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南拓”“中优” 空港再出发

2018-01-27 18:31龙腾飞
新城乡 2018年1期
关键词:空港临空双流

龙腾飞

坐拥空港的双流,正集聚多重机遇于一身。双流正抢抓成都“南拓”“中优”重大机遇,围绕“空港+自贸”平台,加速创新创业步伐、构建临空主导产业生态圈,聚焦聚力打造“五个空港”

从成都双流机场出发,15小时内就能够到达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城市。

航空枢纽,双流当之无愧。由一座机场出发,航空产业不断发展,临空产业加速聚集,一座城的产业骨架也不断成型。

坐拥空港的双流,正集聚多重机遇于一身。在新一轮产业发展中,成都已构建“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新产业格局,双流被纳入“中优”“南拓”范畴。双流正抢抓成都“南拓”“中优”重大机遇,围绕“空港+自贸”平台,加速创新创业步伐、构建产业生态圈,打造现代国际“枢纽空港”、创新创造“活力空港”、产城融合“实力空港”、独具魅力“人文空港”、生活宜居“品质空港”。

借力“南拓” 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打造“五个空港”

2017年3月4日,国家级重大开发开放平台——成都临空经济示范区正式获批设立。这是继郑州航空港、青岛、重庆、广州、上海虹桥后第六个获批的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其获批将使四川新增一个国家级重大开发开放平台。

临空经济,是指依托航空枢纽要素,从而形成由航空运输业、航空运输服务业和具有指向性产业组成的新型区域经济形态。对于双流而言,获批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这是多年航空枢纽建设的水到渠成。2016年,双流国际机场实现年旅客吞吐量4603.9万人次,货邮吞吐量61.1万吨,在我国内地218家民用机场中分别位居第四位、第五位。空中客流量仅次于“北上广”,空中物流量仅次于“北上广深”,继续领跑我国中西部地区。

一边是国家级示范区的发展机遇,一边则是区域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带来的重大利好。

2017年4月,成都市提出“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城市空间新格局。7月,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提出,将打破圈层结构,把中心城区范围扩大至原一二圈层的11个行政区加高新区、天府新区,形成“中心城区+郊区新城”的空间层次。双流,正式跑进成都中心城区。

面对获批临空经济示范区和成都“南拓”的双重利好,双流站在了新的历史方位。在这一进程中走在前列,赋予了双流更大的使命。

双流区委书记周先毅表示,在成都“南拓”大局中,空港区位、枢纽地位是双流最现实的依托、最突出的优势、最鲜明的城市特质,双流将聚焦聚力“南拓”、主动融入“中优”,按照“空港双流”定位,突出打造航空产业、电子信息和新能源三大临空主导产业生态圈,聚焦聚力打造“五个空港”,全力争当成都“南拓”生力军。

融入“中优”打造三大临空主导产业生态圈

“空港双流”不仅是城市发展定位,也是产业发展定位,其内涵支撑就是临空经济。

2017月12日,在成都市研究产业生态圈建设专题会上,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提出,要着力构建“主题鲜明、要素可及、资源共享、协作协同、绿色循环、安居乐业”的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产业生态圈。

产业生态圈,是指某种产业在某个地域范围内业已形成的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特征的地域产业多维网络体系,体现的是当前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和产业布局形式。德勤中国副主席金建就曾指出,“判断一个临空经济区是否成功,不是看聚集了多少产业,关键是看能不能形成一条高效的产业链。”

过去几年来,双流大力推动电子信息、航空、新能源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已取得斐然成效。2017年1-9月,双流西航港经济开发区171家规上企业实现产值711.6亿元,同比增长13.5%。依托中电熊猫、成都航宇、通威太阳能等龙头项目,开发区逐步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三大主导产业生态圈雏形已现。构建产业生态圈,双流正以三大产业为主线,强化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推动产业向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布局,“力争到2022年,航空、电子信息、新能源三大主导产业实现总产值4000亿元以上。”

2017年7月到8月,双流连续出台《加快主导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成都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两项政策,直指招商引资的弱点难点,期望实现产业发展的新突破。

航空产业——

双流西航港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双流已成立了100亿元航空产业发展基金,以打造完整的航空生态产业圈。2017年,作为欧洲领先的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公司,加德纳航空选择将其全球最大的工厂落户双流;俄罗斯直升机亚太区运营、维修与组装总部项目与双流正式签约……目前,双流正以成都航宇为核心载体,规划打造成都国际航空动力小镇,“打造航空动力小镇不仅有利于航空产业的资源融合,整体优化,还能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再造经济新引擎。”双流区科经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电子信息产业——

双流城南,成都芯谷。双流将电子信息项目整合入园,以大园区支撑大项目,大平台推动大发展。“中国集成电路·成都芯谷”项目自启动以来,已有澜起科技、华微电子等14家集成电路企业进驻,投资总额近203亿元。

集成电路是信息产业的基础和核心,双流从集成电路产业核心圈、协作圈、科创圈、配套圈入手,集中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化集成电路项目成都芯谷,加快打造以化合物半導体为核心的集成电路产业生态圈。

而随着一个个重大项目落地,这个昔日的城郊区正悄然崛起一座充满活力的产业新城。“未来的成都芯谷不仅是座产业城,更是一座生态城。”区规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芯谷将沿杨柳河规划建设一条生态绿带——芯湖,与已建成占地8500亩的城市湿地公园形成两条巨型生态带,贯穿整个园区;并均匀布局园区绿地,采取海绵措施,促进水循环,改善整体水环境,形成“产、城、绿”融为一体的绿色城市空间系统,构建“蓝脉绿网相间,绿带田园环绕”的生态网络体系。

新能源产业——endprint

从通威新能源项目、四川能投双流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到中电熊猫、中电科、金发科技一个个新项目的不断落地,已成为双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集中写照。2017年底,通威太阳能成都基地10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签约启动,更成为处于行业遇冷期的新能源产业在逆势发展的代表。

改革创新 打造特色鲜明的内陆自贸发展示范区

2017年4月1日,随着成都双流自贸试验区的启动,双流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继四川天府新区、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之后的又一重大历史机遇。自贸区的挂牌,为空港之城的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扩大开放打开一扇新门。

作为四川自贸区的重要部分,双流借助四川自贸试验区建设契机,围绕临空自贸经济,以项目为抓手,打造特色鲜明的内陆自贸发展示范区。

随着自贸区建设,双流又将迎来新一轮产业聚集高潮。为了建设良好的营商环境,成都双流自贸区着力推动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改革,为入驻企业排“忧”解“难”,吸引更多优秀的中外企业落户。2017年,西南首个“一带一路”法律联盟服务中心、“一带一路”服务机制成都办公室和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成都调解室也已先后在此设立。这是中国第一个由自贸试验区、法院、“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3家合作建设的项目。

成都双流自贸区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2017年,该区通过使用“区内流转货物虚拟运抵”系统,将货物通关时间从原来的9.2个小时缩短到了9分钟,以速度跑赢时间。

自贸试验区内企业也在迅速成长。为充分发挥成都双流自贸区临空临港优势,双流自贸试验区梳理指定了飞机融资租赁、飞机发动机保税维修、保税文化、国检试验区、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等一批特色亮点工作。飞机融资租赁方面,成都双流自贸区已与四川航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于2017年8月18日完成西部首家飞机租赁SPV公司——四川川航壹号飞机租赁有限公司注册,以直租的形式引进一架空客A330。

在双流不断发力政策创新、推进企业“引进来”的同时,更多公司将目光放在其“走出去”上。

目前,摩尔多瓦、马来西亚国家馆已先后在自贸区落户,成为双流跨境贸易的载体。双流自贸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亚洲最大的飞机维修基地——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保税维修基地,积极开展飞机境内外航空发动机保税维修,目前项目一期已建成,第一台飞机发动机已入区维修。国检试验区方面,与四川检验检疫局达成合作意向,近期将在航空港区域建设全国首个内陆自贸试验区国检试验区。

领跑创新创业,2017年,双流强力推进“五区一院”建设区,校地合作项目西南交大研究院、香港城大研究院建成投运,武汉大学西南研究院成功组建,四川大学“五区一院”环高校国际化创新创业示范带建设提上日程,校地合作形势喜人。

在军民融合等领域,双流区同样动作频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在雙流区打造的银河·596科技园正式落户,除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动力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中电科29所、中国网安等国内龙头军工科研和生产单位也纷纷“抢滩”双流,“扎实的产业基础,遇上科研院所雄厚的科研实力,必将在双流擦出军民融合发展新的火花。”双流区科经局相关负责人说。endprint

猜你喜欢
空港临空双流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东升迎春小学
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生态空间识别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乘世界空港东风,聚湾区枢纽动能!未来空港新经济发展高峰论坛
广州空港经济,乘“机”起飞
双流板坯侧面鼓肚与边角挂钢原因与对策
袁奇峰 空铁上的广州都市圈,花都临空经济红利空间巨大
双流机场一次低能见度天气过程分析
四川省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
临空高速目标多传感器自主协同资源调度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