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璐
关于新时代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路 璐
(山东大学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统一战线学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科学;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的治理科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统一战线学的创立和发展,是深化统一战线理论研究,提高领导干部统战政策水平,培养统一战线高层次专门人才,推动统一战线事业发展的基础工程。
统一战线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科学,是研究政治联盟并揭示其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具有科学化与学科化的双重内涵。科学化是指,要认识和把握政治联盟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形成关于统一战线理论体系的科学知识。学科化是指,要使关于统一战线的科学知识成为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一个门类,成为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一个专业。科学化是学科化的基础和前提,学科化是科学化的实现形式和制度保证。科学化始于1979年3月①,与改革开放同步。近40年来,我国理论界努力把这套理论方针政策知识化、系统化,已经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关于统一战线的科学知识体系②。1985年召开全国统一战线理论工作会议并正式成立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标志着统一战线学科化正式建立。学科建设的攻坚阶段始于2009年,目标就是要把统一战线学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一个门类、作为高等院校培养人才学科专业确立起来。一方面,要在高校开设统一战线学专业,招收研究生,培养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把统一战线理论纳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自立于学科之林。上述目标有的已经初步达成,但还需继续深化;有的尚待进一步创造条件,时机成熟之时努力争取。
首先,要拓展人才培养阵地,扩大专业研究队伍。目前,经教育部审核备案,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与山东大学合作,在政治学一级学科下设立统一战线学二级学科,已经连续招收了三届博士研究生共28名,三届硕士研究生共37名。2018年6月,首届8名硕士研究生即将毕业;2019年6月,首届6名博士研究生也将毕业。按照教育部划拨的招生名额,山东大学每年招收统一战线学博士生10人、硕士生20人。对高校而言,此招生数额比例较大,但对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所需的人才而言,此比例仍有待提高。据悉,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也在积极筹备建立统战学科、培养统战学博士研究生;一些高校如武汉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西南大学、信阳师范学院等已经开始招收统战学专业或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在这个过程中,应当注意发挥中央和地方各级社会主义学院的人才优势和专业优势,走合作共建的道路。
其次,要办好专业学术刊物,纳入主流期刊目录。专业化的学术刊物,既是发表研究成果的阵地,又是学科内部同行讨论交流的平台,也是对外展示学科面貌的窗口。一个学科要跻身学术界,必须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可和肯定并拥有进入主流期刊目录的刊物。当下最为困扰的问题是全国统一战线刊物甚多,但都没有入围CSSCI来源期刊,这对于从事统一战线学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或统一战线学学科的研究生、博士生而言不利。统一战线学学科专业核心期刊空缺现象,说明统一战线学学科尚未得到学术界的认可,尚未进入主流。现有的统一战线理论刊物特别是国内首个统一战线学专业学术期刊《统一战线学研究》能在这个方面有所突破。
再次,加快创设专业研究基地,加强学术交流活动。迄今为止,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主管)已设立了11个研究基地,分别是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民族宗教理论甘肃研究基地、党外人士工作湖南研究基地、两岸关系理论福建研究基地、基层统战工作理论本溪研究基地、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理论江苏研究基地、港澳和海外统战工作理论广东研究基地、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理论湖北研究基地、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统战工作理论浙江研究基地、统一战线基础理论上海研究基地、统一战线历史重庆研究基地。可以考虑以山东大学为基础,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山东省委统战部和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的协助下,设立“统一战线学山东研究基地”,待将来条件成熟后申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统一战线学要建设成为一门学理明晰、学科范畴周严、学术结构合理、学术逻辑严谨的独立学科,还需要很多扎实的基础性工作。每一门科学都有自己的一套由概念、范畴、命题构成的逻辑体系。统一战线学的建设目标是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自然也要有一整套属于自己的概念。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需要即时梳理并界定科学的、合理的、清晰的学术性概念。统一战线理论研究是为统战工作服务,但是,统战工作作为党的政治工作,对专业名词,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民营企业家等概念的清晰使用则是最基本的工作要求。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就是要尽快组织力量,开展基本概念的梳理和界定工作。
对于统一战线学的核心概念“统一战线”,很多著作和文章根据中文译本认为恩格斯最早在1840年的《唯物论和虔诚主义》一文提出和使用;马克思最早在1869年11月29日致路·库格曼的信中使用;1892年3月8日,恩格斯在致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倍倍尔的信中又一次使用。笔者经过德文版本原文和翻译考证,发现将上述三处翻译为“统一战线”较不妥当。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没有在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意义上使用过“统一战线”概念,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是无产阶级统一战线思想的创始人。再如,统一战线学是一门综合科学,同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宗教学等学科密切关联又相互区别。从概念工具看,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宗教学使用的许多基本概念,也是统一战线学的基本概念,但统一战线学中这些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有其独特性。进入新世纪,中国共产党把改革开放以来产生的新社会群体概括为“新的社会阶层”。“社会阶层”一词是社会学学科定义的范畴。但是,统一战线学理论意义上的“新的社会阶层”与社会学的“社会阶层”有一定差异。社会学学科关于社会阶层定义是指全体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等级标准划分为彼此地位相互区别的社会集团,其基本点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类的人群作分层排序。统一战线学视野中的新的社会阶层只是政治分类,是把“新的”社会群体作为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老的”社会群体相区别的一个新类别,只分类,不分层,不排序。新、老之间没有政治上的高低、远近、亲疏之别,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因此,这“阶层”不是那阶层。我们既需要借鉴并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又要注意统一战线学具有自身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视角。不可替代的特点。
在梳理并界定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构建统一战线学的基本范畴和基本命题,然后按照一定的逻辑建立起整个学科的理论体系。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基本命题不但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砌筑整个学科大厦的砖瓦构件。统一战线学自身的概念工具和理论框架,是统一战线学学科存在的安身立命之本。在依据已有学科的概念体系和理论脉络分析研究的同时,要进一步从中国统一战线实践自身发展概括生成的经验认知和理论观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理论创新特征的概念范畴和理论工具,进而提出具有全新意义的研究议题和理论框架。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为统一战线学提供了丰富的基础理论源头,但随着时代的变化,统一战线学需要更多原创性的学理框架。在具体的推进实施过程中,每个研究主体可以选取一个学科内的细分领域,坚持“以学科建设引领项目实施、以项目实施推动学科建设”的理念,逐步确立相应细分领域内明确、独立的学科对象和范畴,形成相应的学理依据、材料支撑和理论架构,构建初步的学理框架、话语体系和知识体系。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当统一战线学已经初步建立起自己的逻辑体系,当学术界已经开始认可统一战线作为一门学科独立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那时就可以考虑启动把统一战线理论纳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并单独成立学科组的工作。
统一战线学的研究对象涉及广泛的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是一个交叉性综合性都很强的学科,需要从总体上统一规划,需要动员、集合各个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来共同研究。目前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中,涉及统一战线学的研究项目仍分散在哲学(马列科社、宗教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各个领域。如果能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中把统一战线学单独列为一个独立学科,就能在国家总体规划的引导和支持下,紧密联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以国家项目的名义统一规划、统一立项,动员和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推动统一战线事业科学发展。这个目标一旦实现,从根本上解决统一战线学研究课题规格不够高、研究经费不充足等问题。
在将统一战线学理论单独列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之前,还可以考虑以“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工程”为题,争取设立“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该项目主要针对少数重要性研究课题,经全国社科规划领导小组审定,以特别委托的方式单独立项、委托研究,通常在三至五年内完成。具体做法可由有关部门、单位与财政部会商,列支专门资金,由全国社科规划领导小组审定立项。项目的设立和完成有利于夯实统一战线学理论研究基础,加快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进程。
责任编辑:任蓓
①1979年3月16日,李维汉在中央统战部召开的统战系统干部大会上,重申毛泽东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关于“统一战线是一门科学”的命题,这是统一战线理论科学化建设的起点。
②其基本标志是中央统战部1997年组织编写的全国统一战线干部培训系列教材。这套教材共19册,2000年起陆续出版,从统一战线工作实践出发,初步形成比较系统完整的统一战线理论体系。
10.13946/j.cnki.jcqis.2018.02.013
路璐,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2015级统一战线学博士研究生。