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发电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位落差 ,配合水轮发电机产生电力,也就是利用水的位能转为水轮的机械能,再以机械能推动发电机,而得到电力。科学家们以此水位落差的天然条件,有效地利用流力工程及机械物理等,精心搭配以达到最高的发电量,供人们使用廉价又无污染的电力。
按集中落差的方式分类:堤坝式水电厂,引水式水电厂,混合式水电厂,潮汐水电厂和抽水蓄能电厂。
按径流调节的程度分类:无调节水电厂和有调节水电厂。
按照水源的性质,一般称为常规水电站,即利用天然河流、湖泊等水源发电。
按水电站利用水头的大小,可分为高水头(70m以上)、中水头( 15~70m)和低水头(低于15m)水电站。
按水电站装机容量的大小,可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水电站。
一般将装机容量在5000kW以下的称为小水电站,5000~100000kW的称为中型水电站,10万kW或以上的称为大型水电站或巨型水电站。
惯常水力发电的流程为:河川的水经由拦水设施攫取后,经过压力隧道、压力钢管等水路设施送至电厂,当机组需运转发电时,打开主阀(类似家中水龙头的功能),后开启导翼(实际控制输出力量的小水门)使水冲击水轮机,水轮机转动后带动发电机旋转,发电机加入励磁后,发电机建立电压,并于断路器投入后开始将电力送至电力系统。
如果要调整发电机组的出力,可以调整导翼的开度增减水量来达成,发电后的水经由尾水路回到河道,供给下游的用水使用。
水力发电是研究将水能转换为电能的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行等技术经济问题的科学技术。水力发电利用的水能主要是蕴藏于水体中的位能。
为实现将水能转换为电能,需要兴建不同类型的水电站。它是由一系列建筑物和设备组成的工程措施。
建筑物主要用来集中天然水流的落差,形成水头,并以水库汇集、调节天然水流的流量;基本设备是水轮发电机组。当水流通过水电站引水建筑物进入水轮机时,水轮机受水流推动而转动,使水能转化为机械能;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再经过变电和输配电设备将电力送到用户。
水能为自然界的再生性能源,随着水文循环周而复始,重复再生。水能与矿物燃料同属于资源性一次能源,转换为电能后称为二次能源。
水力发电建设则是将一次能源开发和二次能源生产同时完成的电力建设,在运行中不消耗燃料,运行管理费和发电成本远比燃煤电站低。水力发电在水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不排泄有害物质,对环境影响较小,因此水力发电所获得的是一种清洁的能源。
水轮机和水轮发电机是基本设备。为保证安全经济运行,在厂房内还配置有相应的机械、电气设备,如水轮机调速器、油压装置、励磁设备、低压开关、自动化操作和保护系统等。在水电站升压开关站内主要设升压变压器、高压配电开关装置、互感器、避雷器等以接受和分配电能。通过输电线路及降压变电站将电能最终送至用户。这些设备要求安全可靠,经济适用,效率高。为此,对设计和施工、安装都要精心研究。
水电站运行除自身条件如水道参数、水库特性外,与电网调度有密切联系,应尽量使水电站水库保持较高水位,减少弃水,使水电站的发电量最大或电力系统燃料消耗最少以求得电网经济效益最高为目标。对有防洪或其他用水任务的水电站水库,还应进行防洪调度及按时供水等,合理安排防洪和兴利库容,综合满足有关部门的基本要求,建立水库最优运行方式。当电网中有一群水库时,要充分考虑水库群的相互补偿效益。
水力发电向电网及用户供电所取得的财务收入为其直接经济效益,但还有非财务收入的间接效益和社会效益。
欧美有一些国家实行多种电价制,如分别一天不同时间、一年不同季节计算电能电价,在事故情况下紧急供电的不同电价,按千瓦容量收取费用的电价等。
长期以来中国实行按电量计费的单一电价,但水力发电除发出电能外还能承担电网的调峰、调频、调相、事故(旋转)备用,带来整个电网运行的经济效益;水电站水库除提供发电用水外,并发挥综合利用效益。因此在进行水力发电建设时,须从国民经济全局考虑,阐明经济效益,进行国民经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