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王飞
XX公司主业是从事商品混凝土的生产和销售,企业利用自身的生产经营,按照销售订单采购建筑材料进行加工生产,并将生产的混凝土以商品形式输送提供给工程施工现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公司已步入成熟期。
XX公司目前仍采用传统的运营模式,根据客户订单安排生产。首先由销售部门承接订单,然后将订单信息反馈给生产部和试验室,试验室完成配比、试拌和检测后,转由生产部门组织生产与调度,再由车队负责配送至施工目的地,最后将浇注结果及时反馈回中控室。
商混属于充分竞争性的行业,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商混企业的高利润时代已渐成过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不同程度地遭遇原材料价格和人工成本的上涨,企业自主定价空间愈发狭小等困难。在当前经济持续下行、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等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发展和管理面临严峻的挑战。
公司选择本量利分析工具作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本量利分析法以完全充分的市场竞争为条件,企业所处的混凝土行业目前处于高度竞争且参与者众多的市场环境;(2)使用本量利分析工具,能直观地与企业的经营目标联系起来,且有利于经营目标的分解。(3)企业的品种结构稳定单一,产销量平衡,满足本量利分析这两个重要的假设前提,提高工具使用的有效程度。(4)鉴于企业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采用的竞争策略以及面临的问题,本量利分析工具的应用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公司运用本量利分析法主要实现以下两个目标:(1)测算保利点,实现目标利润。在销售价格和成本水平保持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为实现预算目标利润测算需要达到的销售量和销售额。(2)测算保本点,降低企业成本。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活动中永恒的主题,借助本量利分析,调整和改进现有的经营管理方法,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通过财务管理部门对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进行本量利分析,可以得出企业成本、利润及销售量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分析这些关系可以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强有力的指导作用。运用本量利分析,利用稳定的销售价格和成本水平,测算达到目标利润需要达到的销售量和销售额,为经营目标的制定和分解提供重要依据。另外,企业的成本控制通过本量利分析实现,首先要确定保本点,企业的生产经营在这个基础上,考虑成本发生的各个环节的运营效率和效果,实现成本的动态管控,最终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终极目标。
本量利分析法是运用数学理论将产品销售量、产量、产品单价、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额、利润等变量进行会计建模,识别各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的联系,以通俗易懂的图表形式展示给企业经营管理层。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内容包括盈亏平衡分析、目标利润分析(销售额、销售量分析)、敏感性分析、边际贡献、安全边际以及各个指标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就是:税前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销售价格×销售量-(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价格×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本量利的基础分析和延伸拓展,都基于以上的会计公式。
本量利分析的基础是盈亏平衡分析,结合公司行业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经营目标以及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公司的重心不再放在研究盈亏平衡点上,而是要运用动态的成本管控降低成本,实现目标利润的最大化。
根据本量利分析法的原理及要求,管理工具的运用需要财务部、生产部、安全部、配送部、试验室、技术服务部、经营部能多部门参与才能得以有效实施。首先,由公司管理层组织领导,公司各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具体实施成员,以财务部为牵头组织部门,协调各部门配合分析工作。
要有效的利用本量利分析工具,需要企业处于相对稳定且可预见的经营环境,拥有满足企业日常生产流程管理需要的现代化信息系统,会计核算电算化,核算流程精细严谨,且应当配备有高素质业务水平精湛的管理会计人才。
根据设计的总体思路,企业制定了实施本量利分析的应用流程:(1)设定目标利润,布置销售任务。根据本量利分析的公式,结合历史成本数据,测算和评估出相对合理的固定成本数额和变动成本率,综合全年预算指标和市场销售情况,设定目标利润,同时向销售部门布置销售任务。销售部门再根据下达的任务制定销售计划,研究销售策略和步骤。公司选定2XX6—2XX8年三年的历史数据,这三年市场份额相对稳定,财务结构不变,没有发生投融资活动,无经营策略的调整,在以上的前提下,测算出企业发生的年固定成本支出约405万,变动成本率约为84.3%。在市场份额相对稳定,依据现有的销售订单和意向的签约订单,预计2XX9年销售量增长8%左右,实现利润171万。(2)分析成本数据,选定成本分析对象。财务部按月将成本数据进行归集分类,并将成本逐一分配至各业务流程和各责任部门,区分哪些是固定成本、哪些是变动成本,成本与收入之间、成本之间或成本与其他因素之间是否存在线性、非线性或者一定规律性的联系。财务部应做好详尽的统计分析工作。(3)分析成本对象,建立成本指标。在上述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成本对象的关联关系,进一步清晰梳理出成本对象与相关因素之间的隐藏关系,追溯成本产生之源,建立适合企业目前状态的成本指标体系。(4)对照成本指标,落实成本责任。成本指标体系建立后,将指标下达至相关责任部门和业务环节,落实成本责任。按业务环节映射责任单元,打破了过去只是笼统地下达总成本指标的模式。(5)依托实际运营结果,检验效果查找问题。上述四个步骤完成后,经过一定期间的实际运营,将运营结果和本量利分析中的各具体要素相互映射,并与相对应的成本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对出现较大差异的数值结果呈报管理层及相关部门查找原因,从而改进管理方法,完善内控。
(1)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阻碍本量利分析法的顺利推进。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份额的逐步饱和,管理层的经营战略由原来的主攻市场营销转为注重内控管理,梳理业务流程的同时,不断弥补内控缺陷,修订内控制度,落实内控措施。(2)成本划分精准度不高,难以真正落实成本责任。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成本种类繁多,有时候难以准确区分类别并正确归入相关的业务流程。在实施本量利分析后,成本划分归类由财务部门发起,并由相关部门协助复核,财务部汇总综合各部门意见后呈报管理层确认成本责任单位。(3)缺乏管理型会计人才,难以实施有效的本量利分析。把本量利分析的应用列为财务部的日常工作之一,转变财务人员的思维方式,加强管理会计的学习。
通过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推行本量利分析管理工具,通过实施前后的财务数据对比,最直观的成果便是利润大幅提升。在本量利分析的框架下,管理层结合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和行业现状,准确自我定位,在巩固市场份额的同时,调整经营战略重心,开始注重成本管理,强烈意识到成本管控成效对企业效益的潜在贡献。成本的有效管控,就倒逼企业完善内控管理制度,且制度必须执行到位,落地有声。
(1)本量利分析公式中涉及的销售数量、价格、成本和利润相互之间要有一定的联系,在相关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或有规律的非线性关系。(2)产品品种结构稳定。如果产品的结构发生较大变动或复杂多变,则本量利分析可能不适用。(3)产销平衡。企业产品的生产量要和销售量基本一致,达到无库存状态。
(1)企业的实际情况是否满足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前提假设。这是企业考虑是否应用本量利工具最重要的因素。(2)财务管理规范,具备会计管理人才。无论运用何种管理会计工具,若要真正服务于企业战略决策,必须储备和拥有管理型会计人才,否则,管理会计只能流于形式。(3)顶层设计,逐层布置,全员参与。管理层的重视和推进,将应用会计管理工具作为企业日常工作和考核事项之一,充分调动各部门和员工的积极性,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要有完善和强执行力的内部控制制度。如果企业内控薄弱,本量利分析将丧失基础,产生不了任何效果,即便推行应用,终将导致决策失误。
(1)本量利分析在应用中主要有以下优点:第一,它是一门实用技术,不仅可以在财务管理中对成本和利润的决策起到作用,还能用于生产决策和销售决策;第二,该方法应用广泛,通俗易懂,易于操作。第三,有助于制定实现经济效益和查找问题的具体措施,然后分解下达给基层。(2)本量利分析在应用中存在以下缺点:第一,它主要应用于企业的短期决策,容易造成企业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脱节;第二,只考虑息税前利润,排除了生产以外的因素对利润造成的影响,没有将除生产因素产生的成本纳入企业成本之内;第三,本量利的前提条件较为苛刻。在实际经济活动中,企业的产品结构复杂,产销不一致,产品有库存属于常态。
本量利分析法的理论研究,目前更多属于纯粹的理论,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研究,少之又少,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国家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在各个层面引导本量利法的运用,普及本量利法的相关知识,推广成功经典案例。
[1] 王树林.成本性与本量利分析在企业财务预测中的应用[J].工业会计,2002(4).
[2] 袁太芳,郭三美.本量利分析中“产销平衡”假设的思考[J].企业经济,2004(7).
[3] 张文忠.管理会计学[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