,第七纵队二十旅五十八团团长吴忠率三营和第六十二团参谋长张兴臣带的三个连队一起冲进张凤集敌人的阵地。敌人在飞机掩护下进行反扑。在敌人猛烈的炮火封锁下,野战军打开的唯一的突破口被封堵,突入敌人阵地的部队也陷入了守敌的包围。最后时刻,我军主力赶到,重新撕开了被封住的突破口。
8日下午,国民党第五军和整编第十一师分别向西和西南方向退却。此役,整编第十一师三十二团大部被歼。
马的战术用后蹄踢,是企图摆脱尾追之敌的消极的防御。长征初期,李德的指挥就是如此。
刘伯承最称赞狼的战术。他说:“我们是以大打小,吃敌一块,各种队形都用,有突破、包围、迂回、合击,对敌形成一种真正的大合击。怎样合击?钳形攻势。我们几次作战都是钳形攻势。有人问,你们为什么在上党战役、平汉战役能把敌人消灭得干干净净?回答是:因为我们的攻势是钳形的、袋形的。假如和敌人牛抵角,最多也不过是把敌人打退而已。”
在进军大别山的序幕——鲁西南战役中,刘、邓就使用了狼的战术。
1947年6月30日夜,刘、邓率晋冀鲁豫野战军4个纵队共13个旅12万余人,一举突破黄河防线。为堵住这个缺口,国民党军统帅部一面命令整编第五十五师主力死守郓城,整编第六十八师主力和整编第五十五师一八一旅守菏泽,并从砀山调第一五三旅守定陶,以保安团守曹县,以吸引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一面命令第二兵团司令官王敬久指挥整编第五十八、第三十二、第六十六师从陇海线黄口至砀山段北上至金乡以北地区,和在嘉祥的整编第七十师结成重兵集团,攻击晋冀鲁豫野战军的侧背。
刘、邓决定采取攻其一点(郓城),吸其来援(金乡),啃其一边(定陶),各个击破的方针,乘敌援军未到之际,首先攻取郓城、定陶、曹县;然后集中兵力歼灭王敬久兵团主力。7月3日,第一纵队包围郓城,至8日全歼整编第五十五师。6日,第二纵队收复曹县。10日,第六纵队攻克定陶,全歼第一五三旅。endprint
郓城、定陶被啃,王敬久集团陷于孤立。刘、邓决定乘敌在运动中尚未集中之机,予敌以分割包围,各个击破。此时,王敬久集团正麇集于郓城东南方向的巨野、金乡一线,摆成一字长蛇阵。整编第七十师在最北面的六营集,整编第三十二师在独山集,整编第六十六师在羊山集。王敬久的兵团部和整编第五十八师及整编第六十六师一九九旅在金乡。王敬久见野战军扑了过来,先是命令整编第七十师向南,整编第六十六师向北,向在独山集的整编第三十二师靠拢;接着又改令第三十二师北上接应第七十师南下,一起到羊山集,和第六十六师会合突围。第三十二师北上途中,遭野战军沿途截击、追击,14日,其一三九旅被全歼,余部进入六营集,被野战军包围。由于六营集地域狭小、粮弹不济,敌军企图突围。刘、邓判断,如果对敌四面包围,敌人可能作困兽之斗,于是决定围三阙一,以六纵在西面强攻,迫使敌人向东突围,以一纵在六营集东面的開阔地带张网以待。14日20时,敌人果然向东突围,落入口袋,被全歼。剩下的整编第六十六师在羊山集苦守待援,于7月28日被全歼。
刘伯承在《中原区的任务和行动》中说:“我们在战略上是打强的,在战役、战术上是打弱的。打法是夹其额,揪其尾,截其腰,置之死地而后已。打一点,吸敌全来,我啃其一边。”
此后,“啃其一边”,对强大的敌人一口一口地啃,直到将其歼灭,便成为刘伯承实行狼的战术的举措。
1959年5月13日,刘伯承对二野战史的编写人员说:“对付强敌,要歼灭他的有生力量,才能改变不平衡的形势到平衡,并达到新的不平衡。中央规定要一口口咬,规定谁担任吃多少旅什么时候内吃多少,各个消灭敌人。防御阶段中打歼灭战,是毛主席的创造。”
刘伯承命名的蒋介石的战略、战术
对蒋介石不同时期的战略、战术,刘伯承常给以形象的命名,令人忍俊不禁。
“饭馆子战术”“葡萄战术”
刘伯承曾对二野战史的编写人员说:“从1946年11月至1947年2月,我们比较松口气了。国民党是吃了一口他再来,再来我再吃,后来吃不了了。国民党是葡萄战术、饭馆子战术,硬塞到我们嘴里,吃不了。后来还可以吃了后放放碗,换换筷子,比较好一些了。”由于国民党军是一串一串地来,因此刘伯承称之为“葡萄战术”。
刘伯承此处所说的,是1946年6月到11月的形势。当时,国民党依仗优势兵力,发动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声称要在3个月到6个月内首先消灭关内的共军,然后再解决东北问题。他们以为自己的兵力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拨一拨地向解放区进攻。
1946年8月中旬,晋冀鲁豫野战军出击陇海路郑州至徐州段,打乱了国民党军进攻野战军的南线部署。下旬,国民党军统帅部从陕南、豫西追堵中原军区突围部队的兵力中抽调3个整编师,从徐州、淮南抽调1个军和2个整编师,连同原在郑州、新乡、商丘等地的8个整编师,共14个整编师32个旅约30万人,企图以优势兵力夹击晋冀鲁豫野战军,占领鲁西南,打通平汉路。
28日,东面的国民党军第五军、整编第十一师和第八十八师从砀山、虞城一带向鲁西南的成武、鱼台、单县进攻;西面的国民党军整编第三师和第四十一、第四十七师全部,第五十五、第六十八师各一部从封丘、开封、考城一线向鲁西南的东明、定陶、曹县进攻。
此时,晋冀鲁豫野战军经过出击陇海路,正在休整。刘伯承把蒋介石这一部署形容为“饭馆子战术”,亦即前一桌饭还没有消化完,他又送来一桌。
这一仗打不打?如果不打,晋冀鲁豫野战军就势必要退到黄河以北,对此后机动作战十分不利。刘、邓决心排除万难,连续作战,争取歼敌一路。
打哪一支部队?刘、邓考虑,东面的敌人虽然少,但第五军、整编第十一师是国民党军中“王牌”,战斗力较强。西面之敌虽多,但战斗力较弱。其中整编第三师是唯一的蒋介石嫡系部队,师长是中将赵锡田。在西面敌人中,虽然整编第三师战斗力较强,但由于刚从追击中原解放军的前线调来,比较疲惫;它和周围的杂牌部队矛盾很深,如果对其展开攻击,周围的杂牌部队不会增援。整编第三师和第四十七师虽然并进,但中间有7.5~10公里间隙,有将其隔歼的可能。刘、邓决心攻击西面之整编第三师。
整编第三师在追击由李先念率领的中原解放军时,解放军为尽快摆脱被动,并未与其纠缠。
当赵锡田路过郑州时,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接见了他。刘峙为取悦何应钦、顾祝同,决定给整编第三师增配一个野炮营和一个战车连,补充大量弹药和粮秣,希望其在进攻解放区时立头功,还打算用赵锡田代替孙震任第五绥靖区主任。
刘、邓决定将歼灭赵锡田的战场设在定陶以西韩集地区。为集中兵力,刘伯承将第三、第六、第七纵队主力集结于定陶西南地区,休整待机;同时从豫北急调二纵前来参战。
刘伯承按照“猫捉老鼠,把老鼠盘软了再吃”的思路,命令六纵两个团和冀鲁豫军区一个团将整编第三师诱入预定战场。在诱敌时要节节阻击,以消耗敌人,然后撤退,沿途抛撒衣物、枪支,造成匆忙撤退的假象。赵锡田果然上当。9月2日,赵锡田进占秦砦、桃园地区后高兴地说:“刘伯承已溃不成军了。我不用两个礼拜就可以占领整个冀鲁豫,把他赶上太行山去。”
刘峙看到赵锡田信心满满,又把整编第三、第四十七师会攻定陶的计划改变为整编第三师攻菏泽,整编四十七师攻定陶。这样,两个师的距离就由7.5~10公里扩大到10~12.5公里。
9月3日晨,刘伯承命令部队撤出大黄集,赵锡田随即进入大黄集。为让赵锡田钻得更深一些,刘伯承又把大、小杨湖送给赵。于是,整编第三师三旅进入大黄集,师部进入天爷庙,第二十旅进至大杨湖。这个师完全钻进刘伯承设置的口袋里。
3日23时30分,晋冀鲁豫野战军向整编第三师发起攻击。
4日,整编第三师在飞机、坦克配合下进行顽抗,晋冀鲁豫野战军仅歼灭其三个营。此刻,赵锡田发现已陷入重围,紧急求援。刘峙命令各师增援。但整编四十七师被三纵隔于桃园,其他部队距离尚远。endprint
5日傍晚,刘伯承和李达来到六纵指挥部,召集各纵领导开会,部署总攻。午夜,对整编第三师发起总攻,战至6日晨,在大、小杨湖全歼第二十旅,重创第三旅,进逼师部。中午,赵锡田率师部与第三旅残部向南突围,野战军于秦砦附近将其全歼,俘虏赵锡田。晋冀鲁豫野战军不顾疲劳,终于把蒋介石送来的这一桌酒席吃了下去。
刘伯承把蒋介石不断增兵称为“饭馆子战术”。尽管后来蒋介石的兵力越来越少,但刘伯承仍然把歼灭国民党军比作“下馆子”。
比如,在鲁西南战役中,对国民党军整编第六十六师据守的羊山集久攻不下。7月23日,毛泽东以中央军委名义致电刘、邓:“刘邓对羊山集、济宁两点之敌,判断确有迅速攻歼把握,则攻歼之,否则立即集中全军休整十天左右,除扫清过路小敌及民团外,不打陇海,不打新黄河以东,亦不打平汉路,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
接到这一封电报,刘伯承说:“到嘴的肥肉,我们不能放下筷子。”于是,接着打。28日,攻克羊山集,歼灭整编第六十六师1.4万余人,俘虏师长宋瑞珂,晋冀鲁豫野战军终于把这一块肥肉吞了下去。
淮海战役,晋冀鲁豫野战军将黄维集团包围在双堆集以后,刘伯承仍然把蒋介石形容为开饭馆的。他对作战室的人说:“蒋介石是開饭馆的,对我们采取‘撑死政策,一碗一碗地不断送来,企图胀破我们的肚皮,置我们于死地。杜聿明是蒋介石的小伙计,催他快送,建议蒋介石在一个月内调几个兵团来增援,不知蒋介石作何感想?如果真的把西北、江南仅有的残茶剩饭都搬来,也不过起到一点胀肚的作用。我们是正在发展(育)的青年,绝不怕撑死!”
刘伯承说:“现在是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吃一个”指的是中原野战军在双堆集地区围歼黄维集团;“夹一个”是指华东野战军将徐州的杜聿明集团围困;“看一个”是指中原野战军监视在蚌埠地区可能北上企图解救黄维集团的李延年集团和刘汝明集团。
“黄河战略”与“哑铃战略”
从1946年7月到1947年2月,国民党发动内战8个月,被歼66个旅,连同非正规军约70万人。为继续向解放区进攻,国民党军把能调到前线的战略预备队都调到前线,进攻解放区的兵力达到219个旅。由于占领了不少城市,战线延长,用于守备的兵力不断增加,真正能拿到前线冲杀的兵力锐减。从1947年3月起,国民党军被迫将全面进攻改变为向山东和陕北重点进攻。在山东和陕北之间的河南则依托黄河天险和稀疏的兵力,防止野战军的进攻。对此,刘伯承5月在晋冀鲁豫中央局和边区政府机关干部会上分析说:“现在的战略形势是,敌人被消灭七十至八十个旅后,这一套(指全面进攻)也不行了,就来了一个战略的钳形攻势,四条干线好似四个手指样的并进。他是外强中干,上强下干,前强后干,主要进攻放在山东、陕甘宁,两头粗、中间细,哑铃式的。在山东企图把我赶到黄河以北,在陕北企图把我赶到黄河以东。打通铁路的战略失败了,现在是黄河战略,乙字形(指黄河从内蒙古经陕西、山西、河南,到山东入海的形状呈乙字形)的战略。胡宗南占领延安后,蒋介石说是大时代的开始,我说这是他大背时的开始。黄河堵口也是这个战略的一部分,说能抵‘四十万大军,想切断我们,结果失败了。”
刘邓大军进行鲁西南战役后,刘伯承便评论说,蒋介石的“哑铃把子断了,不像个哑铃了。南方人把钳子中心叫‘铰,现在这个铰破了,不稳了”。
“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战术
1947年8月7日,刘邓大军提前挺进大别山。22日,陈赓、谢富治兵团从晋南强渡黄河,进入豫西地区,逼近潼关,威胁西安。9月上旬,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第六、第十三纵队和特种兵纵队主力南渡黄河,与原在鲁西南的5个纵队共18万人,发起沙土集战役。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五十七师后,越过陇海路,于9月下旬进入豫皖苏地区。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呈品字形逐鹿中原,到11月,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站稳了脚跟。陈粟野战军和陈谢兵团在豫皖苏地区和豫西地区完成了战略展开,从而把战线由黄河北岸推进到长江北岸,使安徽、河南和湖北广大地区由国民党军的后方一变而为三路大军纵横驰骋的广阔战场。
与此同时,在东北、西北、华东、华北,解放军都转入战略进攻。国民党军则由重点进攻转入防御并不得不把他们所占领的许多城镇吐了出来,迅速收缩为点线防御。
对于蒋介石死守点线,刘伯承将其命名为“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战术。蒋介石这一战术在鲁西南战役中已见端倪。
1947年7月10日,蒋介石在其军官训练团第四期毕业典礼上说:“郓城、费县两次作战的例子,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教训:凡是部队被围如果不奉统帅部的命令,没有空军周密的掩护,绝对不可随便突围,一定要按照自己的兵力,选择地形,构筑阵地,抵抗到底;统帅部一定要用种种方法来救援你们,绝不会让你们白白牺牲在阵地上。”
对于死守据点,蒋介石认为守的时间越长越好。整编第六十六师师长宋瑞珂在羊山集守了18天,虽然被俘,仍受到蒋介石的赞扬。1947年10月19日,他在青岛对其部属说:“六十六师在羊山集一共支持了十八天,最后终于失败,宋师长瑞珂也被俘了。但我今天要声明,过去所有失败被俘的将领,都有罪恶,将来都应该受处分;唯有第六十六师师长宋瑞珂虽然被俘,但我一定要救他出来,而且将来还要特别奖励他。”
所谓把宋救出来,还要给予奖励,完全是开空头支票。
国民党军的各据点被解放军围攻后,守据点的将领纷纷向蒋介石告急、求救。对此,蒋介石很不耐烦。他告诫部属,被围攻后,不要求救。他的理由是:
第一,被围部属的处境他都知道,部属不求,他也会去救。他在上述青岛的讲话中还说:“事实上任何一个部队被匪军包围,你们有多少兵员,有多少粮弹,我是没有不知道的,经过几天激战之后,伤亡多少,损失多少,也可以估计出来;你们尽可以不必诉苦,我一定尽力来救援你们,我是你们的统帅,和你们休戚相关,荣辱与共,你们的胜利就是我的胜利,你们的失败就是我的失败。我能坐视你们失败而不来救援吗?”当时,蒋介石这样讲还有些许底气。同年6月14日,东北民主联军围攻四平,国民党军从长春和沈阳调集10个师从北、南两个方向增援四平。24日,从长春出发的两个师被阻于陶家屯。26日,林彪决定改攻城为打援,集中9个师迎击从沈阳北上的国民党援军。因援军过于密集,7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主动撤出战斗。但是,随着国民党军机动兵力的减少,这样的战例也越来越少。1948年3月的阜阳战斗也可以算一个。1948年3月底,刚退出大别山的中原野战军集中第一、二、三、六纵和十一纵队以及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对国民党军第十四绥靖区公署所在地阜阳发起攻击。4月3日,刘伯承看到国民党军有19个旅前来援救,便撤出了战斗。但是,从关外到关内,随着蒋介石的机动兵力的减少,这样的战例就越来越少了。
第二,当守军被围困,粮弹两缺时,不能发电报求援。因为一求援,解放军就知道,攻得就越厉害。应当故作镇静。蒋介石说:“上次罗军长广文的部队在山西运城被围,用密电报告我,说死伤重大,粮尽弹绝,请求救援,我当即用空军通信袋写了一封信给他,告诉他,凡是部队被围,情况愈危急,我们将领愈要表现泰然镇定的态度;和外面通信联络,一定要表示自己的兵力如何雄厚,粮弹如何充足,足以歼灭来攻的匪军。匪军是一定要偷听我们无线电的,他得了我们这些电报,觉得没有战胜的把握,自然会退走了。”
第三,部队被围,更不能要求空投粮弹。他说:“部队如果被围,非到万不得已,切不可要求空投粮弹。因为我们如果要求空军空投粮弹,就无异表示我们内部空虚,而加强匪军消灭我们的决心。所以我们如果遭遇匪军的包围,部队长一定告诫所属官兵,节用弹药。只要我们每一颗子弹都能打死一个敌人,则绝对不必仰赖空投就可以达到我们歼灭匪军的目的了。”
按照蒋介石的要求,部队被围,只能是死守到底。对此,刘伯承说:“蒋介石现在由于被消灭了二百多万人,像一件衣服,东一啃,西一啃,四面绷,四面垮,现在要来就一下,打阜阳时守军只有一个旅,他就来了十九个旅。可是打他的边边死也不来,例如我们打临汾,像打死猪一样,打了那样多的日子,但没有一个敢来。”
刘伯承所说“打临汾”指的是由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徐向前指挥的临汾战役。此战役从1948年3月7日开始,至5月17日攻克临汾,全歼守军,历时72天。其间,蒋介石和阎锡山都坐视临汾被围攻而没有派出一兵一卒的援军。
此后,解放军进攻襄樊、长春、济南、天津、太原,国民党或没有派出援军,或派出的援军不敢增援。
刘伯承用“饭馆子战术”“哑铃战略”和“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战术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国民党军在全面进攻、重点进攻和点线防御阶段不同的特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